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玩游戏,不想写作业,根本不是因为懒惰
孩子当下做的事情,对他来说就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
人都是有惰性的。这是家长说的话。
家长:孩子当下就想玩游戏,不喜欢
学习,玩起来就停不下来,一写作业就犯困,不想做。可以判断这孩子生命价值单一,精神生命力低吗?有没有惰性的问题?

陶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很有代表性。这也是很多家长的困惑,人到底有没有惰性?孩子如果想玩游戏,不想写作业,到底要不要听他的?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有基本的需求。比如累了要休息,饿了要
吃饭,渴了要喝水,这是生存的本能。这些本能是不需要通过大脑,不需要教育,就拥有的能力。实际上,为了生存的大部分的运行功能都不需要通过思考,也不需要刻意安排什么,自动就在运作。包括饿了要
吃饭,渴了要喝水,累了要玩要睡觉,这些都是生存的最底层的需求。
如果说人有惰性指的是累了就想玩,没有吃饱就懒得动,这种惰性,实际上是人的生存的本能,或者是生存的智慧,或者是面对生存环境压力的一种应对策略。这种惰性,实际上就是人不要做无用功,因为生存资源有限,食物资源有限,做了无用功,就要消耗更多的资源。人必须有不做无用功的智慧,该偷懒就偷懒,千万不要做无用功。这就是人的惰性的来源。我们认为这其实不是惰性,因为惰性是一个贬义词。

孩子当下想玩游戏,不想写作业,不想
学习,玩起来停不下来,一写作业就唉声叹气、犯困。这说明啥?不就说明孩子学得太多,玩得太少了吗?这就跟一个人每天工作太多,太累,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睡觉,吃更多的食物填饱肚子是一回事。可是你就想通孩子
学习这件事情,觉得
学习是雷打不动的,其他事情都可以通融,对吧?所以,是你把
学习当成了生命的必需品,而把一个孩子想要玩,想要休息的这种生存的智慧,生存的本能,当成了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东西。很显然,这是违反常识的。
不按规律养孩子,孩子能好吗?你以为那些
厌学的孩子,辍学的孩子是怎么来的?不就是把
学习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其他事情都可以为此让路,最后孩子就变得
厌学、
抑郁了。我们说孩子小的时候,要大多数时间在玩,少数时间在学,长大后再进行抽象的
学习。可是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抽象
学习,少部分时间在玩。这样的孩子能正常吗?你们还编了一些词语,编了一些句子来说这个孩子有惰性。这到底是家长愚蠢,成人险恶,还是孩子真的有惰性?不按规律养孩子,这个账迟早要还。
孩子进行抽象的
学习太多,必然会连孩子想玩的那些事情都干不成了。最后一有点时间就想
躺平,连探索这种能带来快乐的体力付出都付出不了了。其实很多时候你只是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你自己不意识到,并且不肯放弃这种家长的需求,孩子又不肯满足你,你就会觉得出现问题了,你就得想另外的招数,让孩子继续满足你。你想有一种能够温柔而坚定美妙的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愿意继续接受这种错误的安排。怎么可能?孩子的生存智慧是几百万年以来形成的。

我知道我的解答你很不满意,但是至少我说清楚了,小孩子没有惰性,惰性是生存的策略。如果你的孩子在
学习上惰性强,就说明
学习太多了,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几乎所有人都看得见这个因果关系,就是不能主动
学习。这跟我前段时间说的近视的问题一样,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初中之前陷入近视的状态,我说几乎所有,也有个别的不会。但是,没有一个家长去追究写作业、
学习的责任,他们追究的是孩子玩的责任。最坑孩子的那件事情,他们不敢去惹,他们去追究救孩子命的东西。这些孩子能有希望吗?
我真的觉得,如果能把孩子带到高中毕业,孩子没有
厌学,没有
抑郁,你就已经打败99%的家长了,你的孩子就已经具有超强的竞争力了。更甭说你的孩子在学业上的后劲会越来越强。这些都不用讲的,因为毫无疑问。不说别的,仅凭孩子精神正常,讨人喜欢,对生活有热爱,愿意去追求未来就已经打败大多数其他的孩子了。你哪里还需要卷啊?不需要,你只要少做点卷的事情,你的孩子就已经比别人更正常了。
其实卷是另外一个话题,我想说的是卷是没有用的,因为你们卷的方法错了。竞争激烈,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但是竞争激烈就更要做对事情。你不能用错误的方式让孩子付出更多的代价,这是竞争么,这是自杀好吗?所以,竞争激烈不可怕,我们只要用科学的育儿方法,而不是用愚蠢的方法。只要我们找到规律,用规律去做,不用怕,以不变应万变。

有家庭育儿困惑,可私信陶勇老师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