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过去的父母习惯用暴力教养孩子?
过去的人为什么爱打孩子?这是个普遍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少,但仍然有一批人在沿用过去的观念,或者过去的教子方式。
其实过去打骂孩子的情况
比较普遍,几乎没有不打的。只有极少数家庭是有爱的家庭,大多数家庭都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来管控孩子。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为什么有这样的文化传承,为什么有这样的传统。搞清楚为什么,才能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父母
习惯性地用打骂孩子的方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只会这种教养方式,不会别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从小看见的跟孩子相处的模式,只有这种暴力模式。

其实一个人成年以后,才会考虑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事情,在孩子的时候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的。所以并不是因为你打了孩子,孩子成长大以后才会去安心的工作,而是因为一个人只有成年以后,才会去考虑生计的问题。孩子阶段肯定是考虑如何玩,因为玩才是他们最好的
学习方式。但那个时候成年人认为玩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你认为种田或者当兵保家卫国才是正当的职业,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禀赋。比如水浒传里的九文龙史进,从小就喜欢耍刀弄枪,就喜欢习武,不喜欢干农活,活活把他的母亲气死了。母亲非要他安心务农,因为他们家是当地的大户,母亲希望他能够做农村应该干的事情,但是他就是不干,天天练武。后来王进到了史家庄,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教会史进十八般武艺。那是因为史进从小到大一直在习武这件事上做基础的铺垫,所以他才有机会在半年的时间学会十八般武艺。如果史进当年听母亲的去务农,实际什么希望都没有,只会一生痛苦。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严加管教,通过打骂的方式纠正孩子在玩中
学习,是成年人的无知。
那么多父母
习惯性的打骂孩子,主要是他们只会这种教养方式,没见过别的,没见过,从哪去学?当然,人有天性、有良知,但是在错误的文化环境中,良知也会被消失殆尽的。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不单只会这一种方法,甚至还认为不打骂孩子,自己就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现在还有很多老师都是这样认为的:你的孩子不听话,你不去管控,你不使用暴力纠正,你这家长怎么当的?你不仅孩子没教好,还不配合老师。现在很多教育者都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孩子能有希望吗?孩子从小潜能受损,精神生命被讹杀。

我们经常讲,批评、纠正、否定、打骂、挖苦、敦促,只要经常性地对孩子实施这些行为,就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偶尔一次,在孩子突破底线的情况下,严重正地批评他,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把这些行为当成家常便饭,一旦当成家常便饭,就是持续的伤害。所以,这是一种纠错的教养方式,而不是创造性地去帮助孩子发展关键能力的教养方式。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偏差,主要是因为家庭教养方式的传承,以及我们的传统观念。
去读很多我们传统的、经典的书,其实很难看见关于爱、欢迎,关于理解和接纳,关于看到孩子的需求,基本看不到这些字眼。当然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是至少在我们学的那些东西里很难看见,就算有,也不是很显著,也不是当成一个主要的教养方式来讲。我们传统的观念,传承下来的文化里没有儿童,没有人,没有爱,所以必然会
习惯性地使用耳儒目染的暴力的模式。
为什么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现在打骂孩子的家长确实是越来越少了?实际上还是跟过去普遍的贫困,以及子女太多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跟传统的文化有关系,但是文化的形成其实还是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我们会认为更多的是因为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在生存资源获取方面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而在照看孩子,教养孩子方面,完全没有精力,没有耐心。。

如果一个人在生存资源方面需要付出很多,需要花更多的力气去获得基础的生理的满足,就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没有耐心好好对待孩子。所以在贫困的状态,人是没有办法理智行事的,没有办法关注到一个人的精神生命,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别人的需求的。因为所有的时间都耗在了生存上,可能都还过得不好。所以贫穷、贫困是最根本的恶习的根源。
当然,我们说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要三代人。今天我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了,父母的道德水平就显著提升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显著改变了。其实是有滞后性的。我们这一代经济条件变好了,但是我们的孩子那代已经被我们毁了一部分了,在他们身上,尽管吃饱饭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他们的精神生命仍然很贫乏,仍然很困乏。所以他们也不会做得太好,因为他们精神上是贫困的。可能还要再下一代,他们生来就是富足的、安全的,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专注于自身的发展,这时候整个家族的命运才会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才会显着的改变。所以为什么改变命运需要三代人,因为传承是有滞后性的。
现在大部分父母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不需要24小时艰苦卓绝地去
劳动才能养活家庭,父母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就要从简单粗暴的纠错的教养方式,改变为创造性地陪伴孩子,投入心理资源的培优方式。

过去还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子女太多。子女太多,是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去陪伴孩子的,有时候只能通过强势粗暴的方式控制孩子的言行,避免他们犯下滔天大错而活不到成年。那时候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责任,就是确保孩子安全的活到成年。至于孩子的精神状态正不正常,潜能是否能得到更大的焕发,是没有精力去考虑的。同时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要去考虑这些问题。
那个时代确实是孩子多,事情多,生存资源获取匮乏,父母完全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做这些事情。但是现在,时代已经发展和改变了,必须要清楚地看到时代的特征,清楚地看到我们已经不再局限于生存资源获取的阶段了。现在我们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去陪伴孩子,去启发孩子,投入孩子需要的心理资源。只有这样,孩子的潜能才能得到焕发,只有这样,孩子的精神生命才得以保全,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
我们的孩子现在面临的生存压力,丝毫不比过去少,我们的孩子要成为一个儿童,成为一个哺乳动物体面地活着,这是非常难的事情。他们现在已经被变成
学习工具,已经变成少数人获取教学成就的手段。他们活的状态并没有比过去好多少,过去是追求吃饱肚子,现在是追求能像一个动物那样拥有休息的权利,拥有能够自己做主的权利。他们要能够获得自由成长的快乐,任重而道远。

如遇家庭育儿困惑,可私信咨询陶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