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哪些言行属于过度满足?二者的界限在哪里?什么样的孩子应该满足多少?


哪些属于过度满足?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过度满足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比如一个正常的孩子,我们可以对他有些要求。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吃冰激凌这件事,一个正常的孩子,我认为你每天吃一个就可以了。吃一个是满足了你作为一个孩子的需求,不让你吃,那是我有点绝情,我不理解孩子需求,我不对,我让你吃一个那是可以的。但是对于一个缺爱的孩子,比如我有一个女儿,我跟我的女儿连接断掉了,现在我要重建连接。这个时候孩子喜欢吃冰激凌,我上午带她去吃一个,下午再带她去吃一个,算不算过度满足?这不算,这算治疗的需要。我们把冰激凌当成了一个建立连接的手段,这个时候不叫过度满足。

有的家长就会担心,陶老师,你让他吃两个,他明天想吃三个,后天想吃四个,大后天想吃五个,那怎么办?你要这么想,那就没法干了,那你最好连饭都不要让他吃了,他今天吃一碗,明天吃两碗,后天吃三碗,那大后天吃四碗,那不就撑死了吗?所以这些家长他完全把孩子当成一个畜生。其实畜生都有智慧对不对?畜生吃饱了也不吃了,畜生吃腻了也不吃了,畜生吃够了也不吃了。



但是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一个机器,当成一个没有智慧,不知饥饱,不知冷暖,就是他把孩子当成一个废物,他认为不去管控孩子,他什么也干不成,他什么都会搞砸,请问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说满足你很难界定。

对于普通孩子,我们可以有规则。但是对于缺爱缺满足的孩子来说,你跟他讲规则,那就叫没有爱。我经常跟家长讲,你的孩子缺爱,你得给他高浓度的爱,他想要的东西都满足。只要这个事不显著的造成对别人的伤害,或者不显著的造成对他自己的伤害,那你就先满足。,因为当下紧急重要的是疗愈孩子,而不是构建规则。

所以我们父母必须要有智慧去分辨你孩子当下面临的紧急且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如果你分不清,你现在在孩子要死不活的时候,跟他讲规则,你这孩子就危险了,所以衡量的标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反正要体现爱,反正要体现只要是对自己和他人没有显著伤害,这个合情合理的需求,能满足就满足。那你说有的孩子家里穷,父母两个人加起来收入 4000 块,孩子要买个苹果手机,你买还是不买?你这个孩子教育得好,你孩子带得好,他就不需要苹果手机来装扮自己。虽然他内心也喜欢,但是他不会逼自己的父母去买这么贵的东西。但是你的孩子生命价值很低,他在同学面前没有任何闪光点,甚至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这个时候你说他要个苹果手机,你满足还是不满足,你不满足他就更没有价值了,你满足了他也好不了,但是你不满足他跟你耗,所以把孩子带好了,不太容易存在。



你说的这个过度满足的事,你看我小女儿,我们讲了,每天就只能吃一根冰棍,她吃完了以后就不吃了,真不吃,你让她吃她都不吃。前两天我在她面前说,我说宝贝从明天开始爸爸不吃冰棍了,她问为什么?我说最近血糖有点高,不能吃甜的了。宝宝她说那你明天就吃不成了。她每天都问我你想不想吃冰棍?我说想吃不能吃。她说你吃吧,没事,我同意你吃。你看看孩子多好,孩子愿愿意爱别人,孩子爱爸爸,她让爸爸去冒着这个风险去吃,那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啊?那她算不算溺爱爸爸呀?当然不是,她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她喜欢的东西,爸爸也应该喜欢。我们共同去做一件喜欢的事情,这不就是爱的连接吗?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讲,有时候我就会破例,我说了不吃,那我今天吃你不会骂我吧。不骂你吃吧。我就假装我难以自律,我就假装吃一个。两个都很开心。你说我这算不算不自律?过度满足自己你说要算也算,但是我开心,孩子开心。而且这个过程我们深深地感到我是爱她的,她是爱我的。这个过程多好。为什么要去衡量过度满足和不满足呢?其实爱得到真正满足的人,他是愿意自律的。就像我小女儿,她愿意自律,我也愿意自律。但是我们偶尔放纵也没关系,不会造成显著的伤害。

在我们家没有过度的事情不同意孩子去做。比如说他要去看电视,我们经常跟他一起看电影一看就是一个半小时。那你说一个半小时看电影,那这孩子行吗?当然不行。孩子连续看一个半小时的非常容易的近视,你要解决容易得近视的问题,那咱们赶紧出到户外去活动,活动一个小时,这就弥补了你在家看一个半小时电影的视力伤害,你赶紧去户外玩一下。所以我们从来不纠结看电视时间太长不长,我们每个人都很自由,每个人都很快乐。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让他不看了,咱们干别的,那他也愿意对不对?没有造成什么后果。你看我儿子三岁就带他玩电脑游戏,我女儿 5 岁就给她配了手机,我偷偷地每天把那个手机拿过来刷抖音,然后把我认为好的东西,关于自然科学的东西,关于那些小猫小狗的东西,我使劲刷这种视频。我女儿拿到她的手机刷视频的时候,怎么全是自然科学的?怎么全是小猫小狗的?我就让她刷。但是我造了一个小假,就是我先把这个抖音的推荐弄成了一个推荐自然科学的东西,所以看到的东西都是那些东西,当然偶尔也会推荐别的。

我们不能以限制的目的带孩子,你能不能带好孩子,不是说你限制孩子,你给孩子以规矩,不是这样的,你做的是孩子下线的事情。其实你说的那些规矩或者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这些事情,是确保你的孩子不会成为一个躺平的废物。但是我们做的是什么?我们做的是让一个孩子成为一个卓越的孩子的事情。你只要带着你的孩子去做卓越的事情,他怎么会成为废物呢?他最坏的结果是可能没有那么卓越,但是他肯定不会成为个废物。但是你天天去管控他,希望他不要成为废物,他有很大的概率会成为废物,因为他并没有去做卓越的事情。所以带养孩子不是以管控为主,而是以引导和培养为主,你带着他去勇攀高峰。那么哪怕他没有爬到珠穆朗玛峰的峰顶,但是他已经到了中间了。但是如果你天天在纠正你孩子走路的姿势,那他连山脚都到不了对不对?



以前还听到一句话,牛叉的公司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他们就是在这种各种各样的问题中一日千里的发展。而那些天天抓什么考勤,天天抓迟到早退的公司,他们把各项制度搞得非常完美,但是他们没有任何业绩的增长,公司是没有任何的希望。家庭也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人也是这样,你天天去纠错你,你还得不到一个没有错的孩子。但是如果你天天培养他的优秀的品质,最后他可能不是所有方面都优秀,但他肯定有很多优秀的方面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不要走偏了,不要以管控孩子作为一个教养孩子的一个主要目标,这完全是错的。

喜欢请点赞转发关注。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