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到底是什么让许多家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什么让许多家长事倍功半?


我们先来读成语故事《一叶障目》,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书呆子,家里很穷。有一天他在《淮南子》这本书中看到一个故事,说螳螂捕蝉的时候,用树叶来遮挡住自己的身体,让蝉看不见自己,说明这个树叶能够让别人发现不了自己。《淮南子》说的这个故事是不是一个事实呢?当然是事实。螳螂捕蝉用树叶挡住自己的身体,让蝉看不见自己,就容易成功。于是这个书呆子整天坐在树下,等着螳螂捕蝉。有一天,他终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藏在一片树叶后面,伺机捕蝉。他高兴极了,刚想去摘那片叶子,不料那片叶子掉了下来,和地上的很多落叶混在一起。他只好把那些落叶都捡回家,然后一片一片地把这些落叶拿起来,遮在眼前,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说看得见,他就又换一片叶子,妻子仍然说看得见。他一次一次地问让妻子不耐烦了,就对他说:“看不见”。听了这话,书呆子高兴极了,拿着这片叶子奔到集市上,用叶子遮住眼睛,伸手去拿人家的东西,结果被当场抓住。人们弄清原委后都笑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原谅了他。

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不知道大家能从这个故事里听到什么、又悟到什么?首先,什么是书呆子?书呆子就是轻信书上的话,如果书上的话是对的,轻信有好处吗?不见得吧?我们说《淮南子》里螳螂捕蝉这个事是事实,书呆子把一个事实当成了一个规律,他以为这片树叶有奇效。

在我初中的时候,我们家买了一个吊扇,我打算自己安装。我看说明书画的哪根线接开关,哪根线接风扇的那头,我遇到很大的麻烦。为什么呢?说明书上画的示意图不对,比如第一根线接开关,第二根线接风扇的那根线,但是我拿到手上的是一根很长的双绞线,我怎么分辨两根线呢?这就把我难住了。后来我把双绞线拆成了单股线,然后按示意图去接。这样接对吗?当然对了,其实对于双绞线来说,哪根线接哪个东西都是可以的。因为没有经验,我以为说明书就是唯一的真理,如果我不按说明书的接法去做,可能就会失败,所以我就把一件事实当成了一个规律去干了。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实不见得是真理,遇到事实也得去独立思考,不能随便轻信。



另一方面,书呆子为什么会被妻子骗呢?很显然他完全没有看见妻子已经不耐烦了。我觉得他可能很少关注到妻子的情绪,他对人性是没有洞察的。一个人情绪化时说的话,能信吗?比如你和妻子吵了一架,你妻子说要离婚,你就陷入无尽的痛苦中吗?你不能只听她吵架时说的话,不能全部当真,对不对?其实很多家长也有这个问题,他没有看见孩子有情绪,没有看见孩子的痛苦,没有看见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很痛了。一个人在特殊的情绪状态中做的事,肯定不是理性的选择。但是很多家长觉得可能是孩子不知道学习重要、早睡早起重要,以为是认知问题。其实是孩子精神状态、情绪出现了问题,家长不去解决情绪的根源,而去解决情绪导致的结果。你说能解决问题吗?

第三,我觉得这个书呆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把眼前的事实进行一个普遍规律的推导。我们一直在讲,从小要让孩子到户外,或者在生活中去探索,去观察,去了解每一种事物的属性。比如我们今天去玩了一根树棍,明天玩了另外一种树棍,不管是拿来打架,还是拿来钓鱼,还是拿去捅小动物的窝。不管做什么,你接触的具体事物越多,你就越能够洞察此类事物的共同特点。这个过程就是了解已知事物的规律,然后慢慢的你就不需要再去了解天下所有的事物了。比如我看过了身边10种水果树结的果的特点,我就没有必要再去把世界上108,000种水果树结的果都拿来研究一遍了,因为我大概知道它会有几种形式,它们有的会比较甜,有的会比较好吃,有的有壳,有的壳很硬,有的有果肉,有的没有。了解以后,我不需要再亲自走遍世界,只需要通过抽象的阅读就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事实上,这个书呆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洞察事物的一般规律,他没有发现螳螂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螳螂身体太小。他把一件事就当成了规律,而不是通过了解更多的事物来形成普遍的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这个书呆子没有质疑精神,没有批判性思维。他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是没有思考的,所以他必然会犯很多很多的错误。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也是这样的,比如听说一个孩子从4岁就开始学英语,最后考上了清华,那我们的孩子也得上英语培训班;一个孩子考上北大,他从一年级就学奥数,看来学奥数真的能考北大。其实这种想法就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想法一模一样。



你说这个孩子学了英语考上清华,是不是事实?当然是事实。但是他幼儿的时候学了英语,就是考上清华的必要原因吗?不能这么归因,对不对?你应该去研究10个清华学生里到底有几个从小学了英语,只要有一个从小没学英语也能考上清华,我们就可以推翻这个逻辑,就可以认为幼儿学英语并不是考上清华的必要原因。

我亲自访问过十几个清华北大的学生,亲自跟他们深谈,就想要形成一个底层的规律,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把其中一个事实拿出来当成规律,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很多家长做了很多无用功,其实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干过很多这样的事,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是一叶障目,因为觉得我要不做,我可能就输在起跑线上了。所以要真正解决一叶障目这类问题,并不是听了这个成语故事你就能明白的,你必须把故事跟现实生活建立一个连接,你才真能听明白。这就是我们底层思维读书会要给到大家的。我们读经典的典故、著作,甚至故事以后,我们如何跟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才是捅破人生窗户纸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否则你很可能读了一辈子的书,还是没有发现自己已经被很多事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喜欢请点赞、转发,关注。点头像进去找专栏和橱窗购买陶老师课程。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