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愿意思考?学会思考。


如何去让孩子愿意思考,多思考?这个事情要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不做一些事情,另一部分是做一些事情。

不做什么事情?不做包办的事情。孩子遇到困难,不要简单的把你的解决方案抛给他,不要把你的知识体系扔给他,不要帮他把事情全摆平了,这叫不做一些事情,或者少做一些事情,就是孩子遇到困难正是他开动脑筋的最佳的时机。

但是有些家长忍不住。忍不住的原因有很多种,一个是孩子确实能力不够,他觉得孩子做的不够完美,他想要帮孩子做一下看上去完美,这样交作业也好,或者是出一个成果也好,看上去像个东西。还有的家长就是他不给孩子机会,他觉得孩子做不好,没有家长的介入,这个孩子基本上什么也干不成,所以家长就必须要介入,甚至就直接就把事情给做完了,所以他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家长把事情做完。还有一类家长是他孩子做得慢,容易出错,他想要直接得到一个结果,懒得去陪孩子思考,懒得让孩子去研究琢磨,他不想要这个过程,他直接就帮孩子给干完了,或者是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一点探索的机会都不给孩子。



一个孩子要学会做一件事情不容易。简单的事情当然我不用说,但是简单的事情没有什么价值,它也不能给人带来高的生命价值来源,只有复杂的、难的事情,才会给人带来更强大的生命价值。但是复杂和难的事情,它不是简单的教一下就会的,而是你教完以后,你还得让他做很长时间,让他从不会到有点会,到真的会到,越来越熟练。这个过程只能他亲自去做。你知道哪怕说他浪费一些材料,浪费一些时间,你必须让他亲自去做,他不亲自去做,他永远也学不会。但是你知道吗?做会一件事情里面是有很多诀窍的,就是既有操作的诀窍,也有做事顺序的诀窍,还有很多很多看待问题的一个角度和思维。我相信只有真正做成过事情的人才知道我现在在说什么,而这个过程没法通过一种教学就能直接摆平,得到一个好成绩,必须耗用大量的时间去实践,他才能做成这件事情。

昨天我儿子在跟我说件事情,他说他现在要做个实验,要在一个电路板上焊几根线,我说这个事儿也简单,也不简单,简单是什么呢?我一讲你就知道怎么焊,但是为什么不简单?你要把这个焊点焊好,那你不搞一晚上是弄不好的,就只能去天天干这个事,干一段时间就会了,就这么简单。




大家可以想象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在这件事情上,他花了很多时间把它学会了,在另外一件事情上他又花了很多时间把它干成了,他会得到什么?你说这个过程他会得到什么?首先他会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我肯干。这个感觉很棒,世上无难事,只要我愿意干。

第二,他在做这些具体事情的过程中,真正的学会了做好一件事情的方法,着急没有用,走捷径没有用,不利用工具没有用,不思考没有用,就这些微妙的、难以言说的做事情的具体诀窍,他必须亲自去干很多事情才能得到这个能力。他得到这个能力以后,他坚信任何一件新的事情,他只要花点时间,他都能琢磨出来,都能干成。我就是当生活中有真实的需求出现的时候,我就鼓励他去把这件事情做好,包括学科突破,也算是做成一件事情。所以我孩子到现在为止,他坚信只要我去学,没有学不会的学科,当然有可能,他不想花时间,这是有可能的,但是他从未想过,说太难了,学不会,或者是从未想过,说这怎么可能搞得明白呢?没有老师教怎么可能?我就坚决反对。他妈妈给他花钱请人教他,我就坚决反对。如果孩子遇到瓶颈,他自己想办法去找名师或者是去请教高人,这是他要想的办法,不应该是父母给他摆在面前的一条路,如果摆在这条路上起到什么结果就证明你什么也干不成,你只能靠别人,所以这些事都不能去干。

所以我刚才说的就是你想让孩子开始思考,你必须要少干一些事儿,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不要直接把解决方案告诉他,不要把你的思路全告诉他了,要少干。



第二,那你说我不闻不问行吗?那也不行,你不闻不问,他遇到困难了,他没有思路,没有人跟他一起面对,那他可能就放弃了,所以你不干也不行。到底该怎么干呢?就得额外做点事情,刚才我说的少做一些事情,但是同时也要做一些建设性的事情。

这些事情是什么呢?那你就是要去听他讲,他正在做什么,他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个过程叫共同面对,虽然你什么都没做,你只是坐在那儿听他讲,你聚精会神的听他讲,你注意,你聚精会神的听他讲,就代表他当下的这个需求非常重要,你愿意用你的生命去倾听他的需求,这就证明了他很重要,这就证明了他有高价值。你什么都没有做,你就坐在那里听他讲,他就已经有了高价值的感觉。你听他讲他遇到什么困难,他哪些不会、搞不清楚,那你就问,问题出在哪里呢?你觉得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是什么引起的?你说一下这几个观点,如果说他说了一个观点完全不靠谱,那你就要继续对这些不靠谱的观点进行辩论,

比如说他说我今天英语没有学好,就是因为天气太热。那你先问,唉,有道理哈,有可能。那麻烦你举一个例子,天气太热是怎么影响到一个人学习英语的?你要去不断的去追问,直到他发现自己说的不靠谱,或者直到他发现了解决问题的真相,我们不直接把这个结果告诉他,但是我就问他,不停的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你为什么这么看?如果不这样会又会怎么样?直到他山穷水尽,依然得到两个结果,一个是他找到了一个可以操作的思路,或者可以实践的思路,一个就是他刚才说的那些理论,或者他说的那些想法,或者他的那种归因方法、价值观,自己把自己之前说的推翻了,那就得重新考虑了,这就叫启发式提问的过程,这就叫引发孩子思考的过程,如果你正在认真听,你一定能够理解我说的这个过程会发生什么。你一定能理解,无论你是中学的毕业水平,还是博士生的文凭,你一定能理解我说的启发式的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结果并不重要。你费了那么大的劲倾听启发式提问,那你说我干了这么多,我孩子还是没有去把这道题做对,但是我跟你讲,那道题做的对还是不对不重要。或者这个事今天有没有一个马上到来的好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孩子正在使用一种思考的方式去面对问题,这个才是重要的。



首先你的孩子要会发现问题,所以你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提问,通过提问来教会他对别人提问,他才知道问是怎么问出来的,问的是哪个点。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展示怎么提问,你的孩子连提问都不会,他怎么思考?他连问题都发现不了,问题都提不出,他就不用思考了.所以他不会提问题,你要提问题,没有问题,那是永远也不用思考了,然后就等着人来摆平事情就得了,对不对?所以大家一定要想好这个过程,没有否定,没有评价,只有循循善诱,只有启迪思考,只有鼓励他用他的观点来去推翻他的观点,或者是用你的观点来让他做解释。这个过程是充满了智慧.这个过程远远比你刷到题、背篇课文重要1万倍,当然其实我不用解释,不用拿什么实验数据,我相信大家就凭做人的常识就能够推论出这个结果,

一个是少做一些事情,一个是刻意做一些事情,主要做这两件事情就行了。<当然我仍然说的是方向性的东西,或者是理念性的东西。这里面还有很多家长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说陶老师,我孩子不愿意跟我聊这些事情。陶老师,我孩子一聊,我一说他就不说话了,这就是沟通的问题,这是连接的问题,这是倾听的问题,这些问题仍然都是你需要突破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我不能说把所有事情全讲一遍。

家长:“我刚才特别赞成陶老师说的,还有一点我感觉我做的也挺不错的,就是倾听,还有我感觉我其实好像没有做什么事情,其实我也挺享受的,我感觉在倾听的过程当中也打开了我好多好多好多我不知道的事情,我能从孩子的那里去获得一些新鲜,其实也是一些新鲜的信息,包括一些资源。我觉得这是挺好的一个过程,而且往往我的这个过程又给了他去表达,包括去思考。这是不是就是一个互相成就的过程?”



所以我们家长也要多思考,一定要去思考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不要去思考我到底要不要报个班,这个并不重要,你要去思考到底应该学点什么东西,他在这个年龄阶段,到底应该学什么东西?他现在缺失了什么东西,你应该去思考这些问题,最后你自然就知道要不要报班,要不要花这个钱。

很多家长比如说孩子厌学,他老是去想,我的孩子什么时候都会去上学,你思考这个问题有什么用?你应该思考我怎么能跟孩子建立连接,我怎么才能给他重塑生命价值,我怎么才能够让他的精神生命变得强大?你应该思考真正的问题,而不是最后那个结果,最后那个结果是做对事情自然出现的东西,我们说成功只是你做正确事情的一个副产品,它不应该是你要去追求的目的,就是一个额外的奖赏。你获得世俗的成功,你获得个人名誉,获得地位,这个就是你做对事情的奖赏。但是对我们个体来说,你做对事情了,你把这个事情做成了,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而根本不需要世俗的成功,做成了事情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就是。那种满足感其实就已经获得了。当满足感获得的时候,其实在感觉到生活就是会带来一种美好,他会感觉到很有意义的存在。但一旦对这样的一个感受存在的时候,其实这个孩子整个的生命力状态其实是非常好的。

们要去做对事情,然后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的可能性,我们就能获得那种做成事情的奖励哈,这种奖励哈就是一种心流体验,或者是一种高峰体验,是人生之一大快事。如果你经常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就相当于你经常体验那个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快感,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去做事情,不要直接把结果给他了,或者把方法给他了。直接给他,他就缺失了探索,思考实践,再探索,再思考实践,他缺少这个过程。那你拿到了一个好的结果,这个结果不是奖励,我认为这个结果是毒药,只有亲自花了精力得到的结果才是奖励。



>如遇家庭育儿困惑,可私信咨询陶勇老师。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