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大班教学不适合每一个孩子,希望何在?


学校的工厂化、大班化的教育其实肯定是不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因为每一个孩子的认知发展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虽然人类都有一个普遍的差不多的发展时间,比如说抽象思维的成熟在 12岁到14岁期间。皮亚杰认为是12岁,我认为是14岁。不管是几岁,反正有一个大的方向性的变化,这是毫无疑问的。

具体到每一个孩子,他确实是有一些不同的年龄,孩子越小这种区别越大。比如说小学一年级 7 岁,有的孩子做100以内的加减法是没有问题的,有的孩子十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过来。有的孩子学拼音,两个礼拜学明白了。有的孩子学了半年,还是学不明白。但是,只是当时学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差异很大,但是并不是说未来的成就会有这么显著的不同。所以,首先家长不要着急,孩子有区别,这是很正常的一个件事情。

孩子在有些能力上的认知发展进程是不一样的,需要个性化的学习,但是统一的学习模式,大班化的教学,必然会对于有些孩子造成伤害。比如说,学校7岁开始学加减法,按理说这个是经过心理学研究的,认为 7岁是个中位数,大部分孩子可以学会,但是你别忘了,比如说7岁的孩子确实是可以学十以内的加减法,但是有少数孩子可能 5岁就会了。 有部分孩子刚好7岁能学会,但是有点费劲。还有一波孩子是怎么学也学不太会。



如果你的孩子恰好落在了学不会的那个里面,你是不是就很焦虑呢?其实,这种区别是正常的,家长不要受老师的影响,因为老师会认为我教了你就应该会,就应该考好,因为都反复教了那么多遍,其实这是不懂教育的老师的一个错误的认知。每一个孩子掌握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掌握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面对大班化的教学,父母必须要充当一个家庭教师的作用。如果孩子学得快,就应该引向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探索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然后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父母要给孩子独特的一个学习环境,这并不是说每个字都去教孩子,或者是每一道题都要去检查。父母只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的过程激励,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去学,学着学着慢慢的就变成他的事了,慢慢的他自己就能搞定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退出来了。

如果孩子学得慢跟不上,首先你要对孩子进行一个加强的训练。比如说十以内的加法搞不清楚,就先搞清楚 5 以内的加法,5 以内的加法我们就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当然,单调的刻板的反复训练还是没法坚持,你必须要把这个过程变得友好一点,有趣一点,变得更像是一个游戏,甚至我们还可以动用一些游戏的设备,比如说游戏机或者桌面游戏机,扑克牌等等,让孩子对加法有一个印象深刻的训练。



父母需要去认真地去看到孩子的不足,然后去实施一些弥补。这对家长的教育能力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得懂数学是怎么学好的,语文是怎么学好的,英语是怎么学好的。第二,你得会实施过程激励。如果父母老生气,老骂孩子,老纠正孩子,甚至孩子以前学得好,这么一折腾,他反而学不好了,都是可能的。所以,父母必须得有一些基本的教育的认知和能力,才能去帮孩子解决个性化的教育问题。

父母必须要让孩子跟上进度,不要在学习上失去信心,慢慢地他会构建出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出自己应付学校生活的能力。父母必须要经历这么一个阶段,保持个性化的学习进度以及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必须要有一个懂教育的父母,得等懂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它到底是怎么搞好的?它是怎么搞砸的?孩子在这个阶段需要什么才能搞好这些简单的概念,你得学会基本的激励的技术。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