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曲奶奶分享英国尊重孩子的育儿法避免养出巨婴


曲奶奶:我感觉国内外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有所不同。

陶老师:请举例......

曲奶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家假如来个客人,他喜欢婴儿,见到几个月大的孩子,会摸着孩子的小脚丫



(不会碰孩子的脸和手)或碰一碰他的小肚皮,然后微笑并专注地看着孩子的眼睛跟她说话。

陶老师:看来他是在迎合一个婴儿的需求,而不是去完成一个成年人打招呼或其它什么。

曲奶奶:我们对孩子的爱,给孩子更多的是物质,给你买东西,给你钱,或者给你创造一个什么物质条件......对于孩子内心的需求,家长可能沟通、了解少一点。在英国,孩子如果在外面哭着回来,或者说有什么事,家长都会蹲下来,和孩子的视线相平,面带表情认真听孩子倾诉。孩子哭,父母也会很难过,孩子诉说完了表现出一种共情。



陶老师:这个场景是你观察到的?

曲奶奶:我观察到不光是公园,游乐场也有这样的情景。如孩子去玩,突然找不着父母了。

陶老师:这下糟了,孩子就开始哭了吧?



曲奶奶:这时孩子很害怕,等再找到父母就哭着不停地说,我虽听不懂他说什么,但我能看到家长很担心、焦虑,很专注、难过的表情。

陶老师:父母表示对孩子的遭遇感同身受,那就是一种专注倾听的能力。可能我们中国式的家长,往往是问问题,然后给建议或者把你骂一顿,他们喜欢评价,去评判这到底是你的错还是别人的错,最后再提醒你下次要怎么样,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训。可是这种教训对于当下受伤害的孩子来说,根本不是他的刚需。

曲奶奶:是的。我在英国各种公共场所,比如像大型商场、公园、游乐场,从来没看到一个妈妈来呵斥或是当面殴打、羞辱孩子。



陶老师:我小女儿3岁前,去公园或其它场所,我经常看见中国的妈妈,站在某个门口骂甚至打自己的孩子。每次遇到这种事,我都会去阻止她们。

曲奶奶:我今天早晨做核酸时,看见一个妈妈带两个孩子,那个男孩不听她话,总想离她远一点。只见那个妈妈咬牙切齿地说“等一会我揍你!”。因我也做过妈妈(现在是奶奶)当我看着一个家长对孩子粗暴时,就有点忍不住想去制止。

陶老师:就是有种内心很酸的感觉。



曲奶奶:对,一个小孩子特别脆弱,那么可爱,然后被一个成年人用暴力来欺负,看到这种场景,就觉得这个孩子的生命状态太可怜了。把孩子骂哭了,然后还说憋回去不许哭。天啦!孩子内心有委屈,哭都不准哭啊!。

陶老师: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连哭的权利都没有了,这样孩子真的很憋屈。

曲奶奶:我感觉外国的孩子,从小都会受到尊重。从哪一点能看出来呢?比如:从卖婴儿服装处。她们带孩子去参加婚礼类的社会活动,也会给孩子穿上社会性的礼服。那个礼服是西装,小女孩的礼服非常漂亮,卖服装的有各种型号。绝不会穿睡衣出去,也不会暴露孩子隐私部位,不像咱们国内孩子穿开裆裤。那天我们排队做核酸,有个五六岁的男孩就当众小便,这在国外绝对不可以。所以他们的孩子只要出现在公共、正式场合都有礼服穿,孩子从小在人格上就受到尊重。



陶勇:就是从小把孩子当成一个有尊严的人,而不是把他当成个小屁孩。这确实很难做到,因为我们会根据一个孩子的重要性或有没有影响来判断一件事情该不该做。

曲奶奶:对孩子来讲,总觉得他啥也不懂,我们大人给他做决定,会尊重孩子。

陶老师:那如果一个五岁的孩子,去一个地方玩,想小便,周围没有厕所,他怎么解决?



曲奶奶:说起这个,对英国我最想念的一件事就是它的卫生间。所有活动场所,小的饭店、公园都会有卫生间,而且卫生间里面永远至少会有两卷手纸。

陶老师:这就给外出活动永远提供了方便。

曲奶奶:你会安心,不会像中国的妈妈、奶奶,一出门包里带很多纸巾。要不到有手指的地方如:肯德基,不自觉地会拽一点。在国外,你出门完全没那个必要。什么地方都会有卫生间,卫生间里永远会有手纸。像比斯特那样高档的消费场所,那里的卫生间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还有香味、音乐、洗手液、润肤露。



陶老师:所有的顾虑都消除了,你是自由的,想走就走,不像我们出个门得带一大袋子物品。

曲奶奶:但是五岁以内的孩子,如果不太能控制自己的话,要带尿不湿。另外所有的场所,游泳馆也好什么地方都会有母婴室,就是换尿布和喂奶的地方。就连儿童游乐场都会有母婴室、换洗室,社会的基础设施做得比较人性化,实际上就是给那些母亲降低带孩子出门的难度。像中国的孩子走到世界各地,总会有个奶奶或者姥姥帮着带孩子,但真正的外国人,她们一个人带三个孩子出门是很正常的。

陶老师:那在中国将不可想象,不可能一个人带三个孩子。



曲奶奶:我在国外亲眼见一个人后面背着一个孩子,前面婴儿车推着一个,然后牵引绳还拉着一个 5 岁的孩子。大概就是 5 岁、三岁、一岁共三个孩子的母亲,一个人带是很正常的,因为她们没有保姆或者说月嫂,根本没有那个职业。她们的老人,也基本不会帮着子女去带孩子的。

陶老师:那当母亲还挺难的,不过他们社会支持多,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家庭支持了,也就是这部分成本实际上是转移给社会了。

曲奶奶:辛苦,肯定是会辛苦的。每个人当母亲走过来肯定都不容易,只是在细小问题上不会那么焦虑。



陶老师:不需要做太多准备,或者是考虑太多,苦就苦一会吧。

曲奶奶:要不就放孩子在地下爬。她们会在很多地方,比如:超市付款,就把孩子放地上了。咱们会觉得地面脏,就不让孩子在地上爬,他们好像无所谓,总是放手让孩子去。

陶老师:让孩子自己活动,他们的成年人活得比较轻松、自然,没有太多焦虑和恐慌。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