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尽早学会自主阅读,家长需要做这些事情?
为什么有的孩子很早能自主读书,而有的很难?首先,跟敏感期的发展水平有关系。
阅读有
阅读的敏感期,每一个小孩在某一个阶段都会对
阅读有兴趣。但是如果你错过了敏感期,你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在敏感期的时候,你没有给到孩子足够多的
阅读陪伴和资源,他
阅读的意愿和能力就很难发展起来。所以跟明更期的发展水平有关系。能够懂儿童早期教育的父母,他会抓住敏感期,一鼓作气,让孩子在
阅读这方面进入一个建佳的状态。
第二个,跟一个人的先天智力水平有关。我们的研究是什么?智力超长的儿童,先天智力超长的儿童,他们能够进行自主
阅读的时间更早,关键是他们有更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
阅读给到了他这种成本最低、最容易得到的智力挑战的快感。所以先天智力高的儿童更喜欢
阅读,而且自主
阅读的时间更早,识字的时间更早。所以你们不要轻易相信有的人在传播什么,一定要识字,一定要读书。他的孩子
能干成这个事,不见得你的孩子
能干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有先后之差。他的孩子智力强,所以他的神经系统发育的
比较快,能力强。你的孩子差一点,就干不成这个事儿。
阅读是很重要,但是不见得重要的事情你的孩子就
能干成。其实到了小学低年级的时候,
学习也是这样,拼音很重要,数学很重要,口算很重要,你说重要有什么用?孩子的抽象能力没有发展起来,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再重要,他也干不成。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的了解这些东西,如果你不了解,你就会焦虑,你就会恐慌。
别人的孩子都已经开始读书了,我的孩子还不识字,我的孩子还是傻玩。但是我也不是说不需要读书,但是你必须要搞清楚,每个孩子之间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先天智力高,他就是有超强的求知欲,好奇心,他能够很早就能自主
阅读,你一点招也没有。所以还有一个方面跟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关系,有的孩子会强一点,有的孩子会弱一点,如果遇到家长不肯陪伴,很不愿意让孩子自主探索,为了减少家长看管孩子的麻烦,总是让孩子看个电视,或者总是限制孩子的行动。这个时候求知欲和好奇心就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孩子这方面的意愿就会逐渐下降。最后就变成一个身边所有的事情都跟我无关。那种感觉大家很想象吗?很多孩子到了初高中,反正我就
学习,就
吃饭或者玩,除了这些事,我一概不想,一概不喜欢,跟我没什么关系。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有没有想过电视遥控器,它为什么能隔空遥控电视?怎么我按了按键,电视怎么知道我按了哪个按键?你们想过吗?如果你没有想过,我相信你的求知欲、好奇心是已经很少很少了。这个世界很神奇,有非常多难以靠常识能够理解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知道了原理了,这些神奇的事情就变成了常识。如果你不知道原理,它永远都是个神奇的事情。所以,读书还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我们再来看为什么有的孩子很早就能够自主
阅读,有的孩子不可以。跟现实底层需求的满足水平有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比如我的孩子,他小的时候不都是喜欢到户外去奔跑、跳跃、攀爬吗?不都想在外面疯跑疯玩吗?如果从小是老人带孩子,就会限制他不要到处跑,不要到处爬,不要到处搞,不要到处玩。为什么会限制他?一个是怕他受伤,一个是怕他把衣服弄脏,一个是怕他弄湿了身子,感冒发烧。反正这一怕,冬天怕冷,夏天怕热,还怕蚊子。反正怎么样,就会限制你,有各种爱你的理由。最后,这个孩子是什么感觉?想要到户外去疯玩的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个时候你说来我们
阅读,我们来认字,我们来专心致志的学个东西,就会干不成。为什么干不成?因为他想要到户外去奔跑、跳跃、攀爬的这种早期应该满足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脑子里面想的都是外面去疯跑的需求。你现在是让我坐在这里读书,简直太痛苦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说要听孩子的,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你不满足你的那些需求,是啥玩意儿?你要听了孩子的,他该跑就跑了,该玩玩了,该爬树爬了,该玩泥巴玩了,该玩沙子玩了,该玩水玩了。玩够了,这个需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了。就不必每天都惦记着那件事情了,就可以坐下来看看这个新的世界是什么。
就像没有吃饱的人,你跟他谈诗和远方,他说实话真是有点坐不住,他吃饱了,我们就可以聊点虚无的东西了,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如果一个孩子,他的底层需求没有满足,他是干不了这些事的。读书是一个方面,
学习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他需要被爱,被肯定,他想要玩的需求得到无条件的满足。如果这些都没有得到满足,都被限制。他在
学习的时候也会想着玩,因为他玩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我们说底层的需求不满足,上层的需求就会很难显著的出现。这是马斯洛的需求,从事理论给到我们的教育的智慧。同样,读书也是这样,现实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你想要让他进行抽象的
学习,这个事情确实有点太难。还有个跟父母投入的资源有关。比如我从小每天晚上就给孩子讲故事,我甚至每天都在琢磨,有没有一些有趣的、新奇的书,或者是我有没有想过我如何讲,把这个故事讲得更有趣,讲得更好笑,讲的更有启发性。这些都是父母需要投入的资源。父母干什么?你的精力,你在教育孩子上的投入,到底是投入在什么上方面?当然是在投入构建孩子某种
学习能力的方面。你不光是要去做这件事情,你还得找到一个更有趣的方式去做这个事情,孩子才会愿意干这件事情,特别是在他真正入门以前。当然,一个孩子在
阅读上入门以后,不用你管了,他自己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了。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为什么
自主学习那么重要。为什么我们去教孩子一定要用心?就跟我们做事情一定要用心一样。同样是研究家庭教育,同样是研究心理学,有的人研究了一辈子没研究明白,我认为他就是不用心。当然也不能怪他,因为也许他的其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在研究家庭教育的时候,他也没法沉下心来仔细去想。所以我们说为什么需求满足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专注水平。
又跑题了。父母同样是在跟孩子讲故事的事情上,你讲的有趣,和你讲的干巴巴的,孩子在
阅读方面的兴趣肯定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你的选择合适还是不合适?就像小猪佩奇里面一样,猪爸爸喜欢什么书,喜欢什么混凝土水泥搅拌的技术,你要跟佩奇讲这个故事,讲混凝土的知识,佩奇马上就睡着了。所以选的这本书是不是适合孩子当下的认知,然后讲的这些内容是不是他感兴趣的,这也是一个问题,如果你这个书太简单了,你讲的没有什么启发性,讲的他就不想听,以后慢慢的对故事,对
阅读就没有兴趣了。同样是一个很简单的书,同样可以给他讲出一朵花出来,而且同样的书,你在3岁的时候可以这样讲,5岁的时候可以那样讲,所以父母选对书,以及你讲的好与不好,这个是很关键的。所以你这些事情也没做好,你说这个事情最后他能成吗?大家注意,一件事情成与不成,不是因为你做了,而是你是不是真的想要把它做好,你是不是真的知道如何做好,你是否真的愿意把它做好。如果你仅仅是为了去做了,代表我做了好与不好,那我管它,这个叫骗自己。就跟很多孩子
学习一样,孩子根本就不想
学习,不知道怎么
学习,不爱
学习。你非要让他坐在那里完成
学习任务,你说有什么结果,有什么用?什么用也没有,那就叫
学习造假。但是我们家长安心。只要孩子在做这个事情,都就算是
学习了。我们家长意思,只要我给孩子讲了故事了,我就算尽到家长的责任了。但是同样是讲故事,有的孩子一辈子都不
阅读,但是要我去给孩子讲故事,我的孩子肯定热爱
阅读,毫无疑问,肯定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