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工薪阶层的孩子有出路吗?为何越看中阶层越没有希望?
有家长问,
应试教育这条路不是最好的路,普通工薪阶层的孩子将来有出路吗?路在哪里?
首先,我反对把孩子分为工薪阶层,工商阶层,高知阶层等等,不要这么分。你只能说我的孩子在
学习方面没有
禀赋,他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那怎么办?这种
学习成绩普通的孩子,他怎么办?出路在哪里?
不要在孩子面前灌输等级观念,不要去灌输三六九等、好坏。一旦你灌输了这样的阶层观念,以后,你的孩子不能进入有希望的阶层。事实上,你越看重阶层,你就越没有希望。所以我从来不相信这些东西。我父母就是普通的工人,到了我这一代,我变成了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到了我儿子那一代,他就变成了一个艺术家。跟我父母是工人没有关系。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在家庭教育方面
比较专业的人士,是因为我自由,是因为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有机会一旦接触到跟我
禀赋有关的事情,我就必然会进入这个领域,必然会在这个领域做出成就,无论早晚。

我三十六岁去跟王进战(音)老师一起工作,三十六岁去做他们的程序员技术部主管。真正的我发现教育的存在是四十岁左右。
所以,普通孩子的出路在哪里?第一,你要给他自由,你不给他自由,他就没有别的路走。如果你选择这条路是错的,是不匹配他的,那就一点希望都没有。第二,你必须要去发现他的
禀赋。我的父母什么都不懂,所以他没有发现我的
禀赋。其实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我的
禀赋是什么,因为我学什么都能学出来,也许
学习本身就是我的
禀赋。如果我的父母早一点能够根据我的
禀赋去培养我,我相信我的成就会远远高于现在,至少不会耗到四十岁才开始在一个专业领域上深耕十年。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也没用,至少说,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中,我发现了人的规律。如果一切都太顺利,恐怕我也来不及思考。
所以,普通的孩子,
学习上很一般的孩子,更需要去找到他的
禀赋。比如有的人喜欢炒菜,有的人喜欢玩挖掘机,有的人喜欢旅行,有的人喜欢开汽车,有的人喜欢演奏乐曲,有的人喜欢作曲。每个人都干自己擅长的事情,你赚了钱去支持别人,不就最佳的状态吗?

我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木匠,我一个月挣两万块钱,不多也不少。我拿出五百块钱去看音乐会,对不对?这五百元给了音乐家,还有剧场管理人员。音乐家他一个月收入3万,又用五百元买了我的一张桌子。我每天晚上去咖啡馆跟
朋友聊天。咖啡馆的员工,他们都是高中毕业,没有文凭,但是我给他们带来了收入,这些员工虽然没有文凭,但是他们特别喜欢咖啡,他们一闻就知道哪种咖啡好,他们知道如何调出顾客最喜欢的咖啡。你想想,这个世界每个人都能赚到钱,每个人都安居乐业,应该是这个样子。难道你非要让一个调咖啡的人拥有硕士毕业的文凭?他花那么多年痛苦的
学习,他再也没有机会去研究咖啡了。我们所有人都享受不了美好的咖啡味了,难道这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吗?
我说的不是一个理想国,它就是现实中真实的可能性。比如我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咖啡店,不贵也不便宜,味道还挺不错。我们街区一共有40户人口,他们每天都要来我们咖啡店喝上一杯。我赚的钱不多也不少,一个月三五万,这不就挺好的,这才是真正的希望。
有些事情我永远也做不好,比如研究数学,我就烦那个东西,你说陶老师数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你就把我逼死了。我学不好,它再重要也没用。我天天痛苦地跟数学相处,我死的心都有,更别说在数学上做出成就了。干嘛非要去干那个事情,只有我真正热爱的事情才能帮我变现。我只有把家庭教育搞好了,把课程讲好了,把大家的孩子都带好了,我才能赚到钱,一定要做擅长的事情,我喜欢家庭教育,喜欢心理学,你还用给我推荐书吗?你还用告诉我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吗?你还用盯着我早上几点钟起床吗?不需要。你要说我不喜欢这个事,你盯着也没用。

大家知道吗?国家为清华北大投了多少钱?那些专业机会有多么可贵?有很多北大清华的人,毕业以后去办培训机构、教奥数、做留学中介、金融公司。你说人家也是正当职业,是正当职业,但是你别忘了,你活着不是为了挣钱好吗?人生一大事就是要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北大清华毕业的人,你天天去卖什么
学习方法、提高
学习成绩的东西,我们的孩子需要
学习方法吗?一个在
学习上有
禀赋的孩子,还需要你的
学习方法吗?一个孩子他
学习不好,他在
学习上乏力,你把方法送给这孩子,他也用不上。搞奥数的人也是如此,国家花那么多钱培养你,留学工中介需要那么高的文凭吗?需要那么高的学问吗?打死我也不信。所以这些人考北大清华之前都没有
梦想目标。他们找工作只是为了找个工作而已,只是找了一个饭碗而已,配得上北大清华?还有一个文凭是什么?工商管理的,我很纠结,到底以后要干什么?国之重器是什么?清华北大培养的是什么?国家的栋梁,你还不知道你要干什么?
很多这样的人,不知道未来要干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学霸。非常可悲。当然你说他干什么都行。我想说,一定要去看到你孩子的
禀赋,一定要支持你孩子去做他
禀赋所在的事情,不要去简单地鼓励他搞好
学习,考好分数,上
名校。这些目标都是虚无的,孩子很难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天。他成功的方向都是虚无的,他怎么能够成功呢?只有追求某个领域的卓越,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真正的东西。
如遇家庭育儿困惑,可私信咨询陶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