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内驱力从哪里来?
孩子天生的内驱力竟然被家长老师磨灭。
内驱力代表从
内向外的自发的一种驱动力,它的对立面就是外驱力。外驱力是不可靠的,比如有奖励我才去做,大家表扬我就去做。外驱力是不可靠的,是有限的。而内驱力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东西。所以内驱力是最容易得到的,而且成本最低。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
学习方面或者在其他方面都更有内驱力,而不是依赖于父母或者是老师的敦促。当然了,很多父母也是敦促了很多年,挺辛苦,父母不断加大驱动孩子的筹码,孩子不断加大对抗的力量,最后搞得筋疲力尽。家长就特别期待孩子有内驱力,自己能够把这些事情搞定。内驱力确实能够让父母或者教育者感觉到轻松,同时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一种自由的支配感,因为这是他自己做的决定,不是别人逼着他的,他自己也快乐,家长也轻松。所以这个内驱力所有人都希望孩子拥有。

如何唤醒内驱力呢?内驱力孩子都具备,但是好像一直没有出来。很多家长很苦恼,感觉自己也
学习,很积极地带动孩子的内驱力,为啥孩子的内驱力一直出不来?
首先这个内驱力每个孩子都是有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表现出没有办法自主、自立,总是过度依赖于外在的刺激?就像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会老说,我们就跟青蛙一样,用棍儿敲一下就跳一下,不敲就不动,很多孩子表现出来没有内驱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内驱力,一定是有人把内驱力给弄丢了。不是每个家长都知道孩子天生都有内驱力,或者他不相信孩子天生都有内驱力。所以很多家长或者教育者,认为孩子必须要用鞭子抽,必须要教育,他才
能干事情。所以我先多花点时间说一下,为什么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内驱力,后来却看不到,肯定是弄丢了。

为什么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内驱力?每个孩子都想成为一个好孩子,这个毫无疑问。所有带过孩子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能发现孩子特别喜欢提问,特别喜欢干活,特别喜欢专注做一件事情。通过孩子的各种表现,会发现孩子总是想学很多东西,总是想搞清楚很多东西,这就是每个孩子都想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且他也知道怎么成为最好的自己。就像蒙特梭利讲的那个敏感期,孩子到了什么时候他就要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当下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比如说孩子在生下来喜欢用嘴巴啃东西,会走路了,就想到处去摸,到处去搞,翻箱倒柜。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孩子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实际上这些兴趣爱好就是在发展当下必须要发展的某种能力。用蒙特梭利的话来说就叫敏感期。
你如果是个有心的父母,你就会关注到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总是热衷于
学习某件事情,当然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在玩,或者孩子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在专业的儿童教育者来看,这都是一种孩子的自我
学习。真正了解儿童的话,就会发现他在小的时候拼命不想睡觉,不想
吃饭,拼命想玩各种东西,其实这个玩就是一种
学习,而且他玩的东西就是他当下最重要的发展任务。
从种种迹象来看,孩子小的时候都是有内驱力的,都想成为最好的孩子。当然属于他自己的最好孩子,但并不一定能做到父母眼中的最好孩子。这个内驱力你不需要教育他,你不需要告诉他:“亲爱的,你现在需要学走路了,你现在需要学说话了,你现在需要认东西了。”他自己就热衷于干这些事情,你要不告诉这是什么东西,也不让他去研究这个东西,他不高兴。所以,你做的对还是不对,就看孩子高不高兴,如果孩子不高兴,一定是你做的不对,或者是你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限制。

孩子从小就有内驱力,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讲,蒙特梭利讲的敏感期,实际上就是讲的孩子在基因里面就带有一种驱动力,这个驱动力驱动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完成不同的发展任务。另外一个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的创始人之一马斯洛先生(我最崇拜的心理学家),他讲过每个人都想自我实现,什么意思?每一个人都想成为村里最靓的那个仔,每个人都想成功,每个人都想赚更多的钱,娶更多的老婆,生更多的孩子,这是每个男人的都想干的事情。所以不用教育,每个人天生就想更成功,就想控制更多的资源,这是本能。所以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有内驱力。
确实有很多教育者,包括学校的教育者、老师,都不是很清楚这一点,他认为“响鼓需要重锤”。我们老祖宗有一句话叫“响谷需要重锤”,这个话不对,孩子天生就有内驱力,不要教育太多。教育太多,孩子越完蛋。
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在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父母是教师、公务员、医生的,觉得自己有点文化,老教育孩子,最后孩子没有思考能力,没有
自主学习能力,终生
厌学。这种现象太多了。这些人跟你说气人,气的心慌,遇到困难也不回头,撞了南墙都不回头。所以教育从现实生活来看,你教育的越多,孩子越笨,内驱力被你教育没了。孩子本身有内驱力,你去教育,最后他什么都听你的,他都不用管自己的感觉了,也不用管他的内心声音是什么了,最后内驱力就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