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青春期孩子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我们先来看青春期孩子的诸多的变化。

第一个方面的变化,自我的变化。当然这个自我不光是心理上的自我,还包括生命上的自我,生命上的变化。这个不用说对不对,这个天天都在讲。

第二个生存能力的变化。以前她觉得父母都是神,因为父母居然能搬得动那么重的东西,父母居然能把那个那么复杂的事情做好。但是对不起,现在你的孩子也能做到了,你一定要看到孩子的变化。如果你还把她看当成是小孩子,这也不会,那也需要你的帮忙,那这孩子就完蛋了。所以你一定要看到孩子力量的、认知的、操作能力的变化,然后把更多的事情下放给他。



很大一部分青春期的冲突都是因为父母不放权,父母不放心,还要去事无巨细地管控孩子导致冲突。这就是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生存能力的变化,但是他确实看到生命力的变化,他没有看到生存能力的变化。还有一个变化可以进行抽象学习。当然表现出来就是不喜欢到外面去玩了,对不对,也不喜欢把玩各种具体的玩具了,开始通过抽象的方式学习。什么是抽象方式学习呢?阅读、听书、聊天、看电视这些都是通过抽象的方式来学习。当然像玩游戏、刷抖音视频、看电视,这个是介于具体学习和抽象学习之间的一种过渡,就是它既能呈现图像、音频这种具体的事实,同时它讲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在里面,这个也需要你通过这个思想上的一个跳跃,思想上的一个发展去理解。当然未来源宇宙就慢慢地把抽象的东西又要开始具体化了,这样就更容易学习了。

当然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部分抽象学习的能力了,所以这个时候你会看到他现在去阅读世界名著,或者是坐在家里不出门去捣鼓电脑、捣鼓手机、捣鼓这些虚拟的东西,就说明他的抽象思维能力成熟了。那这个时候你注意,他就能够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了,可以不需要动手实验,或者是不需要去了解万事万物,就能够理解万事万物了。原因在于他小的时候经过了足够多的具体事务的了解。但如果说小的时候没有在户外摸爬滚打,没有让孩子进行自由地探索的话,这个孩子抽象学习能力也会很差。

所以很多孩子到了初高中会垮掉,是因为他无法进入这个物理世界,无法进入化学世界,无法去理解历史和政治经济,无法理解这些东西,当然也会变得更情绪化了。这个情绪化跟他的生理需求有关系,也跟他的心理需求有关系。生理是因为他会分泌一些元素,一些我们说的化学元素来让他想要去努力,让他拥有不怕的精神。同时他有很多很多的需求,这时候加上他的能力的提升,加上他的这个精力,青春期的勇气,他就想要去争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那如果说一个父母没有看到孩子这种能力的变化,心理需求的变化还要去管控孩子,这个时候就非常容易,发生冲突。这个孩子大概率会跟你对抗,而不会再像小的时候那样忍辱负重。你不要以为你孩子小的时候听话乖那是好事,那叫忍辱负重。他忍辱负重越多,他的精神力量就越弱。所以为什么不能去鼓励孩子听话呢?原因在于他精神上发展不起来。

第三个需求上有明显的变化。我们来看需求上有哪些变化,想要争取更多的权利了。刚才我们也讲了,不是小孩子没有需求,而是他打不过你,他说不过你没办法,只能忍辱负重,但是现在不行了,再听你的就要完蛋了,再按你说的去做,再按你的那老一套的思想去面对未来的世界,那他肯定会完蛋。所以他必须要争取自己的权利,争取自己发展的空间。这是青春期孩子生命力和精神能力发育到一定程度,那就必然要做的一个决定。就好像我力量强大了,以前欺负我那些家伙,我肯定会把他打跑。对不对?如果我不再打他,他们还欺负我,那我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所以我必须要把拦路虎给消灭掉。

那我们说青春期争取更多的权利,所谓的叛逆言行,很多都是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所以孩子他小的时候他没有力量,所以他只能听你的。他内心有很多想法,但是因为说不过你,打也打不过你,说也说不过你,确实他也觉得你比他强,所以都听你的。但是如果全部都听你的了,那就完蛋了。对不对?他总得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去试一下,总得跟自己的认知水平、记忆水平、理解水平、思维水平进行一个结合。要不然他什么时候发展出他自己独有的能力呢?对不对?所以一定会想要去通过判例对抗来争取更多的权利。



第四,开始有领地的意识了,就像小狗尿一样,小狗看见一个电线杆,它就会去撒泡尿。这是我的地盘,你们不要来,孩子把门一关,这是我的地盘,你们不要进来,你们要进来。那你得敲门对不对?你要不敲门我就生气。他在自己的领地里面探索他的,利用资源,搞各种研究。对不对?那你给他的领地越大,领地里面的资源越多,给他在领地里面的探索越安全。那么他在这个领地里面经营得越好,那他未来发展前景越大。

那愚蠢的家长是什么?你不能关门,你要听我的,要不然我给你电给断了,我把网给你掐了,什么也干不成。你想想,你孩子在领地里面啥也干不成,那他错过了在这个关键期里面最大的发展机会了,他未来有希望吗?想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特别是在学习上。因为我们说一个学生,她最多的事情不就是学习吗,所以在学习上什么时候写作业,要不要预习,要不要复习,怎么复习,这些事都是他的事,你不能再去管了,你再管这孩子,他要么就跟你对抗,要么就懒得去想了,好,你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呗。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哪个孩子愿意为别人的努力而付出呢?哪个孩子愿意为别人的需求而拼命呢?所以如果你在初高中阶段到了青春期还去管控这个孩子的学习或者是他的基本生活,那这个孩子要么就跟你对抗,要么就彻底放弃得过且过,喜欢挑战权威,你说了什么都听你的吗?如果都听你的,那我的权利在哪儿呢?那我什么时候去实践我内心的想法呢?我什么时候去发展我的经验呢?最近有部电影《魔法满屋》,我还拍了一个短片来解读,跟我儿子一起讨论这个《魔法满屋》在说什么。其中有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这个奇迹屋,这个老房子必须要崩塌,如果她不崩塌,整个家族都没有希望,这个老太太她们的外婆,这个老太太必须要退居二线。大家注意一个细节,这个魔法屋崩塌之后重建这个房屋跟这老太太没一点关系了。这不是这个老太太的杰作了,这个房屋这是所有子孙后代的杰作。权威必须要倒下,不倒下,整个家族是没有希望。



这个事不是我在说,这是人类发展到今天,我们说叫后浪推前浪,人类文明进步就必须要挑战权威。但是很可惜,很多家长为了维系自己的权威,毁灭了孩子的意愿。就像我前面讲的那个案例,这个爸爸跟这个儿子说,你不听我的话,你老玩游戏,手机我就得给你控制,我就得给你断掉。你不吃饭也不行,你要死不能死在我们家里,你想去哪死,我拉你去。这是什么?这是一个权威在打压一个孩子的抗争。这个父亲成功了,这个孩子就失败。

开始关注穿衣打扮了。为什么关注穿衣打扮?性成熟了对不对?青春期的生命标志是性成熟了。那性成熟干嘛呢?不就是为了传承生命吗?那怎么才能传承生命呢?那我穿成邋遢,他能传承生命吗?不可能对不对?我必须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高富帅,我才能找到一个优质的女性。我不找一个优质女性传承生命。那我们身边的孩子读书也读不会,然后傻乎乎地跟着他干什么也干不成。那我这不是不就完蛋了,我基因不就完蛋了,所以我一定得找一个优质的异性。那这个优质的异性是什么呢?那不就是白富美和高富帅吗?所以女孩就想成为白富美、男人就想成为高富帅,那不就是关注穿衣打扮吗?这是正确的选择,这是必然的选择。

社会化需求强烈了,但是压力更大。到了青春期,一个孩子发现一个事实,家庭的力量越来越小。如果想要支撑她未来的成功,她必须要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她,否则她不可能拥有广泛的资源,说他也获得世俗的成功,必须要有更多社会化的支持。好了,如果说这个孩子他没有高情商的言行能力,他怎么去获得社会化的支持呢?所以对于有的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不想去学校了,为啥?因为没朋友,那你小学的时候也没朋友,你也不会教,那你怎么就还能读书呢?因为小学的时候社会化的需求没那么强烈,他没有意识到没朋友就没有希望,但小学生也会意识到,但是没有那么强烈。



好,我们再来看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的压力。第一,性压力很大对不对?这个你不能否认,当然这个是无法涉足的话题,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我不知道怎么解决。但是这是人类的底层的生理的需求中,目前来看唯一没有得到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但是这个压力会让孩子耗费很多的精力。

第二,学习压力陡然增加。为什么我们前面讲的那个孩子,在初二的时候开始网瘾,他为什么就不能初一的时候开始呢?当然也有孩子是初一,为什么大概率会在初二、初三?原因很简单,初二、初三学习压力足够大,那么足够大的压力和痛苦如果一个人扛得住,他就扛了对不对?扛不住他就得止痛,对不对?他就得更多的疗愈。

那拿什么疗愈呢?学习的压力带来的感觉是什么?无聊,索然无味无价值。那它的反面是什么?你们说反面是不是快乐、成功轻松愉悦,总有奖励。那什么东西能给到这个感觉呢?可乐,这个有点这种感觉,但是效果不强烈,咖啡行不行?咖啡效果也不强烈。鸦片行不行?鸦片倒是行但是没买不到也不敢买。



那怎么办?玩游戏行不行?可以花钱不多不就耗点电吗?那你的孩子不靠这个去疗愈自己的痛,你让他去杀人放火,你让他去吸毒,你更能接受吗?难道所以压力大,他就需要更多的疗愈。还有这些压力如果超越了一个青春期孩子的限度,他就很容易做一个选择,我有希望还是没希望,有希望我就坚持下去,没希望我就直接躺平。这是一个青春期孩子面临的一个抉择。当这个抉择它更多的是出现在我们这个有些地方,不是全球的问题,还是部分地区的问题跟压力有关。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