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无条件接纳孩子?怎么做才能称之为无条件接纳?
为什么要无条件接纳孩子?无条件接纳和放纵的区别?
无条件接纳指的是孩子做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无条件接纳,就是孩子他是未成熟的,成长过程中他当然有很多做不好的事情,当然这个做不好事情又分为几个方面来看,既有他想做好,但是做不好的部分,那是叫能力不足,或者是他正在
学习如何做好的过程中,他的现有经验不足以支持他做好这个事情。还有一种是他不想做。不想做他当然就做不好了。所以我们要去分辨到底是属于哪部分不想做,我们要解决他为什么不想做,对不对?那他想做,但做不好,我们得去解决。他做不好,他为什么就做不好?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把问题精细化,我们家长的思考也要精细化,你思考越细致,那么你越容易搞清楚问题成因,你的解决方案才越容易有针对性。所以他的问题成因不一样,解决方案也不一样。
不管是他想做做不好还是不想做,这两种都属于他当下的能力不足以支持他做好这件事情,所以你就只能接纳。你可能说,陶老师他明明能做好这件事情,但是他就不做,那你让我怎么去接纳他?我们接纳是不是因为他做得好才接纳?他要做得好,那谁都能接纳,最重要的是他做不好的时候需要接纳。如果你不接纳,你要去纠正他,你要去逼迫他,那这个时候他就会受到伤害。他做不好,既有他能力不足,也有他没有做的意愿的原因。不管什么原因,他就是做不好。他做不好,你又去伤害他。你伤害他就意味着削弱了他的精神生命力。你削弱了他的精神生命,他就更没有意志力,更没有勇气去做好事情,他就更做不好。你到底是想要让他做好,还是想要让他做不好呢?如果你想要他做好,你就应该给他更强大的精神生命力,他才能坚持做,他才能有勇气做。

如果说他不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那你得让他知道,你得让他有远见,你得让他想明白这件事情对他意味着什么!如果他想不明白,他凭什么去做?小的时候孩子听你的。孩子听你的,那是因为不听你的他会遭遇灭顶之灾,并不代表他就应该听你的,或者不代表你说的就是对的,所以你不能因为孩子以前听你的,你就是对的,或者听你的就会有好处。
我个人认为人类文明之所以滚滚向前,大概率就是因为新一代不听老一代的话。如果新一代都听老一代的话、都做老一代认为重要的事,那就不可能有新的东西出现,新的希望出现。
我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叫《疯狂原始人》。这个电影大概就讲一个问题,就是年轻人就不应该听老年人的,否则一点希望没有。我们刚才从一个逻辑上去证明,就是你的孩子不管是一不想做,还是想做也做不好,他就不应该遭遇你的否定,你就应该接纳他做不好。如果你不接纳他,你想要去纠正他,想要去逼迫他,他受的伤害越多,他就越做不好,那这事就更没有希望了,最后就彻底
躺平给你看,最后你就没招了,对不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必须要真正理解放纵这个概念,你必须要明白我们另外一个底层逻辑,就是一个人必须要遵循做人做事的底线。这个底线你可以理解为一个规则方针,不管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就是人类的底线。那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不可以伤害另外一个人,他人的财物未经许可,你不得轻易使用,当然有例外,生死存亡的时候你可以用,但是你也不能导致别人的灭顶之灾,所以这个底线是所有人都必须要共同遵守的法则。那什么叫放纵?就是你明明看到这个孩子在违反一个人的底线,你仍然不去教育他,让你的孩子没有底线。比如说你的孩子偷拿同学的东西回来,当然偷拿东西回来他有各种各样的成因。今天我们不讨论偷拿东西这件事情,你就伤害别人的利益,或者叫他人的财务未经许可不得轻易使用,你这叫违背了做人的底线。

如果你看见你孩子在做这个事情,你仍然没有反应,你不跟他强调这个做人的底线,你没有去制止他,没有去教育他,没有让他去挽回他造成的损失,这就叫放纵。所以放纵不是不管,而是不去管违背底线的事情。那你的孩子不想写作业,那这叫不叫放纵呢?这不叫!你孩子不写作业,他又没有伤害别人,你不去管理孩子不写作业,这个不叫放纵,这叫把责任落实到孩子身上。
学习是他的事情,他不完成作业,老师要去找他,所以你去帮他解决了。你去敦促他,你去辅导他,你帮他解决今天的难题了,他就不能面对这个责任了,所以好像你很负责任,其实你剥夺了他承担责任的机会,因此你这个行为才叫放纵。当然也不完全叫放纵。所以真正的放纵是什么?是明明看见你的孩子在违反做人做事底线的规则的时候,你仍然无动于衷,你甚至认为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这才叫放纵。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觉得我不管孩子就叫放纵。你不管孩子,这是一种战略性的选择。我把责任落实到孩子身上,而不是我帮他扛下来了,这叫把孩子成长的空间、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所以你们一定要搞清楚,什么叫放纵,什么叫不管,什么叫责任承担。说实话,你不要动不动去管你的孩子的这个
学习和他的任务完成情况,这对于一个家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只有有远见的家长,有勇气的家长,坚信孩子能够成长得更好的家长,他才敢于去真正的不管。
如遇家庭育儿困惑可私信或咨询陶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