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脾气温和但不带孩子的父亲不爱能够体现吗?


如果爸爸是一个 50 多岁,身处半退休半工作状态,过着悠闲自在无欲无求的生活,脾气温和对待孩子像孙子一样,平时生活中随意沟通,但没有爸爸那种一起去野外摸爬滚打或者深入输出了不起的人和事儿,也很少低下身体和孩子面对面跟眼神的交流倾听。

首先,爸爸的存在对于子女来说,就是一种安全感。爸爸在家就在。虽然爸爸不能在教育孩子上有所建树,但是孩子也可以跟他说话跟他交流。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爸爸也可以跟他一起分析解读,只是平时很难做到主动的引领。这种爸爸在普通爸爸中已经算是很不错的爸爸了。经常不在位的爸爸,很少回家,很少陪孩子玩,很少陪孩子说话,甚至对孩子还高标准严要求。这样的爸爸可不少。他非但不能引领孩子,对孩子还有很大的伤害性。所以现在你说这个爸爸已经算不错的了。他在教育上没有什么建树,但是他是一个温和的,对孩子无害的。能够给到孩子这种安全、可靠、温暖的爸爸,这很不错了,至少能打个七八十分。

要像陶老师这样,又陪孩子玩又能引领孩子,那是爸爸中的战斗机。按陶老师的标准去要求你的丈夫,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说有出息的男人不会像我那样去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像我,在这种现实世界,没什么出息的人,实在是找不到什么价值来源,所以才去琢磨孩子的事儿。所以,不必让每个爸爸都一样。



如果爸爸能多付出一点,孩子当然就得到的资源多一点,你如果希望这个孩子的爸爸能够多花一些时间,多花一些精力,首先你得唤醒他对教养孩子的热爱,要教一个孩子能够去远行,首先不是要教他如何去伐木头,如何去坐船,首先要教他对大海有渴望,有热爱。有了这个东西,后面的事情他自己就能去做了。所以,我们想让爸爸能够多在育儿方面多付出,或者是做得更漂亮一点,你就要去唤醒爸爸对育儿的热爱。你不唤醒他,父母也没唤醒,他的老师也没唤醒,谁去唤醒?没人唤醒。一个人不可能去做他认知范围以外的事情。所以必须要有引路人引领他去在这条路上去走一段。走的过程很开心,很快乐,很有成功体验,当然就愿意去干这个事了,这是做成一件事儿的一个必要的规律。当然,你可以说我要求他去做,我逼迫他去做这个事吗?他也许去做了,但是肯定是很难做到位。所以,真的想要让他心甘情愿做到位,还是得你先要去唤醒他。所以说过去,说过来,你就要去多做点事情,否则这个事情很难。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