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岁女孩成绩不错,但感觉上课无聊,比如在家看视频,咋办
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女孩 8 岁半,每天都跟我说不想去上学,成绩中上等,说上学不自由,不像在家里面可以看视频。每天他下学回来,我问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他又说没有,只说过老师讲的没意思,我尽量提高他的生命价值,只说他有点不足,也听了
梦想训练营。小孩在画画方面有天赋,想象力,立体感
比较强,画的时候快乐很享受,画得也不错。但是他总说上课老师讲得很无聊,不喜欢听怎么办?但是他会了,你这个问题我觉得代表了一大部分
学习还
比较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
学习,
学习为什么这么单调,这么枯燥,这么无聊的学生。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原因,首先很多学校的老师是不会教育的,我们说特别小学阶段和幼儿阶段,他的
学习已经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一个
学习或者是基于游戏的方式的
学习。但是实际上在学校里面,它完全是抽象的方式在
学习。比如说我们在教加减法,应该是摆一堆苹果,我们再来一个是几个,应该是这种模式。但是有些学校有的老师
比较懒或者是他不会,他基本上就是照着课本念,然后他用抽象的方式来教这些知识。所以对于小孩来说,这种
学习方式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超过了他们的那个认知能力。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很多评价,比如说你字写得好不好,你这写得快还是不快?你正确率多少?他老用这些东西来评价一个小孩的价值,你要注意,
学习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本身不是目的,
学习是为成长服务的,
学习是成长的一个过程。但是很多不懂教育的老师,他把
学习看成了评价的一个标准。就是为了评价人,就是为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只有极少数
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孩子,他通过拿到一个
比较好的分数,然后就呈现出一些自己的价值。但是你要注意这个价值也是很虚无的,而且是很片面的。那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说,比如成绩中的和成绩偏下的孩子,那他在
学习上就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了。那收到的这种评价往往都是负面的。那你想想,我们说要让一个孩子喜欢写作业,你就必须要让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他才会愿意做这个事情,根本就不是有的人说的
学习就是苦中作乐,这个意思你永远也不会让孩子热爱
学习。当然个别的智商高的除外,我们说的是普遍不变的情况。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他在
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遭遇负面的评价,然后教学的过程单调枯燥,已经严重超过了一个儿童能够接受的一种程度。而且不光是教学的过程和这种评价让人恶心,让人
厌学。实际上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面没有什么自由,基本上连下了课你想做什么都没有什么自由。比如说有的男孩子想去操场跑一圈,老师不同意,不能到处乱跑,不需追逐打闹。可是这小孩子不就是喜欢追逐打闹,追逐打闹不就是在训练他们的这种敏捷的身手以及这个神经系统的发育吗?所以有学校的需求,有孩子的需求,那问题是孩子的需求被讹制,那他很多能力就发展不起来。
所以你的孩子表现出
厌学,厌恶去上学或者不喜欢学校这种
学习方式,本身就是在提醒老师这样干不行,本身就是在提醒家长再也不要让孩子接受这样的教育了,我要不然我就很快就会完蛋了,孩子是通过厌恶来去逃离这种让他生命受限制的这种事情的。我们在智慧父母高
情商里面,这个训练营里面,我们专门讲了各种情绪背后的需求。其中我们说厌恶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来逃离对自己有害的事物,所以会生出一种厌恶的情绪。那这种情绪实际上是一种求救的信号。也说他如果想要主动逃离,但实际上她又逃离不了,那这个时候她的厌恶情绪就会越来越重,最后就会慢慢地演变成真正的
厌学和真正的
抑郁。
所以这是一种求救的信,她不光是向家长求救,还是还在向老师求救,但是没有人看见,或者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看见孩子身上的变化。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你真的是要在家庭里面要减少对
学习的要求,要藐视
学习的那种重要意义。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
学习观,
学习就是为了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并不是说你要掌握多少才发现得了规律,而是你真的明白其中的规律。

所以
学习是一种过程,
学习是一种铺垫。
学习是一为未来的做准备的,而不是为了成绩,这种
学习方式必须要有。要不然这种孩子长大一定是空心病,要么就
叛逆,要么就空心,要么她要听你的话,她就
抑郁,没有别的选择。所以一定要在家里面给孩子减压,一定要给到足够多的时间,让孩子自由选择去做他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只有这个过程才会是对孩子的一种疗愈,才会让他对未来觉得有一点信心或者是有一点意义所在,要不然全是虚无的
学习,全是痛苦而单调的
学习。那我活着干嘛。
所以你要尽快发现孩子的
禀赋。但是话说回来,这个画画你要仔细观察一下,因为小
朋友都喜欢画画。当然 后来有些小
朋友不画了,那是因为他的画了很长时间没人赏识他,所以他就懒得画了。所以你要分辨一下画画到底是她的
禀赋还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这个是你需要去仔细辨别的,因为我们
梦想和目标训练营里面讲得很清楚了,如何去发现孩子的
禀赋。我们在发现
禀赋过程中有几个坑。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去上课外班,有的孩子喜欢画画,这些都不见得是
禀赋,很有可能他是为了获得某种需求的满足。比如说有的孩子上课外班,因为在家里面父母就会不断地给他安排
学习任务,他才再去上课外班,还可以结识几个新
朋友。
所以有时候不见得是你想的那样,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我们反复的去
学习那个
梦想和目标训练营。找到他的
禀赋。然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带着孩子去追求对一个孩子来说人生有意义的事情,这样他不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到疗愈,未来的
梦想和目标业有极大的可能能实现。我说的是极大的可能,不是极小的可能。所以这是我们父母都需要真正去花的时间,而不是老是去盯着孩子写作业。关于这个话题,我知道还有很多很多的衍生出来的问题。那我们因为时间关系也不能完全展开,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