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孩子拥有
学习动力,有几条路径,你想让孩子从哪个路径突破,看孩子目前的状态,当然从所有的方面整体的发展那再好不过了。
首先,最差的方式是不能完全长期持续发生作用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在
学习方面得到奖励
就是让孩子在
学习过程中得到奖励,包括获得学业成功体验、得到父母的认可等,这是最简单的方式来获得
学习动力。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
学习方面给孩子肯定支持孩子就能获得动力。

但是这个动力是基于外界刺激的,就是说你肯定他了,他就有动力,你不肯定他,他就没有动力,你奖励他了,他就有动力,你不奖励他,他就没有动力了。所以这个动力它是不可持续的,但是它是见效
比较快的,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讲特别有效果。
其次,帮助孩子建立
学习目标
比如说他想要考多少分,或者是他想要考什么样的学校,就是有一个明确的
学习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计划,没有计划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所以目标是很重要的。

虽然这个目标在陶老师看来也是不值得去追求的目标,但是很多孩子,包括很多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他们都是靠一个考多少分或者考多少名次,或者考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来支持他们走到了高考。虽然这个目标还是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比如,等高考结束,当初的分数、名次、
名校的事情逐渐失去意义,因为只有在高中阶段,家长和老师都会以
名校作为一个激励目标,一旦这个阶段过去,目标也消失了以后,很多人就陷入了一个空心的状态。
最后,构建
梦想与目标。要让孩子明确他想做什么人,想做什么事儿,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想做什么人,想做什么事儿,这不是孩子基于对未来的恐惧而做出来的。假如一个孩子他设定高考目标,或者是设计考试分数的目标,他这个目标很有可能是基于一种恐惧的状态下做出来的,他觉得我不考上这个
名校我就完蛋,我不考这个分数,我以后找不到工作,所以他这个目标虽然有了,但是它是基于一种恐惧做出来的,这是有伤害性的。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想做什么人想做什么事儿,这个目标是他自己想做的,是他真的热爱的,不是基于一种恐惧,而是一种创造,一种对未来的希望。
所以在他真正成为这种人,真正干成这个事儿之前,他就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每付出一分,离人生目标更近一步,这就是源源不断的奖励。

总之,要想激发孩子
努力学习的动力源,就是帮助孩子构建
梦想和目标,而
梦想和目标真正的表现是他想做什么人,或者是想做什么事情。而且他想做什么人,想做什么事儿是基于孩子的
禀赋和热爱,而不是基于某种恐惧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