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孩子还喜欢玩泥巴不爱学习,带您读懂行为背后的原因
8岁孩子还爱玩泥巴和沙子怎么办?没玩够得变着花样接着玩。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来看,就是12到14岁的孩子才能够真正进入抽象
学习的状态。在此之前都是一个儿童,儿童都是在玩中
学习。孩子如果那个年龄还拼命的玩,就说明他玩的不够,你就把周末和下课以后的时间多安排让他玩,玩够了自己就不玩了。就像一个人吃饱了以后,自然就去做更重要更有挑战的事情了。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一个人的底层需求满足了,他就开始追求更高层的满足。我们认为一般在12岁以前孩子还是愿意玩这些东西的,他在玩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去了解事物的属性,然后进行创造性的
劳动。泥巴和沙子都是可塑性
比较强的东西,都是可以构建大型作品的东西。当然你也可以在生活中给他买到更多的玩具,比如说各种建构性的积木。现在的积木不仅限于木头积木,木头积木没什么意思的。现在更重要的是像乐高积木那种具有建构性的,能够进行各种连接的,你给他买更多这种材料,然后让他逐渐去模仿搭建更复杂的作品,从这个过程中得到满足,就不再局限在沙子和泥巴上了。因为沙子和泥巴是大自然中最容易得到的可塑性
比较强的材料。而现在我们有更丰富的建构类的积木玩具,你应该给他这些东西,而且不光要给他提供他现在乐于玩的这些玩具,还得不断的去实践更多的玩具。不光要提供这种材料,我还建议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喜欢玩建构类的玩具的话,你一定要给他买更多的同类的东西,让他有机会能够拼搭出更大规模的作品,这是要充分的满足孩子探索
学习成长的需求。说白了,孩子就是得花成本,得为他的当下能力提供丰富的材料,他把这些东西玩够了,能力发展够了,他就进入下一个领域的发展了,所以你跟他玩的越充分,玩的越够,那么他就尽早的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这样的话,他无论是在心理能力上,还是在实际操作能力、认知能力上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实孩子的心理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孩子在做快乐的事情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在蒙特梭利儿童之家,孩子们基本上是自由的,没有伤害,没有控制,没有否定。儿童大多数时间能够专注于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一个人能够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的内心是快乐的,愉悦的。这个时候他的精神生命就会生长,精神生命的营养就来自于爱和满足。爱也是需要被满足的一部分,也是儿童需求的一部分。儿童的需求有被爱的需求,有安全的需求,还有玩耍的需求,还有
学习的需求。儿童的心理能力成长主要就是需求满足。爱只是儿童心理需求的一部分。一个儿童的需求被满足了,必然就是快乐的,他是快乐的,他的精神生命才会成长,他的心理能力才会增加,他的心理年龄增长,他才会更快地进入心理成熟的状态脱离巨婴的状态。当他心理能力成熟,他才能做跟现实世界匹配的事情,甚至做一些面向未来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对一个人精神生命成长过程的解读。把这个事情搞明白了,你一定能培养出一个卓越的孩子。因为一个孩子他要不要去做一些了不起的事儿,是取决于他的精神状态,而不是取决于他肉体的强健。他的精神状态越好,他的精神生命力越强,他越能去做面向未来的有挑战的事情,他取得成就就必然会比别人更高,这才是培养卓越儿童的秘密。至于学区房
名校名师,可能过去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资源。但是在移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教育教学资源已经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这些资源已经能够轻易的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得满足了,这已经不是重要的事情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是精神上的富足,精神力量的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