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家长爱生气特别毁孩子,如何减少生气、减少伤害?


家长爱生气为什么特别毁孩子?家长怎么减少生气,怎样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呢?

首先,我们看看哪些事情特别容易让家长生气,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第一,孩子磨蹭导致完成任务的时间变长。比如孩子因为学习磨蹭或者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磨蹭导致很晚都完不成作业,家长守在旁边或者在另外一间屋待着等得特别着急。



第二,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完不成。比如老师要求完成的某个任务,孩子每一次都拖拖拉拉,每次都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当然会生气了。

第三,孩子必须要考到的分数考不到。什么叫必须要考到的分数?必须要考到的分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一个期待。比如我期望儿子要么名列前茅,要么考试成绩达到80分或者90分以上,但是孩子基本上每次都考不到这个成绩。你说你考不好,但你努力认真,我也认了。问题是你考不好,还天天就知道玩儿,那家长也会很生气。

还有一些方面,比如不听家长的话,不按家长说的去做,结果跟家长预料的一样,家长就特别生气。当然,不只是以上列举的这些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容易让家长生气,甚至每件事情都会让家长生气。



在有的家庭,孩子简直就是啥也干不成,啥也干不了,啥也干不好。为什么呢?干了每件事情家长都不高兴,干了每件事情家长都不爱听,这种家庭的孩子简直是没法过啊。大家注意,我把这些事情列出来,你先对号入座一下,回头我们再来看怎样让家长不再为这些事情生气。

生气的言行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这是很多家长没有想过的问题。他们只是觉得你做不好,该挨骂该挨打,那不是正常的吗?我不骂你,我不打你,那你怎么知道什么是好的呢?注意,有的家长只会一种方法,只会骂、只会打、只会督促、只会批评、只会纠正。难道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吗?难道这种伤害的模式真的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吗?不见得吧。反而是那种不被骂不被打的孩子,他很多方面做得还可以。而经常打骂、经常批评孩子的家庭,孩子根本就好不了,哪方面都好不了。所以越是使用伤害模式的家庭,孩子越好不了。

家长为什么会生气,当然是要给孩子一种震慑的力量——让孩子害怕,怎样才能让孩子害怕呢?当然是使用暴力了。有三种暴力家长最喜欢用,第一种是语言暴力,第二种是表情暴力,第三种是行为暴力。我们讲过那个11岁的男孩儿从24层楼跳下去,原因在于班主任在学校一天的时间里对那个男孩进行了四次语言的暴力。男孩的遗书明显地写出了班主任周某使用暴力,这就叫语言的暴力。跟语言暴力同时存在的还有表情的暴力。什么是表情暴力,一脸的鄙夷,一脸的看不起,一脸的蔑视,就叫表情暴力。还有一种行为暴力,很显然,咱们讲的那个11岁男孩儿,班主任没有使用行为的暴力,他没有推孩子,也没有打孩子,他使用的是语言暴力和表情暴力。大家注意,语言暴力和表情暴力都是暴力,但是很遗憾,导致男孩自杀的责任非常明确,是他的班主任,但是居然没有立案,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语言暴力和表情暴力不属于法律认定的暴力。当然我不太精通法律,所以我搞不清楚这两个行为在法律里算不算暴力行为,但是从现实生活来看,语言暴力和表情暴力的杀伤力不亚于行为暴力,所以生气的言行实际上是一种暴力行为。



家长生气,孩子为什么怕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存。家长生气就在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我不爱你,你是不值得我们爱的孩子,所以我随时随地会抛弃你。如果你再不听话,你再不按我说的去做,我很快就会抛弃你。这实际上是一种父母不爱孩子,想要抛弃孩子的一种宣言。所以家长生气的言行,是通过胁迫的手段来逼迫孩子听话,逼迫孩子就范,这是一种暴力,以抛弃孩子来威胁孩子。孩子因为害怕被你抛弃而活不下来,他就只好听你的。

其次,家长生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不好事儿。家长偶尔生一次气没事儿,但是如果一个家长每天都生气,这问题就很大,每天都生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不好每一件事。大家注意,如果我偶尔做不好一件事情,那我可以把它归因于运气不好或者是别人不好,但是每件事情都做不好,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啥也做不好,那我啥也做不好,我不就没有资格活着了吗?那我不就是没有价值的人吗?所以家长每天生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事儿也做不好,然后他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孩子没有资格活着,没有资格取得成功,他慢慢地就变得胆小、敏感和脆弱。

那你说变成这个样子,有什么坏处呢?坏处太多了,无法专注于自身的成长,无法去面对有挑战的事情。这种孩子是什么表现呢?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困难就逃避,不敢去探索未知的事物。你想想这样的孩子,他不停地退缩,不停地逃避,他能成功吗?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无法专注,无法面对挑战。



当然,我说的是大多数孩子遭遇了父母的情绪化或者发脾气,会变成这个样子。但是也有个别的孩子越挫越勇,他有强烈的求生的欲望,那是极少数,咱们不讨论,我们只讨论绝大多数的孩子,我们讲的是普遍的规律。

每个想要做智慧父母的家长,必须要学会一种基本的能力,就是不断地追问自己。我们来看看家长为什么爱生气,你说当然是孩子没有做好了。但是为什么孩子做不好你就要生气呢?

首先,因为你对孩子的期望没有得到孩子的满足。孩子没有做到你的要求,所以你就生气。那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对父母也有期望呢?孩子对父母的期望如果父母没有满足,孩子是不是也会生气?现在你是不是明白了为什么很多孩子也爱生气,也爱发脾气,也非常容易情绪化?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的孩子没有满足你,你可以生气,可以用语言暴力、表情暴力、行为暴力对待孩子。如果孩子对你的期望你没有满足他,他能用语言暴力、表情暴力和行为暴力来对你吗?他不敢吧,对不对?所以从整个事情来看,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是以大欺小,以强欺弱。



其次,因为你对孩子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你的生命价值就遭遇了挫败。因为你觉得孩子应该这样,但是他居然没做到。你内心感受是“糟糕,我的生命价值下降了,我未来的生存受到了挑战,我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本质上来讲,每个人的情绪化都是因为自己的生命价值遭遇挫败,遭遇打击,遭遇降低。因为自身的生存希望变小了,所以才会焦虑。当然这种焦虑也有好处,不完全是坏处。当我们遭遇挫败以后,感觉未来要失控、要完蛋,就会通过情绪化的方式来震慑对方,让对方做出改变来满足我的期望。

如果我的期望是合理的,是符合规律的,那么我通过生气让孩子做正确的事情,会有好的结果。如果我的期望是不合理的,就会得到糟糕的结果。而期望是否合理,是有基本的法则的。

首先,我们要降低要求和期望。比如说我总希望我的孩子名列前茅,这个期望当然是为他好,但问题是我每次期望孩子都做不到,那我每次都会很生气,我一生气孩子就害怕,然后他的生命价值降低、自信降低、专注程度降低,他遇到困难就退缩,那不就更糟糕吗?既然我这样做不会得到想要的好处,只会造成伤害,我干嘛还要去做呢?所以你要降低你的要求和期望,比如说我以前希望我的孩子名列前茅,现在我只希望让他刚好及格就行了。很多聪明的家长其实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一个不断降低的过程。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希望孩子考清华北大当科学家,慢慢的期望老师不要告状,再慢慢的就希望孩子能够坚持上学,再后来就希望孩子能够心理健康,最后就希望孩子能活着。这就是智慧的家长。这样的家长降低了期望,可以减少自己的压力,减少对孩子的伤害,这也算是一种策略,但并没有真正去做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事,但是我们今天只讲家长如何少生气,如何减少要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如何把孩子培养好,咱们以后再讲。如果一个女家长对一个男家长经常发脾气,那也需要对男家长降低要求和期望。所以一个人爱生气,就得整体降低你对别人的期望。



第二,你要看到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才愿意满足你,才愿意为你而努力。古人有人生智慧士为知己者死,女人为知己者而装扮,我们也听说过高山流水的故事,所以我们要去做孩子的知己。你看到孩子的需求,你不去满足他的需求,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你情商那么低,孩子怎么愿意跟你合作呢?怎么愿意去满足你的需求呢?所以家长要学会做高情商的父母,你去满足孩子需求,孩子才会满足你的需求,这叫礼尚往来,互相结交。你需要看到孩子的需求,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这就是做高情商的父母。关于高情商的父母,你可以去系统学习一下智慧父母高情商课程。

第三个方面,你还需要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我有价值,我才不会担心我的孩子会失败。我这么高的智商,我这么个好的育儿水平,我的孩子怎么会失败呢?不可能的。所以你对未来要有信心,对人生要有信心,对自己要有信心,你才不会轻易的慌张,才不会轻易地使用生气、发脾气这一招。我们说这种使用暴力逼迫孩子,属于拯救孩子生命的最后一招,只能在生死存亡的时候使用,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所以你要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让你自身不恐惧未来,不害怕不确定性,这是父母必须要做的修炼。当然你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你对未来才会有更多的自信。提高认知水平也属于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这个范畴。

最后,如果你在短时间内无法自控你的情绪,你就是忍不住要骂人,忍不住要给孩子脸色看,那你就要做一个决定,在你无法自控的时候离开现场,这需要一个前提能力,就是觉察自己正在情绪化。当然,你还需要多学习合理的信念系统。什么叫合理的信念系统?比如说我孩子这次考试没考好,又不影响高考,只是证明他在过去这段时间学习的专注水平不太好。他的学习专注水平不太好,可能跟老师讲得很糟糕有关系,可能跟春困秋乏有关系,可能也跟我和孩子的妈妈最近经常吵架,导致孩子情绪不好有关系……你要有很多很多合理的信念系统来解释孩子现在的状态。



如果你解释不了,只觉得“孩子没考好,期末考试就完蛋了。期末考试完蛋了,那升学考试完蛋。升学考试完蛋,高考就完蛋。高考完蛋,那人生就毁了。”你这么想,证明你没有合理的信念系统,没有正确的学习观,那你当然会经常生气了。

只要你明白并做到以上几个方面,你一定会少生气,孩子一定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专注于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去对抗你的威胁,对抗你的情绪化。关于“家长爱生气,特别毁孩子,如何才能减少生气?如何才能减少伤害?”我就分享这么多,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错,对你很有启发有帮助,请点赞、转发,关注,点头像购买陶老师课程。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