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卡尔威特的教育对当今的父母仍然有指导意义?为什么现在的儿童教育如此之糟糕?
卡尔维特的教育理念对当今父母有何帮助?卡尔维特的教育这本书我以前看过,这是二百年前的书,现在还能学吗?能信吗?
当然不能全信,有些是可以信的,有些是不能信的。那请问哪些能信,哪些不能信?这就是我们要去解读这本书的原因。
我认为这本书绝大多数都是可行的,少数有时代的局限,有个人的局限。不要小看卡尔维特,他是个牧师。在那个时代,牧师是少数拥有知识的人。而且你可以从这个过程中看到这个老卡尔维特的交友是非常广泛的,他在他们当地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结交的人也很多。他读过的书也多,包括卢梭的《艾米尔》,包个柏拉图的《理想国》,这些我们说是教育的启蒙书,甚至是认知的启蒙书,这些老卡尔维特都读过。这些书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人类文明上的闪闪发光的、仍然照耀着现代的人前行的光明指明灯。他至少打败了99.99%的中国的老师,当然他肯定是有一些局限,我们会在读的过程中去讲解一下。

这种教育值得提倡,因为它讲的是人的规律,人的底层规律。我们说人的基因或者说某些本能,它的进化是以万年为单位的。当然如果时代巨变也会稍微快一点,但是总体来说没有那么快发生变化,所以你要看到它种本能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具有真知灼见的,就是人类特有的智慧,就是尽量保持基因的相对稳定,同时也要进行局部的变异,就是变异是很少的。总体来说保持相对的稳定才能够应对更多的变化,这很显然是经过了几百万年的发展,所以它保持了这种相对的稳定性。我们说就是要用鞋来适应脚。
根据人文主义的来访者中心理论,这个在教育学里面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在心理治疗方面叫来访者中心疗法。如果用孔子的说法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来访者中心疗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法,就是我们说的孩子视角教育,这个就是规律,如果不按规律做,肯定出问题。
现在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和偏差,主要是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学校工作方面、老师工作方面,主要是学校工作方面,以管理者的需求为实现的目标的教育体系,它一定会是失败的。所以要搞好教育特别简单,带好孩子,也很简单,以学生为中心,以孩子为中心,以他的成长需求为中心。

这里说的“中心”指的是成长需求的满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不是满足老师的需求,这才是真正的好的教育。大家注意我们科学育儿底层思维主要的理念或者理论支持主要就是人本主义,让一个人真正的心理能力成长,潜能焕发,那么他面临的挑战就小了,他
能干成的事就多了,他的精神压力就小了,自然就好了。
如遇家庭育儿困惑,可私信咨询陶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