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的孩子现在是否
厌学,我们需要知道一些事情,懂一些事情,要有一些教育的常识,我们今天来
学习一个关于
厌学的常识。
孩子
厌学有些征兆,什么叫征兆?就是这个事情还没有显着发生,但是已经能够有一种趋势表现出来,这就叫征兆。
有下述几种情况说明,孩子即将
厌学,孩子开始抱怨老师,孩子开始抱怨同学,孩子开始
抱怨学校的规章制度,孩子的
学习和生活变得非常拖拉,当然拖拉的同时也会抱怨,孩子开始沉迷于某些简单快乐的事情。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几种情况,就是有
厌学的征兆了。

毫无疑问这个时候出现这些问题,不是给他讲道理,或者是我他养成什么
学习习惯,没那么简单。如果有这种情况,你就要进一步地
学习。孩子为什么会抱怨?抱怨环境为什么跟
厌学有关系?这是常识,是教育的常识,是当今父母的常识。为什么会抱怨环境?因为孩子生命价值低,导致他的精神生命敏感脆弱,所以会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是一个容易过敏体质的人,我对小麦过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对食物有很高的要求,大多数点心都是没法吃,因为里面都有小麦,我过敏。如果孩子的精神生命非常敏感脆弱,他也会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什么叫敏感脆弱、无法适应更多的环境,就会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比如说我是一条热带鱼,你非要把我弄到温带、寒带里面去生活,那我肯定活不下去,因为我是热带鱼,我对环境是有要求的,我需要生活在多少度以内。敏感脆弱的孩子也是这样,因为我们敏感脆弱,所以我要求的环境是没有伤害的老师,温柔体贴,同学友好。他对环境有很苛刻的要求,他要求自己的父母要看到他的需求,要满足他的需求。

这种对环境有高要求的,有人说这叫三高儿童,三高其实已经指的是这个孩子的结果了。本质是生命价值低导致的脆弱敏感,所以对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无法适应大多数的环境。他在大多数环境中生活,就会不适应,无法专注,痛苦绝望,他就开始抱怨。所以本质上不是这个孩子认知有问题,同学关系或者其他问题不能妥善解决,本质就是精神生命脆弱敏感。
精神生命脆弱敏感的原因就是生命价值低。什么行为导致生命价值低呢?经常性地批评、纠正、否定、打骂、挖苦、缺少陪伴、缺少满足,就会导致生命价值低。所以它的逻辑是这样来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伤害,有太少的满足,所以生命价值低。因为生命价值低,所以精神生命脆弱敏感,他的心理年龄很难发育,最后导致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环境达不到更高的要求,他就很难专注,很难适应,他处于这样的环境非常受伤。
我记得有一种病,不能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在一个干净的房间里面,这就叫肉体生命敏感脆弱,无法适应正常环境。我认为
应试教育环境也不是一个正常环境,所以对孩子的精神生命要求就会更高。从这一点来看,你不能伤害你的孩子,你不仅不能伤害你的孩子,你还必须让你的孩子具有更高的精神生命力,他才能够应对现在的
学习要求,这不就是增加了我们做父母的难度吗?

我们说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我们父母也许什么也不做,孩子就茁壮成长。可是这个环境如此之苛刻,环境、如此之险恶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把孩子培养得更加强健。一个正常孩子在这个环境中都非常容易失败,一个生命价值低的孩子,肯定还等不到高中毕业,他直接就完蛋。原因就在这里,环境险恶还是精神生命脆弱,两个加起来,他现在就完蛋。
我们再看为什么会变得沉迷,我们还是要用科学育儿底层思维的逻辑来解读,因为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逻辑。为什么会变得沉迷?因为生命价值低,导致精神生命敏感脆弱,就难以应对现实挑战。刚才我们从环境的角度已经讲清楚了,他难以应对,如果非要去应对,就非常容易受伤。
比如我对小麦过敏,但是对不起,现在是饥荒时代,你要能拿到一个馒头,那已经是谢天谢地了。那这个馒头你吃还是不吃?不吃你会饿伤,吃了你会因为过敏而受伤,你怎么都是受伤对不对?原因在于你敏感脆弱,所以敏感脆弱的人一定会比别人更容易受伤害。但是我们指的伤害是精神上的伤害,因为生命价值低导致精神生命敏感脆弱,因为敏感脆弱无法应对现实挑战。所以如果要应对现实挑战,就一定比别人更容易受伤。也就是说完成同样的
学习任务,我的孩子因为敏感脆弱,所以他受到的伤害就会更大。

试问一个人受到的伤害会更大,会不会更痛?我再问你如果他很痛,他会不会比别人更需要止痛药缓解痛苦,,就是活得快乐对吗?一个人比别人更痛,他是不是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获得快乐、通过快乐疗愈自己,要不然自己痛不欲生?
我们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痛不欲生。讲了一个人在精神上的痛,他利用死,他也不要承受这种痛了,这是一个常识。居然有很多家长忽略这个常识,没有看见这个常识,我们再讲一遍这个逻辑,为什么有的人会沉迷手机,沉迷电视?为什么沉迷手机沉迷电视呢?他倒是想要沉迷毒品,沉迷于性快乐,问题是这玩意儿得不到,而且你要得到付出代价太大。我们沉迷手机,沉迷看电视、看电子书,那不就是最简单、成本最低、对别人没有伤害的选择吗?
我们再讲一遍这个逻辑,因为生命价值低,所以精神生命脆弱敏感,因为脆弱敏感,所以难以适应环境。如果一定要在这个环境中去完成相应的任务,他就一定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毅力,就更容易受伤害,那么他得到的痛苦就会更多。痛苦越多就越需要止痛,玩手机、玩游戏、看电子书、看电视剧,都是缓解痛苦的方式。

有的家长是不是也喜欢追电视剧呢?你为什么就老追电视剧?为什么不去追陶老师的课呢?就是你们也知道陶老师的课很重要,但问题是电视剧它有疗愈作用好吗?所以陶老师的课再重要,我也要去追电视剧,因为电视剧可以疗愈我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伤痛。今天疗愈好了,我明天精神焕发地应对新一天的工作,我们不也是这样干的吗?只是说我们的压力没有孩子那么大,我们承受的痛苦没有孩子那么多,所以我们还不至于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玩手机。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上,因为我是成年人,因为我们已经做父母了,所以做父母和成年人本身就要面对更大的责任。这个责任不是谁教你的,而是你到了年龄,你结了婚,你生了子,自然而然就拥有了这种责任。可是你孩子既没有结婚也没有生子,他也不需要养家糊口,所以你期望他承担的责任对他来说根本不存在,所以他就更不会去自控了。
最后我们来思辨一下,当孩子抱怨环境的时候,我们应该劝阻孩子,你不要抱怨,而是跟着他一起抱怨。你们说应该怎么做?你到底该教育他,你不应该这么想,老师为你好,学校也很难做,你到底跟谁是一伙的?你们说除了当孩子骂同学、骂老师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去纠正孩子的想法,还是跟他一起骂?当孩子沉迷的时候,我们到底是纠正孩子沉迷手机、沉迷网络、沉迷电视的行为呢?还是允许他沉迷?你们觉得应该做什么选择自己决定,我已经讲明白了,我知道你们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