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有的孩子知难而进而有的孩子退缩逃避?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知难而进,而有的孩子会知难而退?
当然不仅包括孩子,成年人也是这样的。有的人是很勇敢啊,有的人不畏艰险,有的人知难而退,然后事情还没干,就打退堂鼓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我们说成年人的世界是更复杂的世界,面临的工作任务是千奇百怪的,但是学生面临的
学习任务都是一致的或者是几乎一致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显而易见的区别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孩子或者一个人,他面对一件事情,他选择是进还是退,这个他是有一个考量的。所以我们说每一个人他都有一个准绳,那这件事情我到底能不
能干成?如果这个件事情的难度大于我对自己能力的一个评估,那这个事就不用干了。如果这个事儿等于或者小于我的能力的这个水平,比如这个难度不是很高,我有经验,那这个事我就还可以选择,所以选择进还是选择退,它不是一个思想品德教育,也不是说你鼓不鼓励的问题,而是孩子有一个衡量。你的鼓励也就是临时提高了孩子对自己的评价,然后他觉得自己能力行,然后就能打败这个困难,然后他就选择了面对。<所以我们的鼓励并非是决策的主要的东西,但是它是一个间接有效的东西。主要还是孩子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以及他对这个困难难易程度的一个熟知。那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解决办法了,对不对?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不要轻易的退缩,第一个我们必须要搞清楚难易进退这个规律是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敌人强我就退缩,敌人弱我就去欺负他,就是这个规律没有别的。
首先我们父母要知道这个底层的规律。第二,你想要让你的孩子不要总是退缩,那么就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把敌人变弱,一个是把自己变强,这两条路都行得通。那你可能会说,陶老师我怎么才把敌人变得更弱呢?如果从古代那些军事打仗来说的话,我们可以使用离间计,让敌人内部瓦解,那敌人不就变弱了吗?我们让敌人内部瓦解,让敌人变弱。还有一个让我们自己变强。那我们孩子经常遇到的困难不就是人际压力,不就是
学习压力吗?主要就是这些问题,那你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去着手。那
学习问题我能不能把
学习问题变得更弱一点,
学习的压力减少一点?如果你能够让
学习压力减少,那你孩子就不容易退缩了。那你能不能让你的孩子在
学习上更强?比如说单科突破征服一门学科,这就叫让你的孩子变得更强,那
学习就被他打败了。所以这两方面的事情你都要尝试去做,你让孩子越强,然后挑战越弱,那孩子人生自信就越来越多,他对自己的未来抱以的希望就越来越大。那么希望越大,他就越愿意去投入,因为投入是有回报的,希望太小,投入打水漂,谁也不想去干,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讲,我们就必须要去做点什么,必须要做点什么?如何降低
学习的难度或者
学习的强度呢?这个可以跟学校沟通,可以换个学校对不对?那如何提高我们孩子应对
学习的这种能力呢?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掌握语言
学习的规律,掌握数学
学习的规律,物理
学习的规律,我们要去突破英语的
学习,突破数学的学科。你要让他真正的去掌握学科
学习的规律,而不是去做具体的事儿,你做具体的事儿如果不符合规律,你做的越多,孩子越累,他就越要退缩。所以不至于你做了多少,而是在于你是否按规律去做的。你是否用了短时间去突破学科?就从征服一个学科来说,这里面就有很多规律。首先你突破一个学科,你得让你孩子愿意跟你一起突破,你要让他愿意,你得你得让他信任你。你让他信任你,你得学会专注倾听。你要学会专注倾听,你得提高你的
情商。实际上他有一大堆的底层的要求在里面,但是你说我能不能不让我的孩子信任我,他就愿意去突破学科,这个就
比较难了。因为他不信任你,没有人带着他去突破学科,他自己怎么会去呢?他对这个又没有经验,他必须从你身上得到力量和经验,但是你们之间没有连接,那力量和经验传不过去呀。所以这又是我们所说说的父母如何做父母的规律。我们父母知道做父母的规律了,孩子知道
学习的规律了,各司其职,整个系统才会变得越来越好。所以这就是我们要去解决有的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的问题,就要想办法把困难降低或者把我们自身变得更强。那你要去解决这两个问题,都得按规律来办事。如果我给孩子换了一个学校,结果换了一个所谓的私立学校。然后他们以追求高分,以追求考
名校为目的。结果你的孩子刚出了狼窝,又进了虎坑。因为你选学校是没有按教育规律来选,所以你肯定会做错。一旦做错,你的孩子的能力不会发展起来,他的压力不会降低,那一切都不会改变,或者一切都不会改善。所以必须要按规律来做。我们父母所说话做事必须按父母说话做事的规律。孩子
学习英语必须按语言的规律,你不能
学习一个语言,还去研究语法,还去死记硬背。那怎么学的会一门语言呢?我就问你,你如果让你的一个一岁的孩子给他讲语法,给他讲这个单词的拼写,我就告诉你他到五岁他也学不会说一句话是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按规律做,事情才会越来越顺,孩子才会越来越容易成功。然后他慢慢的就感知到,原来我只要付出一些
努力就能够做成事儿,只要付出一些时间就能够学会一些东西。这个时候他的人生自信提高了,他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就提高了对不对?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务必要给到孩子亲自去
学习、亲自去思考、亲自去面对的这个责认机会。

如果什么都是你安排的,就算你孩子学好了,那也不是他的功劳。不是他的功劳,那么他就没有自我效能感,那么他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就不会提高,他自身能力评价不会提高,那么他面对困难的时候仍然会退缩。所以你仅仅解决分数的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必须要让这个人他的自我能够成长,自我变得强大,然后他对自我的能力的评价才会提高,所以这个就是必须按我们说的这个逻辑去做,否则真的很困难。当然有时候并非孩子能力不足,有的孩子
学习水平很高,有的孩子他也知道该怎么跟同学说话,但是他是反应过度,或者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太低。我们说这种孩子是生命价值低经,是敏感脆弱的孩子,就是他实际能力实际上是超过他对自己的评价的,也就是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太低了,严重的低于实际水平。所以这个时候他就做出错误的判断,他认为自己解决不了这个难题,所以他就选择了退缩。所以这种情况是属于孩子生命价值太低。那这个时候要解决的就是孩子生命价值要持续提高,我们父母要去实施生命价值的重塑的这个疗愈动作。如果你不去做这个事情,他生命价值低敏感脆弱,他对自己的评价太低,那几乎所有事情他就会退缩,这叫反应过度。关于为什么有的孩子知难而进,而为什么有的孩子知难而退问题,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有这样的区别,以及我们怎么去解决知难而退的这种孩子的表现,怎么在未来让他能够慢慢的面对挑战,这个问题我也说完了。
喜欢请点赞、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