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女孩对她欣赏的女孩真心的好,关系不太好时孩子很失落,是不是讨好型人格?
家长:高一女孩对她欣赏的女同学发自内心的好,女同学开始也对她好,但后来就不太好,孩子
比较失落,这是讨好型人格吗?
陶老师:女人对关系的依赖是非常大的,这跟男人不一样。虽然青少年都需要社会化的连接,但是男孩没有这个连接,他可以沉迷于读书,沉迷于玩拼图,沉迷于研究电脑游戏。男孩容易通过沉迷来获得希望或者自我疗愈,但是女孩对于关系的依赖是更高的。所以不只是你家孩子会为失去一个好
朋友而焦虑,我认为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因为一个好
朋友的离开,而在一段时间内情绪沮丧。如果这个
朋友对他很重要,那么时间会更长,他甚至会
抑郁一段时间,我们认为这是因为这个人对他很重要。但是如果他的
朋友很多,那么失去一个
朋友就不是很重要。比如我有十个知心
朋友,失去了一个
朋友,我还有九个,我根本就来不及去沮丧,是吧。我有说不完的话,有聊不完的八卦,哪有时间去沮丧。但是如果我只有一个好
朋友或者只有一两个,还有一个离得挺远,经常不能见面,那这个
朋友对我来说就至关重要了。
所以我认为这不是人格的问题,当然人格也会影响到,但是讨好型人格其实是另外一个东西的结果,就是他的生命价值水平。我的
朋友多,我的社会化连接高,我的生命价值高,我就不需要讨好别人,我也不会因为一次挫败就郁郁寡欢。如果我特别害怕得罪别人,特别害怕别人不理我,那是我觉得如果大家都不理我的话,我就要完蛋。这种人我们认为是生命价值很低,他很难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这个时候他要么
抑郁自闭,要么就去讨好别人。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疯狂地向身边人索取他需要的东西。所以讨好型人格本质上来讲,仍然是生命价值水平的某种具体表现。

说白了,你的孩子生命价值的来源越多,他就越有价值,那么遭遇一次挫败,给他的打击就会越小。如果他的生命价值很低,他对一件事情看得很重,那么这次挫败对他打击就会很大,他的生命价值会进一步降低,那么他就很危险,所以真正的问题是这个。
如果我们界定孩子是讨好型人格,那我们认为这个孩子在生活成长的过程中可能没有机会做他自己,缺少自由平等的环境,那么真正要解决的是父母营造的环境或者学校环境能不能得以改善,而不仅仅说他是讨好型人格,然后就判了他的终身。
了解人格类型有助于调整我们的教养方式,确保孩子的生命价值能够保持高位运行的状态。这样他既不需要去讨好别人,也不需要去疯狂索取,这是这件事情给我们的一些启发。

喜欢请点赞、关注、转发。如需帮助请留言或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