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有个家长说鸡娃不是不可以,那应该如何正确的鸡娃?


鸡娃应该这样,鸡做对了才真有用。

首先鸡娃的鸡就是错的,你说的鸡是外力的作用,所以外力的作用是不可能唤醒一个人的潜能的。你靠鸡是焕发不了一个人的潜能,鸡娃不是不可以。这句话是谁得的结论?这种话题你首先得看他鸡娃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是名校和成绩,绝对是无意义的。我说的无意义不是成绩没有一点作用,或者名校没有一点作用,我说的是学习成绩和名校不能成为唯一的目的,而且学习成绩和名校不是一个儿童真正的需求,所以即便达成这个目的,也不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人生奖励,所以它是虚无的。

我们对这个目标说的更深刻,远远超过了大家的一个简单的设想。所以你到底鸡还是不鸡?你到底鸡的是什么?如果你鸡的是孩子的禀赋且能焕发,那当然是可以的了。但也不是用鸡的方式好吗?我们说唤醒孩子的潜能,是要给他搭建进步的阶梯。



学校老师给孩子搭建课程学习进步的阶梯,家长给孩子搭建心理能力发展的阶梯,许多生活中关键能力,比如高情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阶梯,这叫搭建阶梯。如果我的孩子是个鸡娃、小鸡娃,我给他搭建的阶梯就很小。如果我的孩子能力、学习能力超强,我给他搭建的阶梯就很高,我把台阶给他搭好了,他自己就上去了,我还急什么?如果我搭的台阶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他根本就上不去,你怎么鸡也鸡不出来呀,所以,好孩子不是鸡出来的。

好孩子是通过搭建进步的阶梯,孩子自己就上去了。进步的阶梯,既有认知的阶梯,也有心理的阶梯,还有情感能力的阶梯。父母对于孩子起什么作用?不就是投入必要的资源吗?必要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心理资源。陪伴就是提供心理资源,找到孩子最近喜欢玩的玩具,这就是物质资源,你给到孩子探索的自由,这就是空间的资源。父母要给到孩子的,是孩子需要的资源,而不是给到他你认为重要的资源。而我敢保证,绝大多数那些鸡娃的孩子,他们给到孩子的是他们认为重要的资源,而非孩子下一步进步所需要的资源。

你说谁的进步大,谁的成本低,谁能够自动化的进步?这个结果你们自己想也想得到。是不是鸡娃?不是不可以。这句话我首先是不是很同意,谁说可以积娃了?再说你鸡娃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是正的,可以去干一下。目标是反的,你永远也不要干。



如何鸡也是个问题,你到底是索取孩子的付出,还是为孩子付出?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最近发展的阶梯,这是需要父母去研究、父母去创设的。而普通的家庭是什么?我给孩子提个要求,我给孩子报个班,我就躺在那儿看手机。当然,有的父母也很辛苦,送孩子去很远的地方上学,风餐露宿,你付出的方向错了,方法错了,你就算是饿其体肤也没有结果,所以鸡学问很多哈。我就讨厌“鸡”字,实际上赶着孩子去干一件事,摁着孩子的头去吃米。这个词语,我看上去就反感。

陶行知,他在他的师范学校给他的学生们讲课。有一次他捉了一只鸡,拿了一把米,说问大家,他说怎么能让鸡吃米吃得更快,吃得更欢呢?他就做了一个实验,摁着那个鸡的头让他去吃米。鸡死活不吃,拼命的挣扎。陶行知就把这个鸡放开,把米往地上一撒,这个鸡就自己去吃米了。你不用去摁着他的头。<陶行之在讲什么?陶行之在讲你要顺从天性,你不要使用暴力,不要强迫。你只要顺从天性,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做了,可是如果你不了解一只鸡它吃米的习性,你却想要去摁着他的头去吃米,这事就干不成。很多鸡娃的父母摁着孩子的头去吃米,干不成。

我们新式教育干的是什么事情?顺从天性。孩子饿了就给他米,渴了就给他水,无聊了就给他挑战智力的内容。你满足孩子的需求了,他的精神能力就会发展,他就生活在一种快乐和愉悦中,他对未来就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如果他生活在痛苦中,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要逃离痛苦,唯一的想法就是要爽一把,那就没有无限可能性了。只有一个可能性,他就是疯狂的拾起他缺失那部分东西,而不是放眼看世界,放眼看未来。一个人疯狂的拾起他缺的那个东西,而别的孩子在看世界,在追求无限的可能性。你觉得谁走得更远,谁站得更高?所以那些鸡是没有用的。



如遇家庭育儿困惑,可私信咨询陶勇老师。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