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初一,现在我看她哪我都特碍眼。
“不顺眼,恨她、讨厌她,从内心深处就不愿意看见她。”
“你讨厌她什么?”
“她不户外、不运动、驼背、近视眼,我看到她都头疼,坐着
吃饭也是弓着背。”

“她这些现状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给她报了舞蹈班。我对她的
学习要求并不是很严苛,我不需要她是学霸,因为我也不是学霸。她像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孩子就可以。可是却养成了一个……我太讨厌这样的孩子了。她心里也不阳光,不健康,也不户外,不运动。我给她报的体能的班。恨不得他们全班都有语数英的课外班,她没有。没关系,我希望你健健康康,站到那亭亭玉立,这点最底线的要求……我特别痛苦。现在她又是我最爱的人。但是现在每次一看到她——我也不想说她,好像我一说就变成唠叨了。我有点逃避。为了不在家影响亲子关系,我宁可出去。现在这么个情况,是我更年期的问题吗?”
“你情绪自律的能力很强,我发现你很了不起。当你发现你很难跟孩子快乐相处的时候,你在自我控制情绪,而不是简单的去实施伤害。从这一点来可以证明你确实很爱你的孩子。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她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毛病?”

“我想过,我也找过心理咨询医生.我觉得是我的问题,可能我对她照顾的太多,我自己也分析不过来。在她小学的时候,周末我就带她,户外、爬山,各种运动带她,我为了让她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在以后的社会里,我不想让她变成一个只会
学习的机器人,她要学会做饭。”
“想法很棒。”
“我的想法很棒,我的理念也很好。昨天我也是没有控制住我的情绪。我为了不打扰她
学习,她自己关着门学,偶尔出来想玩会游戏,我说没问题,我就拿给她手机让她玩了可能 10 分钟,也挺好的。我觉得孩子挺辛苦的,因为她上的是一个
名校,里面很卷,她跟我说,她们班的第一名周末从早晨7点钟开始
学习,一直到晚上 10 点钟,课排得满满的。我就反问她,我说:‘你觉得这样好吗?’她说不好。我说:‘对了,
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希望你有自己的生活,但是该
学习的时候我们要
学习。’她也同意我的观点。可是她转身上楼,就开始拿着电脑看短视频。我昨天晚上我就有一点……,因为到 10 点钟该睡觉了。她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就会带着她做一些体育运动。因为她驼背,我就找体态管理师教了我一些动作,每天晚上我就让她练习,我一看作业没改错,但是已经 10 点了。我说:‘就不写了。你明天自己去跟老师解释,该运动运动,该关灯关灯,该睡觉睡觉。’我还想着她自己定了闹钟,可能想起来补作业。因为她是课代表。”

“这么好。”
“地理课代表,她们学校是挺鼓励孩子的一种教育方式,并不是因为她
学习好才让她当课代表。她们班 30 个孩子,恨不得一半都是班干部。都各司其职,各要承担各自的责任。”
“学校干的不错。”

“对,学校很好。老师都是鼓励孩子,从来没有打压伤害。她们学校的宗旨是不放弃一个孩子。”
“所以他们很像你的宗旨——不放弃孩子。”
“我当时给她选小升初的时候,也是看中学校的这一点,而且我们区平均分第一名。”

“了不起。”
“
中考和高考平均分,但是高分不在他们这。平均分,就说明他们的教育抓得好,平时抓得很好,抓得很紧。”
“抓得不错。”

“所以我就没给她报课外班。你只要把学校的课内的作业,老师讲的搞清楚,学懂了。”
“现在我们继续来专注你具体的困惑。你觉得哪些事情是个问题?”
“自律性特别差。她很容易投入一件事情,比如玩游戏,想玩 5 分钟,结果你要是不提醒她, 10 分钟,、20 分钟投入进去。但我觉得她有双面性。如果
学习学进去了,也会很投入。因为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说得盯着孩子,我从来不盯。我说
学习是你的事情。”

“她到底
学习上也投入吗?”
“我认为她挺投入的,因为我不去打扰她。我对她平时的观察来讲,好像她投入性并不好。如果你做了有错题,你是不是应该把它搞懂或者改错?”
“咱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说清楚。现在又说到错题的问题上来了,咱们到底先解决哪个问题?”

“我觉得自律。”
“什么自律?她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吗?”
“她知道却不做到。”

“那是咋回事?”
“我这就想咨询专家嘛!”
“比如,你明明知道你要成为一个亿万富翁,对你的孩子,对你的家族都是荣耀,但是你咋就不去做亿万富翁呢?你就做了一个普通的工薪的妈妈?你为什么不苦读那些成功学的书?为什么不拼命工作或者拼命
学习?你告诉我原因。”

“可能我对我现状挺满意的。”
“你对你很满意是吧?她对自己满意吗?我觉得她想在班里有话语权,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尊重。想要变得更出色,对吧?”
“对,她有这个想法。”

“她咋不去做?
“我觉得还是能力不够。”
“你有没有观察到是哪方面的能力不够?”

“我觉得她可能不善于思考琢磨这件事。”
“怎么才能让她善于思考和琢磨这件事儿?”
“因为她的语数英,很多人从小学就开始上,她没有。上初一的时候,地理历史那些副科她学得很好,有很多次考的都是班里第一。我说你看你要是跟大家同一起跑线,你是很优秀的,因为大家谁都不会。”

“你觉得她不优秀是吗?”
“现在她语数英差一些。”
“你觉得她语数英还可以更好一点是吗?”

“肯定。”
“你觉得还是她觉得?”
“她也这么觉得。”

“她觉得她语数英应该更好一点。但是她去做了这个事儿了吗?”
“她也做了,她说让我给她找一对一的老师。”
“结果怎么样?”

“结果她受不了。一下子上 2 小时。有 10 次课,她就跟我说:‘妈妈,我觉得我自己可以学。’
“她有没有进步?”
“从成绩上来看,进步的有限。”

“几乎没有是吗?”
“有是肯定有的,但是不像有些。其实我给她请的也是很好的老师。”
“达不到改变命运的程度,是吧?”

“达不到,”
“只能提个三五分是吧?”
“对.”

“这条路显然并不是缺少补课的问题,对不对?”
“是的。”
“你觉得问题是什么?”

“所以我果断给停了。我觉得还是她
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愿不够强烈。”
“找到根源了。怎么才能让她
自主学习的意愿更强烈呢?”
“我也分析,可能是我给她提供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太优越了。”

“你的意思应该让她受点苦,吃点苦头,是吗?”
“是的。”
“那你打算怎么做?”

“像昨天她没有做作业,也没有改错。早晨,她记得早了半个小时在做作业。我说:‘别做作业,你去做饭去,你得给自己做早饭。’因为以前都是阿姨把早饭安排。”
“我打断一下,她写作业你不高兴,是吧?她去完成她未完成的任务,你不高兴,你想让她干另外一件事儿,是这样的吗?”
“对,我是觉得她受不了
学习的苦。”

“她没有说受不了
学习的苦。”
“她该做作业的时候在玩游戏,看短视频。”
“我还觉得你该去当亿万富翁。该
努力的时候,你还在这儿闲聊。你觉得什么叫应该做的事情?”

“学生应该去
学习,她没在
学习,在刷短视频。”
“你的意思,她应该每时每刻都
学习,是吗?”
“我是觉得她至少得完成今天的
学习任务,是我的问题吗?”

“你说的对,她为什么完不成?你有没有想过。”
“因为她抵制不了诱惑,她就想看短视频。”
“她为什么抵制不了诱惑?而别的人能抵制诱惑。”

“因为她自控力差。”
“她为什么自控力差?你继续说。”
“因为她在逃避。”

“她为什么要逃避?”
“她觉得
学习很没意思。”
“她为什么觉得
学习很没意思?”

“
学习和玩比,肯定是
学习要受点苦。”
“那是你的看法。
学习好处太多了,老师喜欢,同学喜欢,爸爸妈妈高兴。
学习好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奖励。你这个看法我觉得不对。如果你都认为
学习是苦的,你孩子觉得
学习是苦的。你觉得她这个想法对还是不对?”
“我应该怎么做?”

“如果你认为
学习是苦的,她就觉得是苦的。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人都要逃避痛苦的。你的孩子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在逃避痛苦,你觉得这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
“应该她不做作业就不做了,是这样吗?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你孩子现在
学习上懈怠,或者是觉得有点难以持续投入更多的专注力,对不对?你把
学习弄得太苦了,她不管怎么做,都不对,你总是在想办法惩罚她,不是安排她做别的事情,就是给她脸色看。语言暴力,表情暴力,你每时每刻都在惩罚她。你想想你的孩子在
学习上不断的遭遇惩罚,她怎么会觉得
学习是甜的呢?你都认为
学习是苦的了,再加上确实她也在
学习上吃了不少的苦头,总是受到各种暴力,她能喜欢
学习吗?她能愿意
学习吗?人对于不喜欢的事情、痛苦的事情,不就是只要没人盯着,都得去逃避?她现在做的所有事情,我认为都是一个小孩正常的表现。如果她觉得
学习痛苦,还越来越喜欢才有病,你说是不是?你觉得是她有病还是你有病?

你把
学习搞得那么痛苦,你还让她愿意做、喜欢、特别自律,你以为自律是在痛苦中形成的?这些观念都有毛病。
你如果想让你孩子在
学习上专注一点,花更多的时间,你能不能让她在
学习上感觉好一点,轻松一点,得到的奖励多一点?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了。你就要想着如何让孩子在写作业或者是认真完成
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奖励,而不是受到更多的惩罚。当然,这个奖励,不是说她要做成功了才给奖励,而是不管她做的好与不好,都要让她感觉我搞
学习这件事情没痛苦,没压力。懂我的意思吗?不是完成了
学习任务才给奖励,这样她永远也得不到奖励。
那就是在她没有完成
学习任务的时候,依然接纳理解她,依然能够让她觉得
学习不痛苦,不会因为
学习而受到惩罚,受到暴力的伤害,不会完蛋。你要给她这种感觉,她才会越来越愿意。比如你天天骂我,难道我还越来越喜欢你?不可能,除非我疯了。”

“对她的要求已经都最底线了,只是完成作业只是改错。”
“你过去的教养方式,让她连最底最基本的
学习任务都完不成。所以你赶紧的改进一下,明白吗?”
“明白。”

“刚才我们说的是解决你孩子在
学习上的一个思路,现在我还想跟你说另外一个事情,你说的改错。这些事情你不要追求完美。如果你追求完美,你的孩子必将在这件事情上付出更多的意志力。她付出更多的意志力,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玩。你在她真正在
学习上获得成功体验之前,要减少对她
学习的苛刻的要求。“
”不改错就不改了,不完成了。是这样吗?”
“对,只要她混的过去。你看我的孩子,从小我就跟他对抗学校的要求,死记硬背的那些东西一概胡弄,我们背一下能磕磕巴巴的就过了。我绝对不会让他多花半个小时背一个字不差。因为你多花半个小时有什么用?一旦考完,永远也记不住死记硬背的那些东西了。我绝不让他在这些无意义的工作上多花时间,因为会增加他的
学习痛苦程度,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自我疗愈,反而没有办法完成
学习任务了。你注意你孩子的情况。当然我没听清楚你孩子是多少岁。”

“初一,十三岁。”
“因为每天求助我们的家庭很多。我们看到的情况就是孩子在小的时候,你对他的
学习要求越严格,越去遵循
学校老师的要求,孩子彻底
厌学,彻底
躺平的概率越大,而且时间越早。当然在小学和初中前阶段,好像看上去我们对他的要求很有效果,经常能够名列前茅。但是这些孩子非常容易自我放弃。所以你一定要小心。你一定不要追求
学习上的完美。老师讲的那些东西,你都不要听。当然,你愿不愿意听我的,是你自己的事情。改错,所有的错题全部改,肯定能增加她的正确率,毫无疑问。但是不能增加她对学问的热爱。这一个我建议你不要去追求。第二个,认真做笔记,不要去追求。第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要去追求。第四,包括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能糊弄就糊弄。因为这些东西是无意义的,只是让你孩子在
学习上投入更多的专注力。
她现实生活得到满足的时间可能越来越少。因为孩子的
学习任务完成的不理想,很多父母就要剥夺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剥夺给孩子爱的可能性。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引发整个系统的崩溃。所以我建议你不要相信他们那套东西。小学老师不会考虑你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初中老师不会考虑你孩子在高中阶段还会不会持续的
学习。高中老师不考虑你孩子会不会终身
躺平。他们只考虑我把你所有的时间占满,把你所有的血汗榨干,你在这个阶段生产出分数。如果你还跟老师一伙,那你孩子就没有路了。现在你孩子已经快没有路走了,她现在已经没有母亲了,你知道吗?你在家里面是一个监工,这个监工发现孩子不能生产分数,不能按她理想的状态生产分数。监工的皮鞭就要抽下去。你没有拿真正的皮鞭,你拿的是语言的皮鞭,表情的皮鞭。你自己问自己,你那么烦你的孩子,看见她哪都不顺眼。其实你就是一个奴隶主,你发现这个奴隶给不了你想要的分数,不听话,什么都跟你想的不一样。所以你就想抽她。”

“现在整的我就很痛苦。”
“当然我说这么多你一时半会也难以真正的接受和改变。”
“我接受,但是改变起来可能还是需要生活的一些细节。但是现在我去包容她,理解她。可是小学和长时间的体制内的教育会不会已经造成影响或者伤害了?”

“已经造成伤害了,你更得改变。”
“我现在周末都是带她出去玩,陪伴她,让她放松。”
“什么叫放松?我希望你能够给你孩子真正的放松是她愿意去玩就玩,她愿意驼背就驼背。你什么都想纠正她,你跟她在一起干的事情越多,她不是越受压力吗?”

“我要是不陪伴她出去玩,她一天都不带出家门的。”
“出去玩肯定是要出去玩。我的意思是什么?你不要目的性那么明确。你跟你孩子之间现在关系
比较紧张,你总是想要塑造她,想要控制她,想要改变她。感觉你们之间没有一点母子之间的亲情、快乐、愉悦、美好。你就被社会绑架了,你变成了一个恶毒的妇人,你不是跟孩子相处,你全部都是为了塑造她。”
“我是想让她亭亭玉立,站的直,坐有坐相。”

“出发点挺好,但是你做的不到位。我给你简单的说怎么亭亭玉立,不是去要求她。当然去跳舞,可以塑造亭亭玉立。但是如果她喜欢,当然没问题,不喜欢就是一个问题。”
“她不喜欢。”
“像你的孩子腰挺起来,最简单的方法用背背佳是一种纠正,是一种管控,是一种约束,是一种痛苦。真正有效的方式是跑步。你去找一下那些体育摄影记者拍的那些照片,所有人跑步都是脑袋仰起来,腰是往后弯的。你去观察一下,跑步的时候,人的姿态腰是向后弯着的,颈椎也是向后弯着的,不是直的。只有跑步是自然的形体塑造。当然,如果你说我想让我孩子背不驼,我就要求她去跑步,那这件事情肯定会失败。所以你的美好初衷要想成功,你必须要想办法让孩子喜欢跑步,喜欢跳舞。不是提个要求,而是你得想办法让她愿意做这个事儿,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的希望。”

“我不是个智慧的妈妈。”
“不是你不智慧。你是过去相信了别人说的那套东西,总想简单的提个要求。现在开始,你要改变一下。”
“我就跟她一起跑步。”

“对了,你让她陪你跑步,跑前跑后,给她更多的口头奖励、物资奖励。而且你要去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少跑一点到慢慢多跑一点,这个过程要变得美好,变得有奖励,她才愿意。包括
学习也是这样,你所有的美好初衷都是可以实现的。但问题是你的方法太简单了。提个要求,她不想干,那就变成否定了。”
“对。”
“好了,你的事情清楚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

“清楚了,明白了。”
“你就要去实践。我建议你一定要去参加一下我们的系统课程
学习,不是卖课的问题。我觉得你可能在家庭教育方面之前没有太多研究。”
“其实我也报了不少亲子家庭的班。”

“我不知道为什么你听了那么多课就不明白,反正我建议你去参加我们的
学习。当然要不要参加是你自己做的决定。反正课程我就建议你学这个,因为这是我们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核心课程,包括 3 个核心训练营。我的意思是,你要想改变命运,就只能
学习,没有别的办法,提升自己的认知。好,就先这样,你去实践一段。”
“好的。是不是下次遇到她不愿意写作业,写不写?不愿意干啥就不干,会不会属于放纵?”
“你这个问题问的好,不管你放纵不放纵,她不想干,都是不会有结果的。你同意吗?你就逼着她去干,她也干不出来,她也干不好。你要逐渐解决问题,让她愿意干,让她相信自己干了有结果。你得具备这样的引领能力,到时候我们帮她走出困境,就不存在溺不溺爱或者纵不纵容了。我们不是说就什么也不干,我们得帮她解决她遇到的问题。但是这有待于你的能力的提高。”

“对,明白。”
“至少目前看来,你不去管她比管她好。你基础能力先提升一段时间再说。”
“好的好的,谢谢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