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父母的高期待严标准特别毁孩子?孩子焦虑无法专注说明什么现象?
三年级孩子,上课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做到难题的时候、思考的时候会咬指甲,整个指甲都咬秃了啊。对父母指出的一些问题点,要么答应不做,要么发急劲不理会,专注力不足,容易受外界干扰,作业速度快,但正确率不是很高,总会错几个。
阅读看书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沉不下心。
这个孩子的家长肯定会很焦虑,孩子表现出来的很多现象,跟我们父母期待的不一样。父母期待什么?专注高效、说到做到,父母们自己琢磨,你们对孩子的那些要求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要注意,我们说可以理解你对孩子有这些要求,但是你不要去期待这些要求都能实现。
如果说你经常向孩子表达这种期待,但是他却做不到。那孩子会怎么想?你们对孩子有一些明确的期待,但是他们却总也做不成。那你觉得这个孩子会怎么看自己,这个事问题就很大。他会觉得我不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我不是父母想要的那个孩子,我怎么就啥也干不好呢?其实在我们看来,一个小孩子大多数事情都干不好很正常。谁不是从干不好,然后慢慢才过渡到干好的,哪有一说就
能干成的事,那几乎没有。所以,在我看来,小孩子大部分事情干不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父母总是期望自己的孩子
能干好,总想纠正、总想敦促、总想批评孩子,希望他们变得更好。这个事不是好事,你的期待就是一种要求,就是一个好孩子的标准。而你的孩子干不好这些事儿,他就变成了不好的孩子。其实他就是个好孩子。那他认为自己是个不好的孩子,他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因为我们说只有被父母认可的孩子才有资格活到成年。而你经常性地证明你的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那就说明他是你不认可的孩子,他就没有资格获得成年。

没有资格活到成年的孩子,他就会紧张、焦虑、无法专注,他的身心都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害怕自己又做错事情,然后遭遇更大的否定,害怕自己仅存的生命价值再一次遭到伤害。
所以这种孩子他们的生存策略是什么呢?要么就讨好父母,意味着放弃自我的成长;要么就退缩逃避。为什么呢?我就少做这些事儿,我假装没听见或者我就不做。到时候这些事儿搞砸了,是因为我没做,而不是因为我做不好。所以这个时候,我的生命价值不会因为说我做不好而继续降低。我没做,所以你说什么都没用,你骂我,你说我不行,那是因为我没做,所以我没有不行,但是我做了很有可能会做不好,那反而会降低生命价值。
所以,在高标准严要求下,是没有孩子愿意承担责任的,是没有孩子愿意去把这些事情改良的,关键是他也不知道怎么改良。他连面对问题,面对事情的信心都没有。他一门心思想要逃避,那你说他怎么可能进步?所以,这个事情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从很多迹象来看,你的孩子心理上非常焦虑。我认为一个儿童咬指甲其实跟青少年割腕是一个事情,只是儿童不会去割腕,再大一点他就必然
厌学、厌世。
所以,父母要反思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太多?对他的批评和纠正是不是太多?我们说经常性地批评、纠正、敦促、打骂、挖苦,这些都是伤害你,每做一次,你就相当于在捅孩子一刀。当然你捅的不是他的肉身,捅的是他的精神生命。那你的孩子挨了多少刀?他的精神生命是健全的还是奄奄一息的呢?我想你比我更清楚。所以我们通过孩子的这些现状,就可以看到这个孩子的精神生命,肯定是奄奄一息的。
那接下来肯定是要去救这个孩子,让他的精神生命得以健全。我们说精神生命的健全和肉体生命的健全是一个人获得快乐与幸福的都需要去完成的任务。

这是我们智慧父母的基本功。智慧父母基本功第一课里面讲了精神上的健全主要源自于三大连接的可靠。哪三大连接?第一:孩子跟父亲母亲的连接是可靠的,如果跟父亲母亲的连接是不可靠的,那这个孩子的生存安全感会缺失,他的生命价值会很低,他不大相信自己能活到成年,更甭说未来取得成功了。第二:社会化连接。他有没有
朋友?有没有老师认可他?到底是大家都认可他呢?还是说有很多人在伤害他?如果老师
朋友都伤害他,那么这个孩子大概率会判断自己在学校这个环境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是不可能在学校这个环境取得成功的,所以他会逃离。第三:与自我的连接。孩子会不会认为他是个好孩子?是不是认为他是配得上父母的爱,配得上成功的?如果不是,这个孩子到了高中,高考前他也不会
努力。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没有希望,
努力干嘛?所以你就会看到。为什么有的孩子到了高中了,他还在混吃混喝,其实他不是混吃混喝,他是没有跟内在自我建立连接。他不认可自己未来有希望,没有希望他
努力个啥?再说他也不知道往哪儿
努力?
三大连接缺失,这个孩子就没有希望。所以,要想让孩子精神生命健全,家长首先要去判断这三大连接。所以,你听明白了三大连接,就能够诊断几乎所有青少年的
厌学和
抑郁问题,就几乎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了。
从这一点上,听过我们智慧父母基本功第一课,你就已经打败了80%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了。这些工作人员有很多搞了一辈子,说了很多很多正确的话,但是就是搞不清楚孩子为什么这个样子。

所以,你的孩子确实是需要好好地去调整一下,因为孩子还小,要改变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