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一句“凭什么”可以问出无限的前程!底层思维读书会之《狐狸与葡萄》的新思维解读


寓言故事《狐狸与葡萄》讲的是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是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后,只能无可奈何地走了,它边走边安慰自己:葡萄没熟,肯定是酸的。这个寓言故事很多情况下是在教化狐狸。大多数人理解这个故事,就是觉得狐狸自己没本事,然后还怪别人。伊索寓言自己也有一个价值观,说的是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儿,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实际上是有一种看不起或者否定,或者觉得自己不行,还怪别人的价值观。

但是各位不要因为伊索这么看,就认为事情就是这样的。其实远比你想的要复杂。首先,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幼儿,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跟他进行一些简单的呈清和探讨。对于幼儿来说,我们更需要的是去和他确认这篇故事里的事实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已知条件是什么,当然这个事实也不完全是字面上的事实。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可以问孩子,狐狸安慰自己说葡萄是酸的,然后就走了。请问这种行为对狐狸有害吗?会不会让别人不快乐呢?显而易见,狐狸的行为并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没有伤害自己。本来自己挺失望的,觉得自己无能,但是它说葡萄是酸的,不仅没有伤害别人,还避免了自己受到伤害。对不对?当然后面这段你不用跟孩子讲,就让他了解事实是什么就行了。实际上我们让幼儿了解事实,就是在孩子内心埋下种子。

第二,狐狸看见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就口水直流,请问这是狐狸好吃懒做吗?请问只有狐狸看见好吃的东西才会流口水吗?很显然,这也是非常简单的生活常识。但是你不说,孩子可能不会这么想,他也许看见一个好吃的不让他吃,或者没到吃的时间他也会流口水,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别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个窗户纸捅破,需要把这个点放到明面上。把一个简单的事实,跟一个普遍的规律进行连接。当然,跟孩子不能说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问他一个问题,他一下就明白了。请问只有狐狸看见好吃的才会流口水吗?也许有的孩子会回答是,但是有的孩子会明白,会发现每个人看见好吃的都会流口水,不仅仅是狐狸会这样啊。当然不管孩子怎么回答,你都要先行认同:你说的对,这个狐狸真的是特别贪吃。但是爸爸有时候想吃猪蹄,想起猪蹄的美味,我也会流口水,爸爸是不是一个贪吃的人呢?最后我们要让孩子慢慢地从一个简单的事实联系到一个普遍的规律。我们为什么说要去探索身边的事物,因为通过探索身边的事物,你才能够更快地去洞察这类事物的普遍规律。



我们再提一个问题,狐狸没有吃到葡萄,还不让它这么说,那它有可能会做出什么糟糕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脑洞大开了,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胡思乱想,狐狸有可能把葡萄骂一顿,有可能拿石头把葡萄砸下来,有可能用火把葡萄藤给烧了,狐狸气得放大屁……反正就是胡思乱想,我们叫头脑风暴,这个时候大家一起哈哈大笑,特别开心、欢乐。但是我们让孩子明白了如果一个人不成功,他就想要情绪化,就想要毁灭。这是正常的。这就是让孩子能看到别人的内心需求,而且看到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机制。但你不能跟孩子说这么复杂,只需要去做这个事就行了,这是跟幼儿的互动的方式。

如果孩子是小学生了,你跟他这么说稍微有点简单,但是你仍然可以跟他去做这些事,跟他去讨论我刚才提出来的幼儿的初阶的问题。因为初阶的问题实际是我想让你知道一个道理,但是我不把这个道理告诉你,而是让你自己说出来。让孩子从显而易见的故事中,自己把一个道理说出来,这是有价值的。每个人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成长是不一样的。这也我们底层思维读书会才能给到的。

接下来是可以和小学生进行讨论的进阶问题。当然有一部分小学生可能只能讨论幼儿阶段的问题,但我之所以把初阶问题定义为幼儿阶段,只是为了帮助大家容易分别。实际上应该是分为初阶的问题、中阶的问题以及高阶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中阶的问题是什么?中阶的第一个问题:狐狸吃不到葡萄,是因为它能力不够,还是它不够努力?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这时候就需要孩子输出两、三个观点,你的结论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看?大家注意,我现在已经在帮助孩子建立未来写议论文的思维训练,或者说是未来领导力的提升。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这么看?请说出三个观点或理由。

第二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能力不够,做不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为什么就更容易找借口说时机没有成熟?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不能只看见一个事实。你看见一个事实,又怎么样呢?你就证明这狐狸就是个狡猾的东西,狐狸就不值得信任,这狐狸永远朽木不可雕也。如果你看到的只是这些,那还处于初阶的心智模式。再看中阶的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承认自己的不足,而非随便找借口掩饰自己的不足?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或承认自己能力不够,而不需要借口呢?什么样人才能真正做到,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能回答,但是可能从没有想过。当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很多家长一下就明白了,我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我的孩子为什么要掩饰,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呢?很多人从来没想过,但只要想一想,就能想明白,这就是人的智慧。

别说小学生,一个初中生能把中阶的这三个问题说明白,他的价值观就已经被塑造了。我儿子就是这样被我塑造的,大家有没有看过我跟我儿子讨论一些话题,我们讨论各自的观点,他的观点,我的观点。当然他也会从别人身上学到这些东西。我的孩子就是这么简单地被我塑造的,不需要跟他讲道理,就提几个问题。然后他说他的观点,我说我的观点,两个人的观点互相学习,然后他就有巨大的进步,不需要死记硬背,不需要花钱去学什么作文套路,非常简单。



再看高阶的问题,是批判性思考的问题。狐狸没有吃到葡萄,安慰一下自己有错吗?我们要对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提出质疑。为什么不可以呢?王金战老师讲过一个他曾经作为一名严厉的老师给孩子造成伤害的故事:一个同学迟到了,推着自行车来。王金战老师恰好见到,就问为什么迟到。同学说自行车坏了。自行车坏了就是你迟到的理由吗?老师这么一问,很多家长、同学就无话可说了。对不对?有道理,只要不想迟到,怎么都可以克服困难。但是那个学生讲了一句“难道这不是我迟到的理由吗?”这就叫批判性思维,凭什么不可以呢?凭什么?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呢?凭什么?这一句问话,王金战老师就被塑造了,他从此再也不说这种愚蠢的话了,他变得越来越聪明,老师变得越来越聪明,这是学生的福气。所以我们要学会从简单的事实上去提出质疑。狐狸饿了想吃葡萄有错吗?狐狸没有吃到葡萄安慰一下自己,怎么就不行了呢?难道做狐狸就必须要搞定所有事情吗?就不能失败吗?狐狸失败了,你们可以嘲笑它。小白兔失败了,是不是就很可怜,我们就应该安慰它?这是什么标准?所以真正的问题并非狐狸多么狡猾,而是人心可畏。你只看见你想看见的那部分,而不想接受这个世界的事实真相,那你一辈子都会痛苦。我们应该接受这个世界既有小白兔长耳朵,蹦蹦跳跳真可爱,也可以接受狐狸聪明智慧,狐假虎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基因得到传承的需求,这也是合理的,这是符合大自然的规律的,凭什么笑话它?

有的家长说,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对错。我就告诉你,你的孩子只知道对错的话,他这辈子会遭遇更大的伤害。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这个世界是万紫千红的好吗。很多家长的痛苦就来源于不能接受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就是他不能接受他价值观里的错或者不好,他认为他的孩子就应该符合他的预期,他的家人甚至这个世界都应该符合他的预期。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岂不是与全世界为敌?你以全世界为敌,你打得过吗?你打不过你还在坚持战斗。那不是蠢吗?所以我们要从这些简单的小故事中让自己变得成熟,让自己变得有智慧,这也是伊索寓言给我们的启发。

喜欢请点赞、转发、关注。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