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部时间学习和颠倒黑白打游戏是否是同一种机制?好奇宝宝进来一探究竟
“陶老师,我认为用全部时间来
学习刷题,就和颠倒黑白打游戏的孩子一样,都是在麻木自己。我的理解合适吗?”
首先,一个孩子沉溺于刷题,是不是跟另外一个孩子沉迷于玩游戏是一回事,在有些方面我认为是一回事的。比如说一个孩子在
学习上入门了,找到了感觉,刷题越刷对得越多,越刷越顺,越刷越快乐。刷题这件事情给了他快感,那就说明他刷题刷入门了。他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说明他现在刷题的这个状态是合适的;因为他得到了快乐,得到了快感,说明这件事情是可以干的,是对的。那他跟玩游戏的人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他从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快乐,让他的生命在当下获得了某种满足,让生命有一种存在的实实在在的感觉,从这一点上肯定是一致的。
但是他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致的。如果一个孩子
厌学了,天天玩游戏,这个时候他玩游戏是一种自我放松,自我的追寻。他是在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有希望。因为他过去已经把生命力耗尽了,已经把他的意志力耗尽了。现在他需要通过什么也不做,或者做一些简单快乐的事情来恢复自己的精神状态。

而刷题的人,虽然也是从中得到了快乐,但是这个快乐是让他未来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更接近于他当下的理想。他的理想可能是考上一个
名校。所以这两个人达到的目标是不一样的。玩游戏的是在拯救自己;而刷题的人如果刷快乐了,那说明他是在创造未来。
所以玩游戏玩了很长时间,他未来不会有学业上的成就,或者他仍然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在哪儿。但是刷题的那个人一定是能考上更好的学校,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他刷顺了,已经刷得越来越好了,他感受到快乐了。结果是截然不同。
陶老师是不是在倡导刷题,或者支持刷题还是不支持刷题啊?我认为只要你参加中高考,中高考前刷点题,那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在
学习上没有入门,你是刷不进去的,越刷越痛苦。而且刷题还得有个策略,得先刷简单的题。老刷简单的题,觉得“呦!怎么这么简单呢?这题怎么我又对了?!”你得到了奖励,你的快乐就开始出来了,你的快乐出来,你自信就有了,你再去刷中等题,慢慢的越刷越好,再慢慢刷高等题。所以这里面有个策略问题。不管做什么事,你得把事情做到位,才能成功。刷题,也得讲究一个策略。

当然,如果孩子有
学习的天赋,他自己就能找到策略,他很快就能够从刷题的过程中得到奖励。成绩提高就是奖励。对于一个没有
学习策略,什么都要等着父母去敦促的孩子,能通过刷题得到奖励吗?他很难坚持到刷出成效的那一天,因此他确实需要一个引路人。
你的孩子越不行,你就越要成为一个专家型的父母,要不然你帮不了孩子,因为他缺的东西太多了。他为什么缺那么多东西呢?就是以前教孩子,你包办太多、代替太多、毁的太多,他很多关键能力没发展起来,最后他就无法自主面对、没有自控力、没有意愿、没有能力,你要把他拉回来,你就得拥有更高的教育智慧了。
如果一个父母在不改变家庭状态的情况下,要想把孩子培养好,父母就需要多
学习。
学习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个投资。如果你的孩子现在状态不太好,掉坑里了,那你得有更强大的动机去
学习了。你都火烧眉毛了,你还不
学习,那你孩子希望在哪呢?你把他关键能力都毁了,他也没法自主面对、自主成长了,得靠你拉他一把。就像汽车一样,你得点把火,至少你不点火,汽车自己就跑不了。那怎么行呢?

想要让孩子卓越的父母以及孩子掉坑里的父母,必须要进行专家型父母的
学习。普通的父母就学我们的基本东西就好了。
所以刷题和打游戏二者并不是在麻木自己,但是他们从这个过程中得到快乐,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可以有共同点的。但是他们的目标不一样,解决的问题不一样,他们的未来天壤之别。掉坑里的孩子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被浪费。浪费在于他要重新去拯救自己,让自己回到路上来,还要重新找方向。因为在坑里呆久了,不分方向。从坑里出来,还得先找方向,再开始起步、慢跑、快跑,所以掉坑里的孩子就浪费时间。
所以做对事情是最小的代价,是最节约时间的,最节约成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