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底层思维读书会:父母如何培养儿童对科学的热爱?


陶行知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关于儿童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想培养和造就未来的科学家,孩子的父亲应该是什么样子,母亲应该是什么样子。有的家长会说,我没打算把孩子培养成科学家,我只想让他能够自食其力。

大家注意,自食其力是一个虚拟的、抽象的目标,谁也不知道自食其力是什么东西,在培养孩子方面应该要有一个志向。比如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科学家,也可以培养成一个艺术家。至少我们要有这样的想法,最终孩子能不能成为科学家不知道,至少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小学阶段得做一些自然科学、人文历史艺术的铺垫。我们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小科学家,以培养小科学家的方式来对待。

我们来分享陶行知儿童科学的教育这部分内容,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去阅读,陶行知的书非常值得大家去阅读、去学习。他在100年前提出来的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到现在仍然没有实现,很多的教育工作者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个让人非常遗憾的局面。



我来读一下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在20世纪科学昌明的时代,应当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然而,谁应该负起造就科学中国的责任呢,陶行知说主要的责任是小学教师。

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要铺垫自然科学的常识,小学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群体,因为他们有直接的影响力。事实上,学校的课程里面也是安排了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但在很多小学这个时间被占用了。要塑造一个科学的中国,要培养一个未来的科学家,怎么能舍弃这些时间呢。

除了最重要的是小学教师,孩子的父母亲都是有责任的。作为父亲应该怎么去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去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呢。陶行知讲了两个故事,一个讲述的是造就科学小孩的父亲,一个讲述的是造就科学小孩的母亲。



大科学家弗兰克林为了证明天空的电和人工摩擦的电是一样的东西,后来,他因此发明了避雷针。在科学上,他是一位很有贡献的学者。弗兰克林不仅在科学上很有建树,他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他的父亲是做肥皂和蜡烛,他自己能教小孩子。

弗兰克林入学不久,他就去学做手艺。他的父亲就任凭他东看西做,随意的自由的去工作。大家注意,这里说的工作并不是真正的生产东西,而是儿童的探索活动和儿童的游戏活动。这种自由使得弗兰克林对化学很有兴趣。

弗兰克林在自传中谈起他40岁以后从事科学的兴趣,在很小的时候,在东看西玩的时候就已经培养了,这是他父亲的功劳。所以,小学教师也需要率领儿童时常到工厂到农场,到其他地方去玩玩,这是陶行知的建议。他是根据弗兰克林的经历,建议小学老师、孩子的父母经常带儿童到工厂、农场或者其他地方去玩。



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么做的。带着孩子们去小麦加工厂,一座小麦加工厂一年生产的东西就能供应一座城市几十万人口的粮食需求。这个场景简直太震撼了。工厂的劳动是在创造生存资源,创造生存资源就是美,所有美的东西都是有利于生存发展的。

苏霍姆林带孩子们去参观小麦加工厂。孩子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在孩子们的心里面都有了一种崇敬,有了一种神圣,有了一种未来安全的感受。

再来看培养一个科学家的母亲是怎么做的。爱迪生在电器上的发明数量非常惊人。他有一个很好的母亲,他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校的时候,老师都把他当成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入校三个月就把她开除了。爱迪生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进过学校了。他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坏,她没有责怪孩子,反而怪老师只会教历史地理,不能适应孩子的需求,她太了不起了。



这个跟乔布斯的养父一模一样,乔布斯在四年级左右的时候,学校老师就经常请他家长,说孩子实在是太难教了。乔布斯的养父也没有什么文化,他就是一个修汽车的。他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不听话,孩子不好,就是你们不会教,直接给孩子转学了。

如果说乔布斯在这样的学校继续受打击,他的生命价值一定会进一步降低。如果他的养父鼓励乔布斯改进、改正,说他不应该做这些事,乔布斯就没有那么多的求知欲望了,这个世界就没有后来的乔布斯了,也没有苹果公司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就变了。

爱迪生的妈妈,乔布斯的养父是一模一样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毛病,都是你们不会教。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是站在学校老师那一边的,他们跟着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你想想,所有的权威都在否定你的孩子,他怎么可能还有生命价值呢。



爱迪生的妈妈怪学校教师只会教历史,弟弟,不能适应自己孩子的需求。因为那个时候的爱迪生十分爱玩科学的把戏,在学校的时候也只爱玩这一套,而不去管学业,所以遭受教师的厌恶。

欧美人的家里都有一个储藏杂物的地窖,爱迪生就把家里的地窖变成玩科学把戏的地方。他在地窖里面藏了许多玻璃瓶,里面都藏着化学品,有的药品毒性猛烈。爱迪生的母亲起初也不愿孩子玩那些毒药,想加以制止,但是管不下来,也就只好任他玩去了。

买化学药品需要用钱,爱迪生小的时候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帮妈妈打酱油,他得贪污几分钱拿去买药品。后来他去做了报贩,在火车上卖报,赚下来钱大部分都去买化学药品。他躲在火车上堆货包的车棚里存储了他的实验品、报纸,一旦卖完就躲在车厢里面做他的实验。



有一次车厢坏了,把他的化学瓶子打破,引发了火灾,然后把车子就燃起来了。车上一个列车警员跑过来,打了爱迪生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给打聋了。从此,爱迪生就更加一门心思的去搞研究了。

我希望中国的父亲都学弗兰克林的父亲,中国的母亲都学做爱迪生的母亲,任凭自己的小孩子去玩把戏,或许从其中可以走出一个爱迪生来。我更希望中国的男教师要学做弗兰克林的父亲,女教师要学做爱迪生的母亲。

陶行知的演讲很震撼。第一,思路清楚,一二三下面还有一二三非常清楚。然后他的观点一旦提出来,他一定要用很多很多的故事去把它讲清楚。他不光故事讲得清楚,逻辑也讲得清楚,所有人都听得懂。



陶行知是53岁还是51岁就去世了。去世以后,有2000多人去参加了他的葬礼,有很多各界名人给他题词。我觉得最震撼的题词就是宋庆龄给他的题词。宋庆龄写了四个字,万世师表。中国有史以来能称得上万事师表的,公元前还有一个老先生,除此之外就是陶行知了。

作为父母要学弗兰克克林的父亲。允许小孩子去自由探索,按他想象的去做事情,不加管教。正因为不加管教,科学的种子才埋在了弗兰克林的心里。弗兰克林十多岁才去研究科学,但是种子早就埋下了。再说爱迪生的母亲,她就是跟孩子是一伙的,谁要毁我的孩子,我不同意。你要教不好,我自己来教。他的妈妈带他读了很多的书,自然科学、人文历史艺术的书都读过,读了很多的,他读了很多书,明事理。而且爱迪生的妈妈也愿意让他的孩子去自由探索,不在乎有没有文凭,不在乎别人在干什么,他只在乎孩子。

他喜欢打酱油的时候拿几分钱去买药品,就天天让他去打酱油,看穿不揭穿。他拿这个钱去做研究,又不是干坏事,我倒是对爱迪斯的妈妈有个建议,为什么要让他去偷钱呢,就不能给他点零花钱吗,所以她也不是完人,也是有需要改进的方面的。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