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孩子不能融入环境的问题成因精准解读及解决方案支招


17岁的孩子不能融入环境怎么办?一个孩子在社会上不能融入环境,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他无法使用广泛的社会化资源。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他对社会化关系是极度依赖的,原因在于家庭的资源太少,不足以支持他未来获得可靠的成功。他必须要建立起广泛的社会化连接,才有希望使用到社会化的资源。所以当一个孩子不能融入的时候,他就会退缩,他会判断自己没有希望,不用折腾了,直接打道回府得了。

所以17岁的孩子如果不能融入环境的话,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即便别人不怎么说你,不孤立你,甚至不说一个字,你都觉得自己很可耻,都想要退缩。当然,实际上从现在的生存环境来看,其实我们不进行社交,不社会化也没什么问题。因为现在我们足不出户就能遍知天下事,一个人在家便能进行大部分的远程工作。所以从时代的发展来看,这件事并不要命,但因为人的心理机制是形成于几百万年以来的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人合作狩猎、战斗,然后生产,所以我们的心理机制来源于几百万年的积淀,不会因为最近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心理机制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就会觉得不社会化没有什么问题,不会这么觉得的。所以孩子仍然会焦虑恐慌,包括家长也会焦虑恐慌。我的孩子没朋友,那可是个大事,工作以后很多活动就无法完成。

其实问题不是很大,但是进化的思想或者说基因带有的决策会告诉我们这件事情很严重。怎么办呢?首先,这个孩子基础能力不够,就是他与人交往的基本的能力不够,这个能力我们说叫社会化交往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够自如地应对社会化交往的各种问题,我们认为这个孩子的情商比较高,或者叫人际智能比较强,这个能力有一部分来自于天赋,每个人都有一些,但是有些人更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后天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模仿。



你问一下自己,我的孩子在从小长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从家人身上学会去爱一个人?有没有从家人身上学会接受不同的思想和对待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做事的方法,也就是说他能不能接受不同。如果他不能接受不同,只要别人做的事情跟他想的不一样,他就大发雷霆,恐怕他大概率也学不会去接受不同。也就是说如果他生存的环境中没有看见过理解、宽容、无条件的爱,那么他大概率也学不会这套社会化交往的基本的能力,因为没见过,所以也不知道居然还有这样的好处。在一个爸爸妈妈天天吵闹,谁的拳头硬,谁的声音大,就听谁的的家庭中,孩子学会的不可能是高情商的理解别人需求、满足别人需求、成就对方的法则。

一个孩子不能融入集体,除了基本的社会化交往能力有很多缺失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生命价值比较低,他自身脆弱敏感。我小时候就是这样,我小时候最羡慕最崇拜的人是我们班上那些会说话,能呼朋唤友,能跟男同学玩到一起去,跟女同学也能正常交流,甚至能够迅速地建立起某种关系,跟老师也是应对有余的男同学。我觉得我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那种境界。其实现在回想这人不就是脸皮厚吗?不就是说错了不怕被骂吗?但是他确实是有一些说话的水平,确实是有一些应对自如的水平。所以我小时候就是生命价值很低,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别人主动跟我示好,可能我都会退缩,别人主动邀请我参加一个活动,或者邀请我去做一件事情,其实这就是我们建立连接的一个过程,可能我都会觉得我怎么能做好这个事情,万一我搞砸了怎么办?干脆不要做。所以我就说我很忙,其实就是害怕做错,害怕做得不好,被别人嘲笑。为什么?因为我生命价值低,做错一次就更低。我本身就很低了,更低那不就要完蛋了。所以生命价值低的人,也会逃避人际交往。

生命价值低的人在跟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处于一个不平等的状态。什么叫不平等状态?他要么就去讨好别人,要么就退缩,处于这种状态就根本建立不起连接。我们说人和人之间要有交情,这个交情就靠礼尚往来,经常一起出生入死建立起来。你什么都退缩,怎么可能跟人建立起这种出生入死的关系呢?所以建立不起来,就更躺平,更退缩,更宅在家里了。



所以一个孩子不能融入集体就是两个原因,一是从父母家庭中没有学到,第二是他生命价值低。怎么解决呢?那就得把这两个问题补上,不补上,有钱也解决不了。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穿名牌衣服?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大手大脚花钱?本质上来讲就是没有人际自信,靠钱来装裱自己,证明自己有价值。我个人觉得要改变没有太多的捷径,当然你可以跟他讲一些交往的法则,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确实是生命价值低,确实没有从父母身上体会到爱一个人、接纳一个人的那种感觉的话,你就专门给他讲我们高情商的方法,他也就是知道,不见得能做到,当然可以试一下。更重要的解决方法是父母要呈现出高情商的相处模式,然后重塑孩子的生命价值,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生命价值高的人。

你说陶老师讲家庭教育,那肯定是国内一流,国内一流是有价值的,对不对?所以我不怕讲错,我觉得我讲的是对的,你们爱听不听。这个时候我就不用去讨好别人,也不用担心自己这没说好,那没做好,我也不需要去穿几千块钱一件的衬衣来证明自己很厉害。所以就看你需要什么,你就去补什么。

所以这样的孩子我们建议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庭中父母要改进,学会爱,学会理解不同、接受不同。另外一个方面要重塑孩子生命价值,让他跟别人能够平等地交流,让他不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要不然他总是讨好或者逃避的状态,他永远也融不进去。



喜欢请点赞、转发、关注,点头像进去找专栏和橱窗购买陶老师课程。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