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七岁孩子如果无条件的满足物质要求,担心以后不满足就会撒泼打滚怎么办?


家长:家有7岁男孩,我听了陶老师的课,知道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可是我的孩子见什么要什么,零食吃过一点就不吃了,玩具玩了一次就不玩了,这样无止境的满足,大了会不会要更贵的?我担心孩子以后的要求出格,一次不满足就会撒泼打滚。

陶老师:你的担心很有必要。我从来没说过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我说的是一定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个需求指的是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比如说,孩子想吃零食是什么需求?零食是一个孩子在探索这个世界哪些食物是美味的,哪些不是美味的。美味的食物代表有营养,不美味的食物代表没有营养,这是孩子对食物的探索。他对食物的探索越多,他未来在遇到生存险境的时候,他的生存经验就会越多。比如说玩玩具,代表的是一个人通过适当的工具来发展自己当下的操作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玩具的需求代表了一个孩子学习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满足孩子想玩玩具这个需求,是没错的,而且你买到了孩子喜欢的玩具,并且他喜欢玩,我们说这个玩具是匹配孩子当下认知和操作能力的发展的。如果你买了一个玩具,孩子不喜欢玩,说明他的能力没达到这个程度,或者这个玩具的功能并不能给到孩子真正的成长。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儿子小的时候,亲朋好友在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就送遥控汽车,因为小男孩喜欢汽车。但是你注意,我们家的遥控汽车从来没通过电,为啥呢?因为通电以后他控制不了汽车。我儿子玩汽车就是把门开过去、开过来,甚至把门给拆掉,把轮胎给抠掉,就这么玩。他在研究汽车的构成,还没有进入到操控汽车翻山越岭的阶段。这个阶段要到孩子12岁或者更大的时候。可能到了这个阶段,就会把汽车当成延展他的能力的工具。但是对幼儿来说,他还在了解生活中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都会干什么,还处于了解阶段,没有到利用工具来实现自己或扩大自己能力的阶段,所以那些遥控汽车一个也派不上用场,最后不是遥控器弄丢了,就是轮子掉了一个。等他长大了,觉得好像可以操控遥控汽车的时候,发现部件都不全了。

你说这不是白费了吗?我们是不是就不要给他买这么贵重的汽车呢?对。不应该给他买那么贵的电动的遥控汽车,就应该给他买一个机械的、构造性的,不需要什么多功能的,不需要电动的。对于幼儿来说,电路的东西根本就不好玩,而手动的、机械的,结构性的东西才是真正耐玩的东西。所以你给孩子买东西,你要懂得这点。

你孩子对玩具有需求,你如果给他买了足够多的、他喜欢玩、玩得起劲、玩得满意高兴的玩具,他还需要那么多的玩具吗?我觉得不会。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虽然你现在满足孩子的需求了,但是也许你过去经常限制,所以导致孩子有匮乏的心态;或者你虽然满足了,但是附加了条件,还经常性地批评他、说他,所以他满足了但还是挨骂,满足了但爸爸妈妈不高兴,那他精神上的满足并没有真正得到。



如果条件允许,我是义无反顾的尽量满足我的孩子,哪怕这个玩具只玩十分钟他就不玩了。关键是我会更多地去寻找让他玩得满意、玩得时间长、玩得开心,喜欢玩,并且对认知发展有好处的东西。其实重要的不是玩具,这些玩具代表的是学习,代表的是认知的发展。

你的孩子现在想要玩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的认知和操作能力的发展,这并不是对一件事情的贪欲。我们成年人想要一辆更好的汽车,其实也是为了拓展自身的能力的一个需求。所以我坚决不会相信一个得到真正满足的孩子长大后会撒泼打滚。当然,他也会有不开心,一个人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不开心不是正常的嘛。我把我的孩子养得好,我的孩子就不会出现不开心的事情况吗?当然不是,我的孩子也会遇到不开心的情况,也有时候也会生气。是人都有情绪,我从来不会把我的孩子有时候会生气,归因于我哪个事情满足他多了或者哪个事情做得不好,跟这个没关系。父母一定要有正确的学习观、成长观、价值观、方法论。我们必须搞清楚孩子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么。对玩具的需求到底是在满足什么需求,就是在满足探索学习操作训练,对食物的品尝,就是在满足对这个世界有价值的实物的分类的探索。你不让他去做,他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以后对未知的事情就很难做出英明的决策。

表面上看是花钱的事情,其实是你的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了解有多少,决定了他对未知事物的洞察能力有多高。我宁愿给到他广泛的刺激,广泛的玩法,他以后知道的越多,能够创造的可能性会更大。



喜欢请点赞、关注、转发。如需帮助请留言或私信。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