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将濒临辍学的孩子送进浙大,作为父母你能给到孩子希望吗?
将面临辍学的孩子送进浙大,这位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这位了不起的老师,是如何给一个学生带来希望的?我希望这位老师做的事情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这个故事是来自于网络的一篇文章,跟以往不同,这是一个完整且独立的故事。(经常有人说什么样的老师一辈子遇见一个就够了。而作为老师,我也想说,教学生涯中能够遇到一个像李慧那样的孩子,也算是没有虚度此生。)大家注意,这个老师的观念是什么?我不是来救这些孩子的,而是这些孩子能够给我带来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换成家长的话应该怎么说呢?是不是也可以说:我不是来教育孩子的,而是孩子来帮助我成长,让我获得做母亲或父亲的生命价值的。是不是可以这样预造一下区域呢?
我们继续来看故事。(刚接手李慧的时候,她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从来不交作业,各科成绩都不及格。除了体育课,其他课上一律睡觉,每次找她谈话,她既不顶撞,也不吱声,从头到尾盯着脚尖。)一个孩子不吭声,从头到尾盯着脚尖,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要不是知道她会说话,我真怀疑她是个哑巴。当我决定跟她爸妈联系做一次家访的时候,才发现家校通讯录上她爸妈的电话都是空号。一个周六我按照通讯录上留的地址找去,家里没人开门,我又敲了邻居的门,一问才知道李慧是那样一个可怜的孩子。怎么可怜呢?在她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本来做生意的父母遭遇投资诈骗,欠下了近300万的巨债。一段时间,家里的房子被法拍,一家三口只好搬到这个50平的两居室和李慧的姥姥同住。在巨大的打击面前,李慧的妈妈患了严重的
抑郁症,姥姥也跟着着急上火,生病去世。李慧上五年级的时候,爸爸狠心跟她妈妈离了婚,远走他乡。留下李慧又要上学,又要照顾情绪特别不稳定的妈妈。邻居说有一段时间,李慧妈时常在夜里犯病,开着窗户各种骂以及往窗外扔东西,邻居不堪其扰报了警。当着警察的面,李慧吓坏了,生怕警察把妈妈带走。她跟邻居各种道歉,并且保证妈妈夜里再也不会扰民。打那以后,她每天晚上8点钟左右,在妈妈犯病的时候准时带她出去遛弯,据邻居说有时候遛到下半夜才回来。孩子是个好孩子,就是命不好,这是邻居说的话。听到这些我震惊了。
那天我一直等到下午5点才看见李慧领着妈妈回来,她左手领着妈妈,右手拎着一个硕大的黑袋子。看到我,李慧又吃惊又抗拒,丝毫没有请我进家的意思,还本能地把黑袋子往身后藏。我瞬间就从物品碰撞的声音猜到里面装的是各种纸盒和饮料瓶子。尽管我主动向李慧妈妈介绍了自己是李慧的班主任,但是她表现得很冷漠,没有跟我说话的意思。然后我们仨就尴尬地站在那里。最后还是我打破沉默:李慧,老师对你家的情况多少了解一些,今天来是想跟你说一句话,如果你需要帮助,我随时都在。)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老师。(随后我带着几分不甘离开了。大概过了几秒钟,我听到李慧在喊:李老师!我带着几分惊喜转过去,她对我说,我们家的情况,希望你可以替我保密。说这话的时候,她的语气不是请求,而是带着某种赌气般的威胁。可是我看得出那种倔强背后饱含着强烈的自尊心。)你说这个女孩为什么不想让自己家的情况被别人知道呢?你们觉得她为什么会这么想。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们家住的那个房子很破,是一个小平房,自己还搭了一个厨房。我们有个亲戚在重庆的市里,而我们在县城里,那个时候我就特别不想让他们来我们家。为什么呢?我觉得我们家太穷了,太乱了,太脏了。我觉得最好不要让那些很厉害的人到我们家来。我为什么有这种心理呢?因为我怕别人知道我们穷、我们苦。其实就是因为自尊心。自尊心其实就是生命价值低的代名词。自尊心强就是因为我生命价值低,离归零不远,所以我受不了各种各样的看不起。所以这个女孩很穷,家庭条件很不好,她就不希望自己的
朋友同学知道。因为同学知道了以后,就会认为她是一个没有资源的人,没有资源的人是不值得结交的。这个逻辑是远古以来形成的一种为了生存而做的一种有目的的选择的交友策略,但是无论现在是什么样子,无论班上的同学会有多么高的文明程度,依然是一个人有资源和没有资源结交的吸引力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理解每个人心理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我就郑重地向她承诺,我不会跟任何人说。)

(家访之后,我一直默默地观察李慧,她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居然不在我的语文课上睡觉了,哪怕有时候困得直点头,依然在惊醒之际拼命地掐自己。在她这个小小的举动里我看到了某种义气。)这个老师说李慧有义气,什么叫义气?我们是一伙的嘛。李慧的小秘密,李老师知道并且为她保守秘密。那不就是一伙的,一伙的才有义气,才讲义气。不是一伙的,肯定得讲规矩,讲规则,讲道理,讲对错。我说的这个义气对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至关重要的。其重要程度远远超过你做的事儿。对于弱者来说,更需要强者的义气,或者是更需要强者的支持。不要只会说你是学生你就应该怎么样,不要讲那个。(就是因为我答应她保守秘密,她知恩图报,不在我的课堂上睡觉。)你看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对于一个弱者来说,可能更是这样的。一定要注意,孩子不是不可教化,或者需要我们加强更大力气的教育,他才能懂得感恩,根本就不是。我们说感恩是在被爱的环境中构建起来的,绝对不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个小女孩的小宇宙里面装着强烈自尊的同时,也特别懂得如何给予别人自尊。)这一点也是事实。因为我小的时候就自尊心很强,一个很脆弱敏感的人,特别能觉察别人的需求,特别能觉察别人的好处。我觉得像我们这种脆弱敏感的人,特别适合做心理学,做教育工作,因为我们特别能够理解别人在某种情况下的心情和处境。(于她而言,不在我的课堂上睡觉,就是她能给予我的最大的尊重。是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尊重,也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某种力量。)
一个很一般、没有什么资源的学生的尊重,为什么会让这位老师这么感慨呢?我们讲的是人性,比如你是一个富翁,你来看我这个老师,你提了一瓶酒,这瓶酒值500块钱。我会觉得,你拿这瓶酒对你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算不上什么珍贵的
礼物。但是对于李慧这样的生命价值极低,睡眠严重不足,非常累、非常困的一个学生来说,为了尊重我而强迫自己专注听课,就相当于让一个乞丐拿着两个馒头来看我这个老师,这两个馒头对于这个乞丐来说简直就是生死的资源。你说这个
礼物重还是不重?给到这个老师的价值高还是不高?所以不能用绝对价值,一定要用相对价值。我们必须要有相对价值观,你才能看到你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不需要跟别人比,他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了不起了。
(那时候学校每月末会统计班级学生午餐费用,然后从他们的卡里扣钱。我第一次做统计才发现李慧没有订午餐。也就是说开学一个月了,她从来没有吃过午餐。于是从第二个月开始,我往她卡里存了钱,希望她至少中午可以吃顿饱饭。令人没想到的是,当生活委员给她分发饭盒的时候,她居然很快明白是我帮她交了午餐钱。那个月末放学后,她等同学都走了,将一个信封交到我手里,里面是一个月的午餐费。我当时心疼极了,对她说,李慧你还是个孩子,要知道这些钱对老师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她看着我,执拗地把信封放在我的手上。我忍不住问她这些钱从哪里来的,她说把他留给她的手机卖了,直到那天我才知道,李慧嘴里的他就是她爸爸。她爸爸抛妻弃女,临走之前,他把兜里仅剩的一点钱,给李慧买了一部手机,对她说,等爸爸混好了,给你打手机。可是将近4年过去了,李慧从来没有接到电话,可见她爸爸也在艰难地生存。卖了也好,就当他没有说过这句话。李慧的语气里毫无波澜,但是我却听到那份绝望。)

父亲对于儿童意味着什么?父亲是家里高蛋白、高热量资源的来源,是儿童能够活到成年,获得未来成功的物质基础保障。要知道在过去,物质基础保障可是最底层的需求,父亲就意味着家庭未来的希望。父亲是力量的源泉,而现在这个力量的源泉没有了,她不仅卖掉了爸爸给她的手机,而是断掉了自己对父亲最后的依赖和期待。如果可以,谁不希望有人可依?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理应被父母呵护的年纪。大家注意,李慧为什么那么倔强地要去交午餐费,她这么穷、这么苦,为什么还非要去自己交午餐费呢?
(那天我
努力说服李慧接受我的帮助,甚至开玩笑跟她说,老师这是投资,将来等你有钱了,连本带利还给我。但是她不同意。没办法,我只能问她,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你和妈妈靠什么生活呢?她低着头,两只手用力抓着衣角。是不是晚上一边带妈妈遛弯,一边捡废品?她点了点头,有一种被截穿后的如释重负,甚至带着几分安慰。对我说,晚上溜得晚一些,能多捡点,而且我妈累了也好好睡觉不惹事。)你看这孩子是特别会总结规律的,有的人煮了一辈子饭都做不好饭,但是李慧看上去做什么事情都能发现规律,说明她不是一个笨孩子。
(说实话,再跟她多说一句,我都能在当场失控。她才13岁就要撑起一个家,而且还拒绝别人的帮助。那天跟我说再见之前,她向我深深鞠了一躬,说:老师,谢谢你的关心和帮助。我说:我又帮了你什么呢?我能帮他什么呢?)你们说这个老师能帮孩子什么?当然能帮了。虽然这个孩子不要你的钱,但是她心里知道有一个人一定会在自己危难之际伸出双手。你说他的生命价值会不会提高?你说他的安全感会不会提高?这种老师的力量存在,不就跟一个父亲的作用一模一样吗?父亲就是力量的源泉。孩子不用怕失败了,因为现在有这个老师在,哪怕我现在不需要这个老师的帮助,我心里也有了希望。所以我们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的希望,而不要成为毁灭孩子希望的那个人。

我们再来解读这个孩子为什么不要老师赞助的钱?第一,觉得自己挣的那点钱可以够
吃饭,这是肯定的。第二,如果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能活下来,那不就是我的价值吗?那不就是我成为社会的一个资源,而不是一个累赘吗?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我对他人不是累赘,而且还能养家,这个过程就是确立自己生命价值的过程。所以不要觉得她笨,她通过这种形式确立自己在人世间的价值。人就是靠希望活着,吃不饱,只要死不了,那也不要紧,至少我的生命是有价值的。
(为了让李慧名正言顺地接受帮助,把她从养家的责任中解脱出来,我去找了她的社区,希望帮她申请低保,但是社区也很无奈,办理低保有非常严格而详细的规定。李慧家的条件并不符合,他们申请了很多次都被驳了回来。她们跟我说李慧的情况,他们知道母女俩很可怜,他们能做的就是逢年过节送一些米、面、油和生活用品。我请求社区的工作人员,钱可以由我出,她们只负责每月把钱打到李慧的账户上走个形式。可是社区人员表示这不符合规定,万一出什么事,他们担不起这个责,我无功而返。)看到这里我非常伤心。我想起一个故事,在某些国家,有的邮局每年会写很多回信给那些写信给圣诞老人的孩子,以圣诞老人的名义给他们回信。
(在学校这边,李慧的境况每况愈下。先是各科老师对她拖累全班成绩颇有微词,后来为了治她,几个老师要求她每天上课站着听讲,她太累了,所以常常站着都能睡着。于是老师们的批评越来越难听,我理解老师们的感受。但是知道真相的我听着那些批评如坐针毡。有一次,他被巡视的教导主任叫出教室,在走廊里骂了十几分钟并放话,如果不改正,每天中午都在走廊站半个小时,再不改正就到操场中间去站。我很想知道谁给他们的这种权利,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冲动地把李慧拉回教室。并对教导主任说,我班里的学生我会教育的。对的,她已经没有任何保护伞了。作为知情人,我无法袖手旁观,这是做人的底线啊。当天放学,我把李慧留下,跟她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我开出的条件是每月支援她1000元生活费,并且替她保密,但她必须答应,从此好好
学习。我算了一笔账,就算挨到初中毕业出去赚钱,一辈子就混个温饱。可是好好读书,上大学,再参加工作,无论收入还是认知都会上一个台阶,都会更有能力保护你的自尊心。而且不仅能让妈妈衣食无忧,还能让你的知识增加过上好日子。我也让她声明这1千元不是给她的,是借的,有能力一定要还,必须要打借条。大颗眼泪从李慧眼里流出,她问我:爸爸都不管我了,你为什么还要管我。我把她搂在怀里说:李慧,因为你值得。不管你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仅从你每天照顾妈妈,不肯让她受任何委屈这一点,你就是老师永远的骄傲。所以老师无法忍受那些对你不实的批评,你能明白吗?她流着眼泪跟我拉了勾,这样我们有了第二个秘密。)

(那是初一开学的第三个月,打那以后,李慧变了一个人。上课再也不睡觉了。她是听讲最认真的一个,课间都在刷题。有一次我看到她书桌上有小学课本。问她咋回事?她说她小学四年级以后就没怎么
学习了,得把落下的功课都补回来。)大家注意,李慧虽然穷,虽然困,但是她很聪明,她知道要去突破一个学科,必须从不会的地方开始。(作文是她的软肋,她从校图书馆借来范文书,把每篇作文都背下来,再试着仿写。初二下学期作文突飞猛进,甚至在作文大赛中获奖。)你看看,这孩子太了不起了,她知道所有的
学习方法和策略。(他的数学极差,她的方法就是下足笨功夫,别人书上的练习做一遍,她做十遍;别人刷一本卷,她刷三本;别人做两遍,她做10遍、20遍。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我讲《愚公移山》那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们举例生活中的愚公。班上有三个同学说李慧,那时候我很担心她下不来台,但是她笑得很灿烂。后来我问她,同学拿你举例,你介意吗?她说不介意,我不聪明,我能够仰仗的就是笨功夫和毅力,我就是愚公啊,我是超级愚公。听完这话,我心里全是敬佩。)
李慧现在已经不再害怕别人知道她哪里不好,不再像原来那么敏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命价值提高了。生命价值怎么提高的呢?因为老师证明她对于家庭的意义,证明了她是有价值的人,而且愿意为她投入资源。我们说父母陪伴孩子,满足孩子买各种各样东西的欲望,就是证明孩子是有价值的,我愿意给你投资源。这个事情李老师做到了。(初一上学期期末,李慧从入学的倒数逆袭到了全班第八,年级39。成绩出来那天,我拿着她的成绩单,一个人在操场走了很久,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这孩子太难了,太了不起了,只要她决定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他的智力没有缺陷,只要他的生命有价值,怎么会搞不好
学习。注意,很多家长想要让孩子搞好
学习,纠正孩子不好的方面,然后丝毫不去满足孩子真正的需求。那能成吗?
(一度很多老师同学都怀疑她作弊,因为日常上课她绝对不是反应最快、回答最准的那个,她也绝非智商超人,她就是下足了笨功夫。)可能家长感慨,那么多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李慧的经验听上去简单有效,可是咱们孩子做不到,这孩子怎么就这么自立呢?你们说为什么这么自立?(就连教导主任都跟我说,怪不得你当初拼命维护李慧,比我们早看出她是一匹黑马。天呐,这叫教导主任说出来的话,他认为我这个老师去成就了一个孩子,唤醒了一个孩子的潜能,是因为我知道她是黑马,而不是我去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这种认知的人当教导主任,你就会深深的为我们的教育感到绝望。(那我能说什么呢?李慧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毅力。
中考的时候,李慧毫无悬念地考上了本市最好的高中。很多家长想买她的笔记,他把所有的笔记交给我,让我免费复印给别人。我说这是知识变现的好机会,你为啥就无偿贡献了呢?她说:这三年我一直像阿甘一样忙活着自己的
学习,从来没有做过太多的贡献,所以想要借此机会做一下贡献。)我们在座的有多少家长看过《阿甘正传》?我至少看过三遍。

(李慧上了高中,我依然每月给李慧打生活费,可是高一下学期起她就再也没有接受。学校免了她的学费,她利用周末做家教,找她辅导的家长越来越多。她的第一目标是北大,如果去不了就是浙大。最后她为了照顾她的妈妈,与北大失之交臂去了浙大。我责怪她为何不寻求我的帮助。她跟我说:老师,有些事情谁也替不了。妈妈活下来,比考上北大更值得!)了不起!很多家长跟李慧比起来,简直什么都不是。一个孩子都知道自己对于妈妈的意义,可是作为父母,你知道你对于孩子的意义吗?差得太远了。
(大学四年,李慧把妈妈带在身边,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每逢母亲节,我会收到她的康乃馨。大三期间,她还了我所有的生活费。她成功地帮一家科技公司做了AI英语陪读软件,现在的收入绝对会不比杭州的普通白领低。电话里她说,老师我好想你,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后面我就不读下去了,就是成功逆袭,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一个家境不好、濒临辍学的孩子,在语文老师带来的希望下,重新获得了新的人生,焕发了一个人的潜能。李慧未来成为白领,有一份体面的收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的潜能的呈现,还谈不上她的潜能最大化的发挥。作为一个正常孩子的父母,能不能培养出一个李慧这样的孩子呢?能不能让你的孩子潜能正常发挥?不说超常发挥,正常发挥能不能做到?这是你需要去做的一个决定。

喜欢请点赞、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