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休学与上学之间摇摆不定,这样做没风险,还很有可能成功!
孩子在休学和返校之间举棋不定。如果说孩子想要返校,说明他已经处于一个临界点了,他内心觉得我其实可以去学校了,但是又有一些不确定性。这个时候我觉得可以这样去做,踹他一脚把他踹出去。当然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我们应该是告诉他没有问题,你去了以后觉得难受就回来,我们用一种包容的
态度鼓励他去,也允许他回来,让他去也行,不去也行,这样打消他的后顾之忧。就像我们在网上买东西,如果可以7天无理由退换,我们就买了。如果他去了以后回来不会受难看的脸色,他就去了。只要他回来是自由的,不会遭遇磨难,他就很有可能愿意去。所以,就告诉他没问题,去了以后难受就回来,去半天也行,回来以后不要鼓励他去完成
学习任务。
孩子回来以后,你就跟孩子说
学习太累了,一个孩子不应该这么累,咱们好好玩一把。所以你要让他去了回来也无忧,然后真的得让他多玩儿。因为在学校里面毕竟会受到一些压力,一些影响。他回来的时候,你尽情地疗愈好,说不定明天他又能去了。如果你要鼓励他把
学习任务完成高质量完成。对不起,今天把所有的力量耗尽了,可能他今天晚上就做了一个决定,明天懒得去了,所以你要给他足够多的自由,允许他做任何选择,这个时候他反而有可能会去。
休学其实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对很多孩子来说,她自己也不想选择休学。因为休学就意味着我在一年的时间里面没有希望了。人家天天在
学习,我一年不
学习,基本上已经死定了。所以很多学不进去的孩子,或者是去不了学校的孩子,她也不愿意选择休学。所以如果处于临界点的话,我们就宽松地让他去,不要去管
学习任务,我们要跟老师打好招呼,千万不要提问孩子,不要去问他作业交还是没交。

如果他确实是去不了,不敢去,去了以后很快就回来,然后打死也不想去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天天问他什么时候去上学,你到底去还是不去,他是真去不了。如果一个孩子他去得了,他不会冒着自己前程尽毁的可能性而不去
学习。我们把
学习看得那么重要,他都选择不去,可见他真的是无路可走了。
大家注意休学在家不是
躺平在家,家长要好好地去疗愈孩子,陪伴孩子,重塑生命价值,重新帮孩子找到未来的希望。
父母自身要有远见,要提高自身的认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要不然你凭什么能带好你的孩子呢。现在的孩子的处境跟100年前不一样。100年前的孩子只需要能下地
劳动,能做一般简单的工作就可以了,现在可不是这样的。

现在的孩子必须要有
学习力,但这个
学习力不是学科
学习力,是对规律的洞察的
学习力,而且必须要对复杂的问题有一个基本正确的判断,这些都是需要
比较高的认知基础。而这些认知基础主要是来自于
自主学习和多元的
学习。当然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父母要能看到孩子至少有三条路走,而不是没有路走,你都看不到路,你的孩子就没希望了。他不可能比你更有经验,这是父母必须去提升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