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十万个为什么: “为何两岁半是儿童的第一个叛逆期?他们到底想争取什么?”
两岁半是孩子的第一个
叛逆期,家长需要知道这一点。那什么叫“
叛逆期”呢?就是孩子的很多行为与家长希望的不太一样。比如:这个阶段的孩子,很有可能会说:“我要什么,我不要什么”。我小女儿学会的第一个词语就是“不要”,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学会的,反正她明确表达的第一个词语是“不要”,而不是“爸爸”、“妈妈”。可见小孩不是从两岁半开始
叛逆的,而是有意识能表达以后,就很想说“不要”。当然两岁半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什么了?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就会明显表现出跟以往不一样?首先两岁半儿童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形成,基本能表达自己的需求了,“我饿了,我要
吃饭,我不要睡觉...”。或许孩子在两岁半、两岁或者一岁半前,就想说“不要”,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无法说清楚自己的需求,往往是通过哭闹来表达需求。而两岁半语言能力可以表达了,所以这时有很多
叛逆行为,家长能明显感知到。其次,他们发现自己居然跟母体是分离的,而婴幼儿期,觉得饿了就有吃的,困了就能睡觉,没有一种自我意识。需要妈妈时,妈妈就出现,不需要妈妈时,妈妈也在精神上与宝宝不可分开。到了两岁多,发现自己居然可以跟妈妈分开,甚至还可以离妈妈越来越远。哇!这种感觉很爽!比如:她可以跑去很远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妈妈说话可以不听,不是妈妈的附庸,自己变得很独立了。其实两岁半儿童已有明显的自我意识了。最早应该是在 9 个月左右,儿童就已发现了镜子里的那个小孩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所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小孩越早发现镜子里的小孩是他自己,那么这个小孩越聪明,自我意识发展越早。所以这时他想拥有自我,可以说“不”,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可以操控自己的人生了,这是第一次自我意识的觉醒。然后他发现自己的意志力可以支配自己,甚至可以支配自己的母亲。婴儿可以通过哭来呼唤自己的母亲,当然更早的时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所以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会哭的小孩更安全。他们有意志力了,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这个世界,太爽了!同时他们也发现自己的需求不完全被满足。这时他可能会采取更多的策略来达成自己的心愿。小孩的心愿是他当下存活至关重要的需求,比如:一个两岁半的小孩,晚上十点钟不想睡觉,他还想看电视,还想玩玩具...不管你满不满足,反正他坚持按自己的意愿去探索、了解这个世界,他会想出很多小花招。比如:允许他继续玩,他就高兴;反之,他成长的需求被忽视了,他就哭闹,让你烦,让你不得不让他玩。这是儿童在采取各种策略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小孩不最大限度去争取自己的需求,父母都是不肯满足的。原因在于他们不做小孩很久了,很难换位思考孩子的需求。为什么两岁半的儿童是第一个
叛逆期?他们到底想争取什么?他们在争取自己需求的满足,争取自身成长的资源和许可...
叛逆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他的需求没得到满足甚至被遏制,被否定,而且这种冲突不可阻抗,无论父母用什么道理,小孩不跟你讲逻辑,不跟你讲对错,只讲我当下发展所需要的机会、资源是否得到满足。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想法争取。所以有时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讲赢了也没用,赢得越多,小孩就越挫败。需求不被满足的小孩会经常撒泼打滚,变得性格孤僻、乖张,然后做出不合常理之事。其实小孩的需求就是他们当下成长至关重要的东西。两岁半是第一个
叛逆期,父母发现小孩开始不听话了,但也不会完全不听父母的,他们无限制的撒泼打滚,发现成年人坚持不理睬,他们会觉得自讨没趣,最后还得听父母的。这个过程会坚持到青春期之前,然后又有新的问题了。以前不得不听你的,现在我再听你的,那就真的不能做自己了。所以到了青春期又要第二次
叛逆了。你做对了,孩子就快乐。你不懂家庭教育,不懂心理学,如果你懂什么叫快乐,你身边的人快乐了,那你对他们就有意义。反之,对他们有伤害,那你就做错了。这是陶老师分享给大家养孩子最大的秘密,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凭这个,你会超越 99%的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专家。大人要求的什么规律,按时睡觉,按时
吃饭,这让很多孩子跟父母之间发生了源源不断的冲突。因为儿童想要拼命去
学习,去寻求快乐,而父母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睡觉就应该按时睡觉,
吃饭就应该按时去
吃饭,甚至吃多少饭都应该是固定量的。就是父母弄了一个框架,然后孩子按这个框架生活,不用去做他自己。如果你越坚持这样,那就越不可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父母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