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父母生命价值低,缺爱和求生欲,怎样提升自己呢?


家长没有爱的能力和生活的欲望,如何疗愈自己?有家长觉得自己就是空心病患者,形成的原因和陶老师分析的也差不多。不幸的是已35岁,更不幸的是扭不过世俗嫁人,如今孩子已快四岁了。不思进取,工作上得过且过,内心深处觉得生命毫无意义。尽力陪伴孩子,但因本身能量不够,养育孩子更多出于责任而不是爱,辛苦多于快乐。养育一个生命的责任很沉重,让孩子经历一段无意义的人生也很内疚。像这样悲观的人生态度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其实这样的妈妈很了不起,她清楚自己的状态,觉察力强,悟性高,远超很多自以为是的父母。她生活之所以无力无助,这与自身幼年成长经历有关,也就是她的精神生命不够强大。虽然她已成年,但可能还是一个巨婴,面对这个充满未知挑战的世界,就特别想得过且过,退缩甚至放弃。这本身不是她的错,是过去的经历所致。当然也不一定是她父母的错,她的父母或许曾受过伤,自身缺爱,从而给她的爱自然少。其实她的父母也很了不起,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把生命传承下去,从这个角度来讲,她的父母和她都值得点赞,因为她们实现了人生的终极使命。那她这种不够成熟,怎样提升呢?首先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再次养育自己内在小孩的过程。因为孩子的成长与自己营造的家庭环境有因果关系,期间会去反思,去探索,去改变。这个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一个机会。养孩子的艰辛、疲惫、内疚、自责促成了她的觉醒和成长。一个人觉醒初期,必然面临痛苦,想逃离痛苦,就得战胜痛苦,这个过程是自我成长的重要契机,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让我们的成长越发轻松愉快。至少遇见陶老师,在家庭育儿方面不可能越来越糟。只要坚持学习,不断实践,育儿认知自然提高,对未知的恐惧就会逐步减少,从而变得越来越强大。自己树立了榜样,孩子终身受益,自己的家族命运一定会改变。跟随陶老师不断学习、实践科学育儿,不要求懂英语,会高等数学,也不要求背诵古诗文,只要每天高高兴兴抱团收听育儿课程,建立更广泛的社会化连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困惑与收获,这样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坚持下去才会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