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父母的这两种行为,肯定育儿会出问题


父母的哪些言行会教出问题孩子?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想培养一个好的,优秀的,卓越的孩子,这毫无疑问。很多父母不由自主,莫名其妙,奋进心机养出了一些问题孩子。其实孩子本身没什么问题,只是生病了。父母的哪些言行会导致孩子生病?而且这个病是精神上的疾病,不是身体上的。第一种言行叫忽视的言行。就是对孩子的一些需求忽视掉了。当然这种忽视有自己认知不足,父母不够用心的忽视,也有一些忽视是故意的。哪些言行属于忽视的言行?第一种看不见孩子的需求。孩子当下表现出来的需求,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需求。比如他现在想玩,你说不该玩,应该学习,这就叫看不见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很累,不想学习了,想娱乐,想打游戏或者刷短视频,你说都要高考或中考了,不能干这些事了,这也叫看不见孩子的需求。孩子想要自我疗愈,想要快乐,这是属于一个人生理上的底层需求。如果一个孩子,生理上的底层需求都得不到满足,那他整个身心都会用于追求生理上的满足,那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只专注于去追求他缺失的需求满足,看不见未来,看不见成长,看不见成功,看不见卓越,看不见创造价值。这些东西一概看不见,跟他没有关系。因为他生理上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他在精神上的注意力就锁定在最底层的满足上,就不可能做一个高层的高级需求的人。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样的人不如畜生。如果孩子连畜生都不如,能去做你期望的那些厉害的事吗?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生理的需求属于人生中最底层的需求。这上面还有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一个孩子累了想要休息,困了想要睡觉,精神疲乏了什么也不想干,这种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你说的那些要求跟他没有什么关系。当然,还有家长经常跟孩子讲:“你再不努力就费了,现在连作业都不想完成,月考能考好吗?月考考不好,你期末考试能考好吗?期末考试考不好,升学考试能考好吗?升学考试考不好,大学能考好吗?大学考不好,人家名校都不好找工作,很一般的学校甚至都考不上大学,那不就完蛋了吗?这实在毁灭孩子的希望,毁灭孩子的未来,属于看不到孩子有安全的需求。世界上父母最温情的一句话“宝贝儿,你去闯吧,你要失败了,你就回来,爸妈养你。”但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说“你再不努力就要完蛋”,这叫毁灭孩子安全的需求,也是属于忽视孩子的言行,因看不见孩子的需求。当然,孩子需求还有很多,幼儿需要奔跑、跳跃、攀爬,需要玩耍,不需要只坐在那里学习,要学习,也是以游戏方式来学,也不会用这种苦逼的方式来学。所以忽视孩子的需求,孩子就很难发展。第二个是即便有一些家长看到了孩子的需求,但无法满足,这也会养出问题孩子。小孩子就是要父母陪伴,需要你陪他游戏,去学习,去闯关,,但有的父母太累了,或者他就不想干这事,他觉得这个太无聊,太幼稚,没什么用。这叫看见孩子需求,就是不肯满足。还有一种是不觉得陪伴孩子是一件重要的事。哈佛大学曾经做了一个长期的追踪,儿时能高质量、经常性陪伴孩子,孩子长大以后平均的年薪会多好几万美元。如果想让孩子为了多赚钱不啃老,或者是能够荣耀你的家族,现在多陪他,那就一定有结果。还有一种是看见孩子需求也愿意满足,但是他附加一个条件“你只要听话,我就满足你。你只要考95分,我就满足你。”这是一种交易。儿童是依赖成年人而存活的。如果成年人认为孩子有价值,喜欢他,爱他,愿意满足他,那么他们就坚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坚信自己能活到成年,坚信自己能成功,所以就愿意为未来而努力。而父母满足孩子的需求,附加条件这叫交易。实际上是在证明这个孩子根本就没有价值。我之所以现在愿意为你投入资源,是因为你给我生产价值,所以你才有价值。你并不是无条件的有价值,所以你的未来,你能不能活到成年,你会不会得到父母的资源,取得成功,这个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你听不听话,取决于你能不能学习。每一个孩子都不想听大人的话。第一次叛逆期:2岁半,那时他发现听父母的话就什么也干不成。所以那时开始不想听话了。附加条件去满足孩子的爱,实际上是没有爱,这就是忽视的言行带来的伤害,一定会养出问题孩子的。毫无疑问,只是多少的问题。你做的越多,孩子问题越大。这叫忽视的言行,会养出问题孩子。包括三个方面,看不见孩子的需求,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或者满足需求附加条件,都会养出问题孩子。第二个方面,伤害的言行。只是忽视孩子,还不足以养出非常严重问题的孩子。忽视孩子的需求,再伤害孩子,就会养出一个非常言中问题的孩子。哪些属于伤害的言行?简单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语言暴力。批评、纠正、打骂、挖苦、扬言抛弃,扬言完蛋,把所有不顺归罪于孩子,这些都属于语言暴力。伤害行为除了语言暴力以外,还有表情暴力,大家去对号入座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哪些言行属于表情暴力?第一,不高兴。我们以前有个国产动画片,叫“没头脑和不高兴”。那不高兴是跟没头脑连在一起的。你不高兴总是一个苦瓜脸,那孩子就很紧张,总觉得自己又做错了?那不就是自我否定吗?其实不是自我否定,是他我否定。因为父母脸上的不高兴和苦瓜脸,就是在否定孩子。还有一个不停地唉声叹气,轻易情绪化,这叫表情暴力。伤害的言行有:语言暴力、表情暴力和行为暴力。哪些属于行为暴力?打人、摔门,控制孩子,剥夺孩子的权利,高标准严要求,父母自己躺平,这都属于行为暴力。什么叫躺平?你不理孩子,不管孩子,这就属于父母躺平,属于行为暴力。剥夺孩子休息的权利,控制孩子,强迫孩子必须要怎么做,“必须先完成作业后玩”;高标准严要求,明明孩子完成不了作业,却要求他不仅要完成,还要预习复习;明明孩子都学不进去了,还要让他坚持,人家都在坚持我,你怎么就不能坚持呢?你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学习的能力了,你还要让他给出这个结果,这些都是伤害孩子的行为暴力。伤害孩子言行越多,你孩子就毁得越快。父母的哪些言行会养出问题孩子?第一、忽视的言行;第二、伤害的言行。忽视的言行第一,看不见需求第二,不满足需求第三,满足的时候附加条件,这叫忽视的言行。伤害的言行包括:语言暴力、表情暴力和行为暴力。如果一个父母在家庭中经常使用忽视的、伤害的言行,对不起,你的孩子一定出问题,一定会越来越敏感脆弱,一定会越来越容易退缩。所以,你的孩子这个时候要应对现实生活的学习要求、人际压力,他很有可能会退缩,甚至他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自我疗愈。就像一只在外面打了败仗的一个小狗,卷着尾巴回到家,躲在一个角落里面,不停的哼哼,什么也不干,就是这个样子。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