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导致孩子敏感脆弱?父母如何做才能显著改善?
有位家长问:孩子脆弱是怎么造成的?什么样的爱会滋养孩子?脆弱主要指的是精神上脆弱。但是精神这个事情,我们中国人很少有家长能够看见。当然听到我们的课或者是学过心理学的家长,多少会理解精神生命这个概念。但是绝大多数自然型的父母是很难看见孩子精神生命的存在。那孩子的脆弱主要指的是孩子的精神生命脆弱。精神生命脆弱就跟那个身体上脆弱大概的意思差不多。比如说你看我是一个看上去还挺强壮的人,但是我很容易生病,比如说稍微天气凉一点我就生病,或者是我稍微做点事情我就累。那这种事情我们说叫身体上的脆弱,它主要表现在很难做高强度的事情,或者是很难坚持一段时间,非常容易累,非常想要
躺平。我们说这是叫身体上的脆弱。那精神上的脆弱其实同理。因为我们人有两重生命,你一个人有些事情你明明看上去可以做,但实际上你不想去做。那这个时候就不是你的肉体生命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而是取决于你精神上的强度。
你比如说一句古诗四句话,对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他也就花个十分钟、二十分钟初步背会了,但他肯定还是会忘。但是对于精神上脆弱的孩子来说,一点都不想去靠意志力去背这个古诗。当然除非他真的喜欢古诗,或者是他有超强的记忆力。这个时候他不会痛苦。但是如果说一个孩子既不喜欢古诗,他也没有超强的记忆力,他就必须要靠意志力去背这个古诗。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会区分出这个精神生命强度的孩子很不一样,精神生命强的孩子,那背古诗当然也是不是很快乐?是因为他力就是他的精神力量强。
那我拿出一点精力去背这个古诗伤害不大,对不对?就好像我们一个身体很强壮的人,我稍微去帮你做点事情,那对我来说其实都是小菜一碟了,所以对我本身来说是没有什么伤害的。但是对一个人精神很脆弱的人来说,比如说我们背古诗需要花10个点的力气,但是它本身就只有15个点。那这个时候你背一个古诗就用掉10个点,它还剩下5个点,它很快就会完蛋。所以这个时候它是什么也不想干,他的身体会驱使他要逃避这项工作。原因在于这项工作的难度超过了他精神生命能够正常提供的范围、正常支持的范位。但是这个道理很难理解,因为他看不见。而且我们家长有一个想法,就是你明明可以做到,你只是因为没有去做,但是他从来不想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去做,为什么我们会发生这种问题?其实是孩子家长的问题。

家长很大的问题是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还有一个就是加上对细节的观察觉察把控能力非常差。家长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粗放的人,他很难看到孩子的情绪,他很难理解两个词语之间的具体的区别。他很难看到今天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所以你会发现这些问题是孩子家庭的问题,孩子当然精神生命脆弱,但是孩子精神生命脆弱,他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体现,但是这些父母看不见,当然有的是去主动选择了看不见,有的是根本真的是看不见。所以实际上是孩子的精神生命脆弱,导致孩子很多事情就都无法应对,难易承受,也不是说他做不了,他偶尔做一次没问题。但是如果说你天天让他这样去干,那肯定是干不成。他的身体生存的智慧会告诉他,你不
能干这个事了,你再干这个事,你整个精神就会彻底完蛋,你整个生命就会消亡。
所以这些孩子就处于那种状态呢?他想干,但是他又干不了,就处于那种两难的焦虑、恐慌状态。身体让他不想干,但是他又觉得非要干不可,一直处于一种痛苦的境地,很多家长是看不到这个现象的,这是非常可悲的一点。包括有些家长听完我们的课,她仍然是选择性地去面对孩子,怎么选择呢?只看见他想看见的那一部分。但是真实的事实,真实孩子的真实情况,孩子遭遇的困境,孩子无法应对现实的困难,他就是不想看见,这就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所以这个事儿既简单又很难。简单在于这个逻辑很简单,我一说就明白跟身体一样,你太瘦弱,你营养不良,你什么也干不了,你非常容易出问题,你特别容易累,精神上也同样如此。所以这个问题就是这样造成的,具体表现其实主要会在
学习方面表现出来。为什么呢?因为
学习占用孩子的时间太多,
学习变成了孩子生命中头等的大事,所以本身是精神生命出现的问题,但是表现出来往往是在
学习上懈怠,或者是
学习上乏力,或者是逃避
学习,甚至是直接就辍学了。所以这个事儿会让家长很抓狂,因为家长不允许孩子不
学习,他会有一种逻辑,你看看你天天学你都学成啥样,你要是
不上学,不完成
学习任务,那你不就完蛋了吗?家长就特别怕自己的孩子完蛋。当然你怕你的孩子完蛋,我也怕我的孩子完蛋,但是不管你怕还是不怕,你必须要解决问题。
我们说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分析问题成因,创造性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在执行过程中反复调整方案。如果不按这样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成功,包括这件事情。所以你必须要有一个解释体系来解释孩子的现状。那你说我就不管,那孩子好吃懒做,都怪我以前爱他爱坏了。你注意,事情有那么简单的话,那这些孩子早就带好了。可见事实不仅不简单,而且很有可能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所以如果你以前那样去带孩子,孩子情况很不妙,就说明你带孩子的这个育儿观、价值观、方法论十有八九都是错的。刚才我已经把问题讲得很清楚了,创造性解决方案就是给到孩子生命价值,让他不要脆弱,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降低压力,降低伤害。这两个事情都最好是要同时去做。你说我的条件不成熟,这不行,那不行,你要说这个么多的原因,你什么也做不了,那你就甭想让你的孩子更好了。所以必须要亲自去做点什么。其实我们要去做的事情并不难,也不花很多钱,关键是你要做对。如果你做错了方向,那你越
努力,孩子越糟糕。所以你只需要去提升孩子的生命价值,让他的精神生命变得强健,这个时候他就不敏感脆弱了,他就能够应对有挑战的事情,他就不会轻易退缩。

当然每个家庭或者每个孩子可能具体做的事儿有所不同。同样是提升生命价值,有的孩子可能他最急迫的是无条件的爱和理解,而有的孩子可能他更需要的是一个成功的体验。所以每一个孩子他想要提高他的生命价值,他当下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或者是主要解决的方向是不太一样的,但是思路都是一样的,必须要给到无条件的爱,必须要给到足够多的成功的感受。我们必须要去做提升他生命价值的事情,而非其他。
关于这个问题,我简单的大概讲这么多,因为这个系统总的说来就是我们科学育儿底层思维的一个最主要的一个依据。那这个逻辑依据并不是我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来自于生命演化的规律。生命演化的规律主要就是来自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理论。然后还包括我们现在心理学诞生到现在我们认为真正的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所以我们是一个应用者,而不是原创。因为其实在心理机制上没有原创,对不对?因为这个机制它就是在那里摆着的,就好像数学规律一样。没有说这个数学规律是谁发明的,只是有人发现了有人应用了。所以这个倒是谈不上说是谁独创或者原创。
喜欢请点赞转发关注点头像,进去找专栏和橱窗购买陶老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