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为什么学过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


为什么大脑会有自动清空的功能,之前学习的知识都不记得?为什么每次都能轻装上阵,重新出发学习?除了考试要求精准的记忆知识之外,现实生活并不需要精准的知识。以前我读过很多书,有文学作品,有传记作品,也有家庭教育,也有心理学。我读的这些书,你要考我这些细节,我可能几乎所有的细节我都说不清楚。但是你不能说我读这些书没用,因为我读了这些书以后,它慢慢形成了新的观念。比如我读了很多传记,我就感觉一个人只要想成功,没有可能不成功的,他一定能成功。我就感觉一个人想成功的时候,他干什么都都不累,废寝忘食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是在付出,他是在享受回报。

你非要让我说哪个人在什么时候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儿,我可能都不记得了。有没有人记得?有,就是那种过目不忘的人。你看他在直播间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你不要羡慕他,这不是他努力的结果。当然他也努力过。毫无疑问,他就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是我就没有这种本领。我跟大家讲,你要让我把具体的事情说几个,我还真记不太清楚。但是我读完以后,我就把关键的东西记住了。难道我读书记住这些不重要吗?

当我读了 100 本书以后,我当初的推测想法就变成了板上钉钉钉的事情了。我发现了 10 个板上钉钉的规律,我就可以推测出 20 个未知领域的事情。这未知领域的事情我没有去了解,我没有去探索,但是我根据其他事情的规律,我大概能推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一个结果。我推测出来的结论,可能比大多数人从未思考过的人,正确率会高很多。你能说我大脑清空,把以前学的知识、读的书全部忘掉,难道我就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吗?留下太多太多的东西了。



我今天说的这些话,我今天这么想,没有一句话是某本书上的原文。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我过去读过的,学过的所有东西,他给我留下的一个观念,留下的一句话的规律。大脑要把细节都搞清楚,是需要耗用资源的。人类吃饱饭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对于咱们在座的各位,也才几十年。人体的热量,其实一直都处于一种亏欠的状态,一直都处于一个不饱和的状态。所以大脑运作就特别省功,它就形成了一种本能是不要做无用功。为了能够保全热量,或者是维持生命的系统,它就会形成很多心理机制。凡是你认为没有可靠无结果的事情,你一定不会去努力。凡是让你觉得这件事情做起来痛苦的事情,一般来说是不会成功的,所以你就应该提前放弃。凡是没有用的信息,过一段时间就把它清空了。

我们调取记忆,如果大脑数据库里面只有 10 个房间,每个房间里面只放 10 种东西,我能够迅速从我的大脑里面找到我想要的东西。如果大脑里面有1亿个房间,每个房间里面有 1000 万种东西,要检索到需要的东西,就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更多的热量。现在我们吃饱了春暖,我们确实是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一些高精尖的东西了。从这个角度,从时代的科技发展来看,现在的科技发展如此之迅猛,现在每 50 年生产的新的科技总量应该是超过去五千年的所有总和,也是源自于我们吃饱饭了,大脑有足够的热量去供应我们进行深度的思考了。所以我们容易忘记东西,抛弃那些没用的东西,只记住一些底层的东西,这是大脑的自动化运作,为了确保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浪费。

所有的心理机制都不是脑科学。因为脑科学所研究出来的大脑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不同的心理机制,这都是扯淡的事情。大脑的结构变化,以及男女的不同,这些都是进化的结果。跟心理机制一样,都是进化的结果。大脑之所以变成今天的样子,是进化的结果。心理机制人之所以有喜怒哀惧,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进化的结果。心理机制不是大脑结构决定的。大脑结构是进化的结果,心理机制也是进化的结果。不要轻易相信脑科学。当然,人家是研究脑科学的,他当然得去研究。大脑结构的不同跟它的外在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这是他研究的范围,但是你不要拿着脑科学的结果去解释心理机制。只有一个方向是对的,进化的原因。当然进化这个说法也不对,应该是演化的原因,或者叫自然选择的原因。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