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家庭教育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要经常表扬孩子,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


为什么要经常表扬孩子,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这个道理大多数家长都懂,但是有几个人能说清楚,为什么要表扬呢?不只是普通的家长,很多老师和比较专业的教育者们都是知道这件事情重要,但是为什么重要不见得能说得明白。

今天我们就把这件事情说明白。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为什么要搞明白呢?我知道这个事情重要不就得了吗?如果一件事情你听说很重要,但是你并没有从逻辑上证明它重要,那这个事其实对你来说不重要,你十有八九做不好这件事情,或者压根就没打算真正地把它当回事儿。这就会出现很多家长都知道应该这么做,但是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他听说的这个结论没有成为他的信念系统,没有成为他的价值观,所以无法指导他的具体行动。

这就跟孩子做数学题一样,他知道有这么一个公式,但是这个公式怎么来的,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他搞不明白。他就想用公式去套,但是你知道没有几道题是用公式一套就能得分的,那叫送分题。送分题只能让你及格,不能让你得高分。



我们来看为什么要经常表扬孩子,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首先每个人都喜欢表扬,这是事实,这不用证明。有个别的孩子说“我不需要别人表扬。”那是骗人。他嘴巴说不需要,实际心里非常需要。他之所以说不需要,因为他得不到表扬,身边没有人给他表扬。为什么喜欢表扬呢?表扬就是被人肯定。被人肯定大概率是会感到高兴的,除非被表扬的这个事情微不足道。为什么高兴呢?因为你在肯定他,你在证明他有价值。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孩子是仰赖于父母而存活的。父母证明这个孩子有价值,这个孩子才有希望,说明父母会给他投资源,确保他能够生存下去。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被父母证明有价值,那他就没有价值,就没有资格活到成年。

为什么有这种心理呢?这是自远古以来,社会生存资源匮乏,不被父母看好的孩子就没有资格使用族群的资源,没有资格使用社会的资源,孩子就可能被流放或者自我了断。所以只有被父母认可的孩子,他有了价值,才有资格活下来。孩子首先得活到成年,未来才有可能使用整个社会的资源,确保自己完成传承生命的使命。所以他必须要得到这个许可了,他才开始真正地去努力

我们说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他完成了与内在自我的连接,或者心理学的说法叫自我认同,完成了这个心理发展任务,他才真的开始努力。而在青春期之前,小孩子主要是在玩中学习学习也好,干其他事情也好,他觉得是快乐在驱动他。而青春期以后,虽然快乐很重要,但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就是传承生命。而传承生命必须拥有资源,所以青春期以后才会真正地为了未来,为了希望而去努力,然后拥有一份属于他自己的资源。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自留地,或者理解为他自己的王国,他要去构建这么一个东西。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经常性地得到父母的表扬,他的生命价值就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父母对他的肯定太少,他就怀疑自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人,活到层面都没有希望,怎么能使用族群的资源去传承生命呢?所以他就想要提前放弃。因为资源有限,所以这个心理机制是因为资源匮乏,只有有价值的人才有资格活到成年,才配得到成功。这是基于远古以来生存的智慧,形成的心理机制。虽然现在生存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这个心理机制仍将存在几千年上万年,所以仍然需要表扬和肯定。这就是为什么要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的真正的根源。

心理学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叫卢森塔尔的效应。心理学家卢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去一个学校,告诉学校的老师,有一些学生是天才。其实这些人的名字是他们从学校名单中随机选出来的。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再去调查这些人到底怎么样,发现他们在学业成就方面比平均水平要高,原因在于老师对这些孩子另眼相看。所以看一个孩子的眼光,塑造了这个孩子的结果。这是从心理学上的解释,但是仅只是发现了一个事实,并没有说明白这个过程发生的内在的原因。我们的解释是从进化的角度来解释的,我们解释了心理机制形成的原因。

如果你觉得我们的内容对你有启发,那别忘了关注、点赞、转发。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