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家长喝着咖啡交流育儿经,孩子在旁打闹啼哭没人管,曲奶奶分享的英国育儿经
陶老师:曲老师,您好!很荣幸能请到您来跟我们一起探讨孩子成长的问题。您在英国待过多长时间?
曲老师:我从2012年开始,每年六个月。大概去了五次,加起来大概有三年的时间。
陶老师:那是很长一段时间了。在英国带孙子的过程中,您觉得有哪些跟我们通常的做法不一样,但是又特别有成效的一些做法。

曲老师:在英国带孩子带孙子,我亲自体验了两个国家带孩子很多的不同。我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大妈,中国奶奶。孙子六个月的时候,我就随着孙子去了英国。那么小的孩子在中国的话,基本上是在室内或者室外都是家长亲自推着婴儿车什么的亲自带,不会有什么户外的活动或者社会层面的交流。但在英国,不管多大的孩子,哪怕只有两个月的孩子也会有社会交流。他们怎么做的呢?他们在社区做这件事,不管是多小的一个地区,社区每周会在不同时间段安排不同年龄的孩子来活动。比如说是一周岁之内的孩子,他们会集中一个时间。有的时候是要求父亲带孩子去活动。在活动站,让孩子们自由地在一起玩,几个月的孩子在地下爬,拿玩具,相互交流。还有老师带着唱歌做活动手语什么的,孩子们都在亲身的感受和看到。就是能有一个集中的地方,能认识更多的小
朋友。家长也能互相认识,会减少很多焦虑。因为家长之间会交流。比如说孩子不睡觉怎么办呢?孩子不喝奶或者是喝奶喝的不好,都可以交流。孩子们满地爬,不像中国的孩子,脏了不行。那边几个月的孩子就放在地面上,让孩子自己爬,自己去触摸玩具,哪怕我的孩子先拿了,其他孩子也要拿,他们之间产生争执,家长也不会干涉的,就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家长不解决。家长很悠闲的,家长会在这个时间一人买一杯咖啡,喝着咖啡慢慢聊天,就看着孩子们,感觉太棒了。我觉得每一个孩子如果有机会亲自去面对冲突,在冲突的过程中他也可能会赢也可能会输。赢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输了以后是选择对抗继还是退让,我觉得这个经历很重要。现在的孩子好像都没有,全被家长帮忙解决了,不用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了。
在国内,这个不能摸,那个不能碰。基本上一人抱个孩子,家长之间在说话,孩子没有任何互动。实际上,孩子是在一个被动的成长状态中,没有主动去探索的机会。几个月的孩子不敢随便放在地,怕脏,怕摔了怕割破口了。
再小的地方都会有图书馆,并且都是对外开放的,每到周六周日也安排专门的一个时间段。不同年龄段比如说 1 到 3 岁的 3 到 5 岁的来活动。图书馆会专门派老师来帮助大家做活动。有自己自由活动的时间,游戏,画画用的彩色的铅笔,水彩笔各种笔,纸啊橡皮泥啊都准备好了。

自由活动结束之后,老师会召集大家在一起唱儿歌,孩子们和家长在一起互动,活动大概是一个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