底层思维教育观!用大学生四年赚了一百万事例,解读为何在真实需求下的学习才真有成效
这个大学生他怎么就能够用失联挣到一百万呢?到底什么样的大学生他能够挣到钱呢?他到底是怎么挣到钱的呢?我们怎么才能培养这样的能够在生活中
学习,能够在生活中实践,能够学以致用的大学生呢?这是今天的这个小故事,要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刘志明,二千年出生,今年 6 月从武汉科技大学毕业。大一的上学期,刘志敏家庭出现变故,生活压力一下变大,必须赚钱,才能养活自己。有时候一个人的
努力他是需要一个额外的动机的,如果没有额外的动机,很有可能就不需要
努力。反正这个
吃饭也不费劲,反正要吃什么东西基本上也能吃着,干嘛要
努力?对于刘志明来说,生活出现了变故,生活压力一下变大,必须赚钱养自己。
下学期开学,刘志敏便在奶茶店、快餐厅做兼职,但是觉得不是长久之计,除了钱,更希望有能力上的提升。要注意,奶茶店、快餐厅如果你只是去打工,那么我们说大概率,那你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呢?大概率你得到的东西那就是熟练的一个技能,所以这个事情就是很难有持续的可以看见显著变化的改变。偶尔听说学校里面有一个被子团队及大学生组建的队伍,低价批发被子,按市场价卖给校内学生,一套被子赚 50 块钱,还能锻炼销售能力。刘志敏开始入行卖被子,他上手很快,没多久就卖出了几套。原来出单并不难。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没有去做一件事情之前,他可能会觉得很难。我怎么卖得出去呢?我哪知道该怎么卖呢?其实你只要去做了不就知道了吗?原来出单并不难对不对?团队开始招募队员,刘志敏凭着人缘一下子招来了五六个,原来招人也不难。大家注意,人员起什么作用?人员就是社会化的连接,就是社会化的支持。一个人的社会化连接越多,他就越安全,他未来的可能性就越多。这个我们经常都在讲三大连接,社会化的连接能够给一个人未来成功的希望,成功的资源保障能够弥补家庭提供资源不足的问题。

你看看刘志敏这个故事,社会化连接到底是如何发生作用的,自己业务能力不差,是不是也能当一个队长呢?大家注意,对于刘志敏来说,他并不是那种就是先天志向高远的人,他并不是那样的人,他有志向,但是这个志向是一步一步的上来的。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不见得能卖出去,居然能卖出去。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不见得能拉到人,这个能拉到人。现在又开始想我能不能当队长。所以如果你以前觉得你自己什么也不行,那你不要怕。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那很有可能只是因为你没做,你只要去做了,发现这个事没那么难,这个事情就有了行的可能对不对?咱们家长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思维,有这样的积极成长的思维,那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思维。不要遇到困难,就还没开始干就退缩了,你先试一下。说不定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然后刘志敏发传单发
朋友圈找好友,几天的时间他就组织了十几人的团队管理。全校被子队伍的负责人当时被震惊了,便任命刘志敏为新的队长。你看看一个人不是说他天生就一定能展现出他的某种能力,对不对?他也不见得可能一开始就拥有某种能力,其实很多能力都是在生活中、在成长中构建起来的。不要觉得这个王侯将相这好像都是祖传的,不是。不要以为人家的孩子是富二代,咱们没有这个传承,你也别羡慕富二代,富二代那个可不是世袭的,那个一代一代的都得靠自己的
努力,都得靠自己的能力。没有能力,你是管控不了这么多的财富的。管理全校被子队伍的负责人,当时被震惊了,马上命任命刘志敏为新的队长。当队长后,刘志敏一鼓作气,把团队扩大到 20 余人,也是学校人数最多的团队。团队充实了以后,刘志敏又向更高层看齐。
那我跟校级负责人又差多少呢?我觉得差不了多少,他能做的我也能做。经过一番调研,刘志敏发现校级负责人能力未必是最强的,但人脉资源一定是最广,只有认识更多的人才卖得出去,本校盘子就那么大。刘志敏换道超车去旁边的大学开拓市场,他还鼓励队员当队长,他们强大了,我自然也会强大。暑假开学,大批新生来报道,刘志明小赚了一笔,并积累了 1000 多位好友的资源。大家注意,认识新的人,这是资源呐,这不是麻烦事。通过卖被子,我发现要做成一件事儿,不在于话术有多高超,逻辑有多缜密,而是内心有多么渴望。刘志明说自己经济拮据,所以凡事总会多问一遍,多试一次。这个也不是说经济拮据,一个人就能做到刘志敏这样的,刘志敏能做到这样,第一肯定是跟他内心想要渴望挣钱有关系,如果他不想要挣那么多钱或者挣那么钱没有那么急迫,这个事是做可不做的事,那就是锦上添花的事,就没有太大必要做成这个样子对不对?所以大家注意,做成一件事情必然要有足够多的理由或者动机。

如果动机不足凭什么要去做呢?很多家长他没有这么想过,他想的是,
学习不是重要吗?那既然
学习重要,那你应该学,重要的事情你应该学,可是你觉得重要还是觉得不重要?你觉得事关孩子的未来,可是你的孩子他觉得事关他的未来吗?不见得吧。大二的时候,经学长介绍,刘志敏做了轰趴馆全职店长,并将月营业额从两三万提升到五六万,还拿到了轰趴馆 20% 的股份,后又担任某运营商、校园宣传大使,校内驾校总经理,还投资酒店基金。你注意,我不认为刘志敏有多么
能干,他手上有好几千的学生名单,那这好几千的学生他们得过生日,对不对?他们周末得聚会,得happy 。在轰趴馆当然就有客源了。你认识那么多学生,你能没有客源吗?你把这个轰趴馆搞得自由民主,搞得充满了热情。那能不去吗?对不对?只要你有资源,那能挣不到钱吗?客户是通用的,他们需要被子,也需要娱乐,还需要考驾照,还需要办电话卡,凭着那个认证。然后他在这个大学期间,从最开始一单赚 50 块,逐渐的变成了月入好几千,月入炒几万,创业有声有色,
学习也不落下。大学期间他读了 240 本书,多次获得了奖学金,知识真的就是财富。我的很多管理方法、投资方法都是从书上学到的。毕业的时候刘志敏赚了 100 万,目前和
朋友合伙经营一家网络科技公司,讲完了以后,那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你们说什么样的学生能够赚到钱?我们从刘志敏身上学到了什么?刘志敏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第一,动机明确对不对?想要赚钱的动机非常明确,如果没有成功的动机,一个人怎么可能赚到钱对不对?所以刘志敏动机明确。第二,执行力强,说干就干对不对?说干就干,没有说过两天再说,没有这个想法,甚至干的过程中要比别人多问一下,多试一次,这就叫不吝惜自己的经历,不贪图安逸快乐。第三,我们说孩子,这个学生刘志敏他的精神生命肯定不是那种脆弱敏感,你想想你去做未知的事情,那一定是有很多很多的挑战,对不对?有很多很多的困惑。但是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他并没有遇到困难就退缩。可以说这个刘志敏他的精神生命是强健的,绝对不可能是敏感脆弱的。世界上有那么多家庭穷困的孩子,可是像刘志敏这样的孩子,他并不是多见。可见大多数贫困或者是这种困顿的孩子,他们的精神生命并不见得强健,所以他们往往会不相信自己
能干成,还没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他们就退出了。所以刘志敏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精神生命强健。那我们可以把目标明确,把它理解为
梦想和目标对不对?当然它的
梦想和目标赚到钱是为了解决家庭的燃眉之急。那不管是什么,那终归是一个
梦想,终归是一个目标,所以正是有了这些基本的特质,刘志敏他才有可能赚到他的人生第一个一百万,他这真的有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来学到更多的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证明他的大学几年才是真正的学到东西的。你看看他在这么一个期间,他还读了 240 本书。我记得以前俞敏洪曾经出过一个书单给大学生的 100 本必读的书单。可是刘志敏读了 240 本,他多次获得奖学金,知识真的就是财富。我的很多管理和投资方法都是从书上学到的。书上当然自有黄金屋,自有颜如玉了,对不对?但是书里面的黄金屋是给寻找黄金的人准备的,所以没有人否定知识就是财富。但是很多人不想去寻求知识,那是因为成长的过程中,学知识的过程已经把她的胃口给败坏了,已经厌恶
学习知识的过程了。可是刘志敏没有,他为什么没有呢?因为他并不是先读了书才去干的,对吗?他是一边干一边读,读了再去实践,实践遇到困难再去读,这才是真正的
学习的最佳的模式。做中学,学中做。当年爱迪生每要发明一个新东西的时候,先派助手把这个世界上所有关于这个领域的期刊书籍全部汇总过来,然后花那么三五天的时间把这些书全部过一遍,然后再开始动手,这就是做中学,学中做。如果你说我先把所有这些知识提前几年把它学完了,拿下一个证书,考上一个
名校,我再开始去干,我跟大家讲十有八九干不出来。当年乔布斯 2005 年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给他们做演讲。我这个大学都没有毕业,你们居然读到研究生已经完蛋了。当然原文不是这样,大概是这个意思,真正的知识就是财富,它是在做中得来的,不是说你坐在那里抽象的
学习,然后考了一个证,然后拿到一个高分,你就能变现,这个十有八九是干不成的。
四年赚了 100 万,然后这个大学生他是到底怎么做到的?他凭什么能做到?我们怎么能培养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这个话题呢就说这么多啊。我也不知道大家听明白没听明白啊。如果听明白了,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启发,别忘了给我们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