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之后,打或不打?以及什么时候打,怎么打?
孩子犯错,家长要不要动手打?
妈妈:偶尔的一两次,或者是对孩子的一些错误的言行,在我看来对孩子的影响会很大。但是爸爸觉得对孩子偶尔的一两次骂倒是没有,偶尔的可能会象征性的拍两下屁股这样的一个惩罚的措施。
陶老师:那好,偶尔的行为是不会造成巨大的影响的,我们要去特别细心的处理偶尔的爸爸犯的错误,比如暴力活动,你说的假装打孩子的屁股就是这种。假装打屁股这种行为,我认为偶尔做一次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想要让打屁股事情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去精心的处理这个问题。比如如果孩子已经知道某种做人做事底线的规则,但是他仍然继续在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这种错误在我们提醒之后,他仍然没有去改变的情况下,我认为适当的实施惩罚是可以的。我们要告诉他,我们惩罚的是什么,惩罚的是你做的这件事情,而不是否定了你这个人的价值。我们强调的是一种规则或者一种底线,而不是在证明你这个孩子这也不好,也不好,。我们要精准的去惩罚是可以的,精准的去惩罚孩子已知但是仍然会反复去做错的事情,我觉得是可以适当实施一些惩罚的。

妈妈:惩罚之后,也需要跟孩子再去沟通对于这件事的一个……
陶老师:对。而且就像你说的,必须要让孩子意识到错在哪里,不要让他觉得错在他没用,不要有这种判断,而要让他感觉是今天忘了某个规则了,这个规则没有执行好,错在这里,而不是错在对一个人的本身的能力的否定,或者价值的否定,就是要让孩子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有时候你在惩罚的时候,或者你在很凶的时候,你说的孩子是听不到的,孩子是把耳朵关起来的。
妈妈:对,而且有时候他也会反击爸爸。

陶老师:对。所以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这个错误,这就至关重要了。还是得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得问他,让他自己说出来,你不能很凶,就是说你让他说出来的过程中你不能很凶,你凶他就要逃离或者是对抗。
妈妈:对。怎么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而真正的解决这些问题也很重要。对父母是有要求的。其实他有时候认识不到,他觉得这个事情这里要体罚了,有时候也会有一些语言上的暴力。
陶老师:往往都是简单粗暴的方式,
习惯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你要让孩子精准的明白他犯了什么错误才是接受惩罚的,而且这种错误和惩罚是早就预知的情况下对不对,如果他也不知道这有这样的要求,你是不能惩罚的。我们说的是第一要清楚哪些事情是可以惩罚,而且惩罚之后,我们要换一种
态度,让孩子自己把他犯的错误说出来,让他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这是需要平和的
态度,很大的耐心才能做到的。但是确实我知道爸爸,大多数爸爸确实是不可能或者也不愿意用这种
态度的,他们更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是不是这样?

妈妈:对,会吼孩子。
陶老师:对。这跟男性的独特性有关系。我们知道男性自古以来,他一般都是要经常在外面去协同作战,无论是狩猎还是打仗,都是要协同作战的。所以他们必须要采取最简洁,最高效,在生死存亡中能够存活下来的一种最快的速度的方式。就是他不考虑未来,只考虑现在,必须要逃离这种紧急的危险,所以它形成了一种沟通模式,就是简单粗暴。我们说自然的父亲,未经家庭教育或者是一种思考过的父亲,他往往都会采取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去制止孩子,因为他会错误的判断为这是生死存亡的事情,因为他们
习惯性的使用这种策略。
妈妈:所以他就觉得这个
习惯我应该纠正,他不对。

陶老师:不是他觉得
习惯要纠正,我们说
习惯可以改变,但是你要用有效的方法。我们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他觉得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他
习惯性的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沟通或者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就算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好
习惯,我们也可以用别的方法。
妈妈:明白了,还需要再去
学习,再跟爸爸继续去沟通交流。
陶老师:对。所以对于爸爸来说,他需要通过
学习去克服自己的这种本能的应对事情的方式,他需要通过
学习去改变自己这种基因里面带来的这种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妈妈其实也需要做一些改变,妈妈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或者专注的太细节。那就是男人和女人是有很大区别,这种生来就不同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做事风格。如果想要去达成一致,这是很有伤害性的事情的,这需要唤醒当事人自我去调整,而不是通过你的比如通过妈妈的这种外力的方式去控制爸爸,让爸爸扭转他的这种错误的言行,这是很难的一事情。所以教育永远被教育者是脚,教育是鞋,如果你想让你的老公在这些事情上不要那么简单粗暴,他是那只脚,你是那只鞋,你需要去找到一种适应他的方式,来让他来觉察。

妈妈:让他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想。
陶老师:跟养孩子一模一样。所以没那么简单,简单的方式不就是简单粗暴吗?我告诉一个道理,你不能再做了,这就是简单。但是这个是没有用的,或者是甚至有副作用的。
妈妈:明白了,今天的收获特别多,都得去适应这只脚。今天就暂时先交流这些。

陶老师:好,很好的话题。
如遇家庭育儿困惑,可私信咨询陶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