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孩子想要买贵重的东西,要不要满足?


孩子总逼家长买贵的东西,家长能满足则满足。

孩子总逼着家长买很贵的东西,比如买个苹果手机,买了又要买个苹果的 iPad ;孩子已经有了一个一小米的,华为的pad,还要个苹果的,他说苹果的手感好,要不要满足?

我们有一个思考,不是看金钱,也不是看听不听话,不是这样去思考的。我要分享给大家思考的思路。要搞清楚这些东西到底在满足什么。孩子为什么要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要这些贵重的东西,不管是苹果手机,什么平板电脑,或者是什么很贵的球鞋,或者是很贵的游戏账号,一定是在满足什么东西。



有的家长说:“那不就是满足他的贪欲吗?人类不都有贪嗔痴吗?我们就得消除人类的贪嗔痴。”你要这么看问题,你把人想的太简单了。首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而且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即便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需求。我们父母必须要有基础的辨识孩子需求的能力。

首先,孩子买这些东西是满足探索的需求。比如陶老师已经有了手机可以拍照片了,但是有一天看到别人用照相机拍出的星空特别震撼,就想买一个卡片机,想去拍一下星空。两个月后,发现卡片机虽然携带方便,但是它不能实现虚化背景,我又买一个更贵的相机、一个镜头。这实际上是在满足探索的需求。探索什么?当然是探索我们所未知的领域了,简单的来说,在拓展我们认知和行动的边界。比如陶老师想要去拍星空,拓展我能力的边界。

首先要看是不是在满足探索的需求。第二,它有可能是在满足快乐的需求。比如我要买一个 8000 块钱的游戏账号。“宝贝,同意你玩游戏,但是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买个那么贵的游戏账号?”很简单,因为账号有很多装备,级别很高,它在游戏世界里面所向披靡,战无不胜,那种感觉十分爽,天下排名前五的侠客。你想想,如果 8000 块钱就能让我体验一个全国排名前五(当然,可能 8000 块钱达不到全国前五,至少能够达到我们县里面的前几名)是不是那种感觉很了不起?所以,在这种超强的满足下,我每一分钟得到的快乐,可能是我用一个无名小卒的账号去满足的快乐的 10 倍, 100 倍。说简单点,就是在满足自己精神的更高级的需求。



我们一算,天哪, 8000 块钱都可以买一吨大米了,可是一吨大米能给你带来精神上的需求吗?不能。一 吨饭粒只能给你带来生理的满足,但是无法满足精神上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是很值钱的!过去钻石很值钱。为什么钻石很值钱?因为钻石是稀罕物。如果你拥有钻石,就拥有了一种高的人生地位。感觉仿佛你就是世界上众星捧月的那个最美丽的公主,那种感觉就值很多钱。所以精神需求可比生命需求值钱多了。

第三是满足虚荣的需求。什么叫虚荣的需求?“我已经有一个小米手机了,而且运行速度还可以,能满足玩游戏的需求。但是小米手机是三四线城市的乡镇青年用的手机,我能用那种手机吗?我用小米手机不就代表我只是一个很一般的人吗?我可不想成为很一般的人,我就想成为我们村里最亮的那个仔。但是仿佛我除了买个手机之外,我也没有别的途径。长得不够帅,我的发型不够帅,情商不高,如果学习成绩不好,我朋友也不算多。看来这些路我都干不成。我只有逼着我妈给我买个苹果手机。我一下子就成为我们班里面最靓的那个仔了。”这叫满足虚荣的需求。

你在决定满足或者不能满足之前,你一定要先了解他到底是在满足什么样的需求。第二,你确定能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我刚才说的满足探索的需求,满足快乐的需求,满足虚荣的需求,每个需求都很重要。



能够给人生带来这种快乐的体验,带来满足,能够提高我们的生命价值。越是负面的需求,满足对他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比如,虚荣的需求。为什么?为满足探索的需求,是面向未来的成功,满足虚荣的需求是当前的命。现在他已经没有别的价值来源了,别的都靠不上了。所以,满足虚荣的需求才是紧急且重要的需求。满足快乐的需求也很重要。如果你的孩子不快乐,那么满足快乐的需求就变得至关重要。

越是看上去没有什么用的需求,其实对当事人来说,被满足所带来的价值,父母必须要有了解。而且你十有八九会做错选择。你不满足,他“嗖“的一下就跳楼了。你都没有想明白,为这个就跳楼?想不明白。所有孩子跳楼的家长,都想不明白,都认为不至于。最近吴某宇同学事件的真相水落石出,大概率可以确定,胡某宇同学在自我了断之前,是跟他妈妈做了长谈,他请求他妈妈给他一些满足是很有可能。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现在的需求如此的重要,他们认为这些需求都是不切实际的,结果就来了。

我们来确定能不能满足这些需求。我们能不能满足,要根据我们的资源情况,比如我们家庭的收入水平,我们家一个月收入 5000 块钱,花出去 4000 块钱,存下 1000 块钱,一年只存了 12000 块钱,孩子每年的学费,各种花销,还有我们未来的生重大病的保障,这样算下来,剩 1000 块钱是不够的。所以,对不起,买不了苹果手机。



有很多家庭富裕,供着两套三套房子,甚至家产过千万、过亿的父母,他们是不肯满足孩子的需求的,甚至孩子多吃一个冰激凌都是不可以的。是钱的问题还是什么问题?看上去不是钱的问题。他们会认为这个东西挺贵,或者是认为这个东西不好。他们是基于他们自己的认知和标准来评价这件事情。他们不是基于孩子的需求,他们没有考虑孩子的探索需求,快乐需求以及虚荣的需求。他考虑的是“我认为你应该怎么样。“这样的家长,不可能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不可能跟孩子成为一伙的。他的孩子不可能从父母身上得到足够多的爱。所以他的孩子的发展必然保持一个低水平的状态。

但是如果确实家庭收入有限,你就要跟孩子讲:“宝贝,我们现在一个月的剩余收入是 1000 块钱,如果要买一个1万块钱的iPad,可能是需要存一年的钱。我认为这个东西对你很重要,咱们能不能一年以后再买?”或者是“宝贝,我们最近的预算用完了,如果我们今天要买,就要透支未来 6 个月的预算。现在妈妈想跟你商量,咱们是 6 个月以后再买,还是现在就去透支未来 6 个月的预算?”

第二个,我们要看孩子的年龄水平,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才 13 岁 、14 岁,你一个月给他的零花钱一万块钱,他拿着这一万块钱去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是绰绰有余的。剩下的钱没法用了,那就去泡酒吧,在酒吧里面一个人泡没意思,去找几个不肯学习、爱玩的人一起去泡。在酒吧里面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女孩,那就约这个女孩出去兜风,兜了风,再接着去唱歌,于是在唱歌的歌厅里面喝了点酒,就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这个时候满足孩子的需求,要考虑他的年龄水平。



考虑孩子的能力水平。孩子喜欢积木,买一套积木好几千块钱。你的孩子现在只能拼200 片的积木。突然有一天,你孩子看到一个航空母舰的拼图积木,要3000 片才能拼得起来的,你孩子非要买。他是干不成的,这超出了能力水平。很显然,需求要满足是有问题的,但是你仍然不能直接拒绝。我们后面会讲,如果这个需求不能满足该怎么办。我们现在讲的是要搞清楚孩子的需求。如果是真正有必要的需求,一定要想方设法砸锅卖铁去满足。

第三,我们在满足的时候要把满足的功效放大。很多家长干的是什么事?孩子要个苹果手机,千方百计的说服孩子:“不要不要,你不需要这个手机,你不能要这个手机。”最后又被孩子折磨的没办法,最后还是给他买了。这你得到啥结果?啥也没得到。钱花了,你担心的事情: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的事情发生了,孩子对你没有好脸色,你们自己的关系没改善。

为啥没改善?不是陶老师说了:“满足需求就有爱“,为什么满足了没有用?很简单,你在满足的时候,你总是附加各种条件,总是不满意,总是千方百计的能不满足就不满足,谁跟你好啊?“你这个人太不爽快了,根本就没看到我的需求,根本就不真诚。最后你满足了,我也不感谢你,我只是在满足的那一瞬间,我感谢你,但是之后我再也不感谢你了。“甚至有的家长附加条件:”好,我给你买,你买了得写作业,好吗?你得去上学,好吗?“但是买了以后,孩子根本就不去上学。但是为什么不能去上学,一会儿我们还要深度的去探讨,我们现在只是在讲需求合不合理,这个需求能不能满足,如果要满足,该怎么满足。



我儿子跟我说:“爸爸呦,给我 50 块钱,我要买本书,或者买个什么东西。“ ”80 行不行?“可能有家长说:”陶老师,你是不是有钱?“不是,我多给 30 块钱,我也破不了产,但是这 30 块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看到孩子的需求了,我满足他的需求了。”我认为你应该买一个更好的,不要买便宜货。“

第二,证明孩子配得上这些物品。苹果手机您以为只是打电话这个功能吗?不是。苹果手机意味着什么?苹果手机或者是贵的手机意味着这是一个水平极高的照相机,他能拍出很多别的手机拍不出的质量的图片。如果单买一个达到苹果手机或者某些三星旗舰机的照相的水平的照相机,恐怕也得花 3000 块钱,甚至不止 3000 块钱。好的手机,它是一个水平极高的录音机,至少得值 1000 块钱以上的录音机的水平,或者录音笔的水平。是一个超强的音乐播放器,它的播放的音质至少是 1000 块钱的那种,所谓的 Wifi 的播放器的音质水平(我说的是旗舰机,不是旗舰机,达不到这个水平)。作为一个好的手机,实际上是拓展了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能力范围。你想想,我拥有最好的录音笔,最好的照相机,最好的电子书屏幕。我能够用手机,用最高的效率去创作,或者在玩的时候获得最大的快乐。难道这个东西没有价值吗?

你超预期满足,能够证明你孩子配得上这些物品。必得感、资格感是很多人一生的匮乏。你要证明你孩子配得上好的东西,它的生命才有更高的价值。



首先要超预期的满足。第二,证明你孩子配得上。证明这些物品对他未来的价值很大,证明你的孩子的选择是好的,有眼光。可以用手机拍出很了不起的视频,可以创作出不逊于专业水平的影片。要去证明这个物品会给他未来带来什么,这样能增加他未来成功的信心。所以,在满足的时候,一定要把满足的功效放大,而不是百般阻挠,最后无奈满足,最后钱也花了,你这里面的这些效果啥也没得到。

孩子总逼着家长买很贵的东西,要不要满足?当然要满足了,能满足则满足,因为这些东西在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探索的需求,快乐的需求,还有虚荣的需求。越是没用的需求越重要,比如虚荣的需求,看上去好像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其实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但是满足了以后,孩子也没有多大的改变,是因为光靠满足是没有用的。我们满足孩子买一个很贵的东西,他只是在快乐程度上,或者生命价值层方面提高了一点水平,但是不能整体性的完全解决孩子存在的匮乏问题。这是一种众多疗愈孩子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所以很多孩子要买贵重东西,买了以后,孩子并没有马上好,并没有彻底改变。因为你做的这件事情,不能给孩子所有的希望,它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你这也不满足,那也不满足,这个孩子就永远没希望。如果你这也满足,那也做了,孩子才有希望。所以它只是提高孩子生命价值,让孩子获得被爱的感受的方面,而不是所有的方面。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买了很贵的东西,仍然不会有彻底的改变的原因。

但是你也不能不去做。就像我们说的,一个人饿了,他吃了 5 个馒头就吃饱了,但你不能说前面 4 个馒头没有用。没有前面 4 个馒头,第5个馒头吃了也没用。所以我给孩子买很贵的东西,不是第5个馒头,很有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馒头。你光吃这个馒头是没有用的,但是不吃这个馒头,就永远也达不到第五个馒头。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