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底层思维读书会:头悬梁锥刺股真的有用吗?为什么别跟普通孩子提这个?


头悬梁锥刺股实际上是两个故事,我们来看一下头悬梁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头悬梁讲的一个人叫孙敬,他是汉朝的信都人,信都是今天的冀州,年少好学博文强记。什么叫博文强记?就是见多识广,记忆力超群。什么叫记忆力超群,那基本上就是过目不忘,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居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什么叫闭户就跟现在的宅男差不多的意思,就是只知道读书,然后不知道出去玩,不知道去泡妞。我们说这个社会上大家都喜欢干的事,吃喝拉撒玩,他就不干,他就躲在家里也不出门的读书,就是这么一个书呆子。

孙敬读书的时候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看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候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目光停留在房梁上,眼睛一亮,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拴在房梁上,另外一头拴在自己的头发上。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猛地拽他,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赶走瞌睡。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都用这种方法,发愤苦读,年复一年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孙敬就是一个闭门先生喜欢读书,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为了让自己少打瞌睡,然后把头发系在梁上,只要一打瞌睡,然后头皮发痛,就醒了,又继续读书。大家注意,你们觉得这个孙敬他的读书苦还是不苦。当然从这个文字里面来看,就是年复一年的刻苦学习。就在外人看来,这个孙敬就是在刻苦学习。而且看来他最后是学有所成,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那意思就是说人应该是刻苦学习,如果你读书不苦,那你肯定是不能成为大学问家。我们很多人是不是这样理解的。



大家注意,孙敬同学年复一年的头悬梁的去学习成为大学问家。他在成为大学问家之前,他经常头悬梁。但是从逻辑学的这个角度,他成为大学问家并不见得跟头悬梁有关系。她确实是头悬梁了,但是他成为大学问家跟他头悬梁没有直接关系。古今中外大学问家多了去了,有几个头悬梁的呢?说明头悬梁并非成为大学问家的必要前提,可是我们现在有的教育专家怎么解读的?不吃学习的苦,你未来就要吃生活的苦,意思就是你要学到学问,那必须得吃苦,这些人的这个知识来源是怎么来的?是不是这些古今中外的文章给他们的启发呢?

但是错了,头悬梁并非成为大学问家的必要前提。这个事跟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误解,比如说有个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了,他小的时候真的学过奥数,真的通过华罗庚杯什么美丽的数学花园,真的通过这些奥数考试,考上了人大复旦,考上了实验学校,但是最后他也考上了北大清华。那你就认为要学奥数才考得上北大清华,你认为必须要在华罗庚杯,奥数竞赛中拿到奖励,才能考得上北大清华吗?

他因为学了奥数,他能考北大清华。难道学奥数就是考北大清华的必要前提吗?当然不是了。对不对?但是他确实是学过。但问题是如果他不学,他也能考上北大清华。你信不信?孙敬也是这样,他不头悬梁,他也能成为大学文学家,,甚至我认为他可能更早的成为大学问家,你可能不信。我跟你说为什么这样,因为一个人他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倒 U 型的,如果学习的时间太长了,学习效率会下降,甚至会干扰你前面学的知识,这是心理学做过实验,所以你学习的时间长,并不能增加你的学习的效率,甚至会让你厌学,甚至让你感受到学习痛苦。但是为什么孙敬能成功?而你家孩子不行,你孩子甭说要投悬梁了,你就让他坐在沙发上舒服的去学,你怎么弄他也学不进去了。所以孙敬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不是因为他头悬梁好吗?事实上他的头悬梁反而会降低他的学习成效。他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是因为他的智力高,先天智力高,我们看前面怎么讲的,年少好学,博文强记,视书如命。什么意思?求知欲强,喜欢阅读,喜欢智力挑战,过目不忘。这不就是先天智力高的孩子标准状态吗?



我们再看锥刺股。大家不要被这些故事所迷惑,你要去让你的孩子试一下,会让他完蛋的更快。我们再看锥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是出名的政治家,年轻的时候学问不深,到好多地方做事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很冷淡,瞧不起他,对他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心要发愤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想睡觉的时候就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腿上扎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醒来再坚持读书。游说列国得到了燕文公的赏识,后来又出使赵国,提出合众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最终组建合众联盟。后来他的人生成就很高,但他肯定是跟他读了很多书有关系的。因为我们说一个人,他的人生经历是有限的,他能认识的人,他懂得道理,那简直太有限了。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没明白几个道理。是源自于他的生存的环境的局限。那要想超越现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读书。所以苏秦找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读书,但是我们看,他为什么后来能成功呢?我觉得跟他读书是有关系的。毫无疑问,因为他要不读书,他不知道学问在哪里,你想跟高人学,你不认识高人,你认识高人不见得会收你。所以重要的东西是跟书上学,抽象的去学习前人的经验。

你说他这个锥刺股有没有用呢?我认为苏秦的锥刺股是有用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受刺激了,他受到一个严重的刺激,就他的精神上受了严重的伤害,这个伤害会导致他快要失去生命价值了。因为他干事干不好,你想想一个成年人做了很多事,每件事情都搞砸,他回家去,嫂子不做饭给他吃啊,觉得你配不上吃饭,然后说了很多伤害他的话。所以苏秦的生命价值即将归零。

我们说这个人的生命价值即将归零,他就没有资格活着了。他没有资格使用族群的资源,没有资格使用部落的资源。他就应该去自我流放或者是自我了断。但是苏秦他不想死,他想活下来,那活下来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在人群中呈现出高价值,你才有资格活着,因为你有价值,你才有资格动用资源。所以苏秦为了活命,他拼命读书,这个是生死存亡的事情,生死存亡和头悬梁的这个孙敬不是一回事。孙敬是因为喜欢,所以她愿意读书,但是还没有到生死存亡的状态。但是苏秦再不读书,再不进步就完蛋了,都他已经被羞辱过很多次了,但是这个羞辱又没有彻底毁灭。他就处在被羞辱,然后有生死危机的状态,同时他又想要改变命运,那么他就选择了读书。然后这个时候你注意,这个时候他读书每一分钟都是高效的,所以这个时候他读书是价值很高的。那这个时候他哪怕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用刀扎自己的屁股,那我觉得这种行为他都是一种快乐,都是一种快感。为什么呢?因为他发现再多读一篇文章,那离成功就更近一步,那我离死亡就更远一步。所以苏秦锥刺骨只有皮肤刺激的这种痛,但是精神上是越来越快乐,越来越有希望。那孙敬其实他也是有快乐的,因为他求治欲强,读书能满足他的求治欲。我们说智力高的人,他有智力挑战的需求,只要他去面对更深刻的问题,他明白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他的智力挑战的需求得到满足,他就得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满意的状态。所以他的头悬梁也能给他带来奖励。



虽然头皮是痛的,但是精神上是快乐的,跟苏秦一模一样,只是他们学习的动机不一样。但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皮肉之苦,但是皮肉之苦已经微不足道了,精神上的快乐远远弥补了这种皮肉之痛。所以头悬梁锥刺股这个事是有用的。但是你必须要注意,必须要符合这个前提。什么前提呢?孙敬是求知欲强,他读更多的书,懂更多的事理,能够给他带来巨大的满足和奖励。那苏秦是因为想要改变命运,那如果你的孩子这二者皆无,他不可能做到这个,如果你让他投悬梁锥刺股,那剩下的全是痛苦。学习的话精神上就痛苦,再加上皮肉体上痛苦,那就是痛苦不堪言,痛不欲生。所以你注意,这两种情况才会产生奇迹。如果没有这些动机,你想让一个孩子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就要去努力学习这个事干成绝无可能。

喜欢请点赞转发关注。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