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当孩子的需求满足不了时,父母如何应对?


“孩子的需求不能拒绝,实在满足不了怎么办?”

“如果是孩子的需求,而这个需求不会显著的伤害别人,不会显著的伤害自己,这个需求就应该得到满足。我说的是应该得到满足,但是不代表都能得到满足,有些需求是满足不了的。你的孩子有些需求,即便你真爱她,真想满足,但真满足不了。有没有这样的需求?”

“有。”



“你觉得哪些需求有可能满足不了?”

“我举一个例子。我的孩子在上初中的时候,初一下半学期,有一次要想留长头发,想烫头发。那个时候开始特别关注外表。学校里有规定,留长头发,想烫头的愿望肯定满足不了。像这种事情就没办法满足。”

“孩子会生气吗?”



“生气。”

“怎么办?跟你吵。如果不被满足,他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怎么办?”

“那个时候孩子在说发型的时候,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又是各种的抱怨、吐槽。”



“对,又回到学校的不合理的要求了。”

“对,‘哪有这样的学校啊,这什么臭学校啊……’怎么着,一连串的所有的东西。”

“ ‘为什么别的同学都不抱怨,你又开始抱怨呢?’又回到那个循环了。”



“太了解我们家长了,标准答案。”

“这个需求真满足不了。这不是我们父母满足的问题了,而是学校满足不了。过不了学校过这个关。所以有些事情我们父母是想要满足,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况下你又满足不了,孩子又很抱怨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同理孩子、同情孩子,用我们课程当中幻想的方法,我们来满足孩子,感同他的感受。“



“对,这种情况对很多家长来说简直没有办法解决的。”

“其实解决方法也很简单,还是要看到孩子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校不同意。这个时候他肯定很失落、很沮丧,甚至有点痛苦。那个时候一个沮丧、失落、挫败、痛苦的孩子,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需求,这个新的需求就是希望别人能理解他,希望别人能安慰他,希望别人能真正的跟他感同身受,一起骂一下学校。

这个时候确实是我们父母需要一点基本能力。你需要看到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他出于什么样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背后他会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去满足他情绪背后的需求就可以了,而不是真的满足他要烫头发这件需求。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去解决他的沮丧,那种很愤怒的需求就可以了。这个时候我们看见的是孩子的沮丧、痛苦、愤怒,那我们就去跟他共情。



什么叫共情?孩子很痛苦,我们要去证明我们能理解这种痛苦。怎么证明你能理解,你就得变成跟他一伙的。这是我们陶老师课程当中的一句非常经典的:永远和孩子是一伙的。一块来吐槽学校。只有一起吐槽,才证明你跟他是一伙的,他的痛苦就减少一半了,他的情绪问题就得到解决。

所以,满足不了的需求,仍然需要通过理解、接纳,用幻想的方式来满足,不能直接否定。如果我们又去说那句话:‘为什么别的同学不抱怨,就你一个人抱怨呢?’如果你还这样说话,那冲突又发生了,所以不能直接否定。“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