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高二女生谈恋爱,父母怎么做才算对?


“孩子高二,跟一个男孩子谈恋爱。我没有刻意去管她,让她晚上九点回家;不要去黑暗的地方;告诉她性行为的危害。我不知道对还是错。”

我觉得这也是对异性的探索,也排解了一些学习压力。你这个想法很棒。你能够看到孩子的需求,能够理解孩子的需求。

在我们《智慧父母青春期》的训练营里面,我们专门讲了这个问题。我认为,咱们中国的孩子性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首先我们把这个事情当成一个禁忌。他们没有地方合法地去了解和探索。第二,一个普通的孩子,如果说他从十三岁、十四岁性成熟,到他第一次结婚很有可能二十九岁、三十岁。这么多年的时间里面,其实这个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但是我也觉得很奇怪,我们已经进入2022年,整个世界,包括欧美的发达国家,在这些问题上,仍然停留在一个理解的层面,就是对儿童性的需求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解决方法。



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做更好,因为这涉及到很多问题。但是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

所以家长能够理解这一点,我觉得你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父母。

你把你的担心讲给孩子听了,你的孩子会不会遵守,不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说。实际上是取决什么呢?取决于你在她心中的价值。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她一直相信自己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妈妈是一个理智的人,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从来不胡说;做什么事情都很靠谱,是值得信赖的;说的话对自己很重要。即便有时候孩子不想听妈妈的,就觉得跟男孩子在一起太快乐了。但是如果说母亲在孩子心中很重要,那么这个母亲说过的每一句话或者是她的价值观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决定。即使她的母亲没有说过这件事,孩子想要去尝试这件事的时候,她首先会问自己:“我的妈妈会怎么想?如果我做了这个事,如果她不喜欢不同意的话,那我是不是不应该去做这个事啊?”



你在你孩子心中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决定了你说的话,你的价值观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影响到孩子的选择。这就特别像一种宗教信仰或者是一种价值观。就是“人在做,天在看”,“三尺之上有神灵”,一直盯着你。那这个价值观、信仰其实就是最大的自律的根源。

比如我信基督教,上帝说婚前是不可以有这种行为的,那我就不能去干这个事。我信他的价值观,那我就得遵循他。如果我不信或者我谁也不信,我做的事情,那不就遵从本能的需求吗?遵从本能的需求,那我们的社会道德观,对我就没有约束了。

所以真正的影响力是来自于信仰,来自于价值观,来自于你在她心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么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影响不了孩子的。你认为学习重要,她根本就不这么认为;你认为一个人要善良,她不这么认为。因为她根本就不信你的,甚至你说的越对,她越不听你的。那你说怎么弄?这事情不就搞砸了?



所以你做的这个事没问题,但是它能不能发挥作用,这个还是取决于你说的这些话是一种价值观还是一个耳旁风。如果是耳旁风,那就没用;如果是价值观,那肯定会影响她的决策。所以我觉得你已经很了不起了,是一个了不起的父母。

文字校对:释然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