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孩子与老师同学关系都不太好,经常性的请假,能做些什么帮助到他?
高中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家长要不要插手。
家长说:“孩子高三住校,男孩儿,老请假,不想去学校,师生关系不好,
情商低。”
那这个孩子在学校里面待着太难了,相当于他没有办法在学校跟同学建立起可靠的连接,跟老师的连接也不好。因为他在学校里社会化连接不好,所以按我们的理论,他是没有资格在学校这个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因为社会化的连接能够给孩子未来成功无限多的支持,如果他在这个环境中不能建立连接,那么他就会逃离这个环境。因为这个环境对他无意义,他无法从这个环境中获得支持,获得未来成功的希望,他没有资格使用这个环境中的资源,那么他必然就想逃离这个环境,你鼓励他坚持下来也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你让他回家也没有什么用,回家他又不
学习了。所以不管回家还是不回家,孩子这个样子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希望。所以要尽快去解决他无法跟社会建立连接这个问题。
从我们过去的经验来看,一个孩子如果无法跟自己的父母建立起可靠的连接,那么他大概率是不可能跟社会建立起可靠的连接的,这个因果关系是非常显著的。如果一个孩子有一个焦虑不安的、而且还强势的母亲,或者是有一个缺位的父亲,或者是有一个经常对他实施批评、纠正、否定、打骂、挖苦的父母,或者他早期有被遗弃的经历,那么这些行为,这些人生的经历都会导致他跟父母的连接是不可靠的,是几乎断掉的,甚至还有伤害的。
父母的连接不能可靠的建立,这个孩子就没有用,就不可能拥有基础的社会化能力。没有基础社会化能力,就不能建立可靠的社会化连接,那他就没有资格使用社会化的资源,他没有办法在这个环境中待下去。,一个人如果在社会化环境中待不下去,那么他基本上就会自我否定,自我攻击,很容易自我放弃。

当然也有少数人能够在这种环境中,在逆境中生存,或者是寻找自己的生存策略。比如我在青少年阶段,也是没有
朋友。但是我至少听话,至少我通过听话能让老师还跟我保持一个
比较信任的关系。我听话、不惹事,所以说我有我的应对策略。通过听话,同时我还沉迷于读书,沉迷于某项技能的研究来逃离在现实社会跟我们的同学很难建立连接这个事实。因为有通过沉迷于某件事情的研究,让我忽视了我在社会化环境中没有建立连接这个事实,所以我就忽略了痛苦的存在,假装无所谓。其实这个假装无所谓是通过别的方式来获得某种快乐熬过了青少年阶段。
如果少数人拥有某种应对策略,他可能能够挺过来。如果他没有找到一种能够帮助他的应对策略,他很有可能就会逃离。回到家庭,也会持续的自我攻击。最后直到他彻底相信自己没有希望。
所以我们要尽快去重塑他的生命价值,尽快重建他跟父母的连接,尽快看到他未来成功的希望,或者是尽快找到一件能够给他带来快乐的事情,能够给到他暂时的生存价值。哪怕是沉迷一件事情,来度过这一段时间,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直到他生命价值疗愈的越来越高,直到他在生活中找到了自身的生存价值为止,这个时候外在的东西可能就不是特别的重要了。或者是当他跟父母的连接达到了一定可靠程度以后,他就有基础的能力去重建新的社会化关系,那个时候再转一个学校,或者是让他去另外的机构上课都是可行的。但是这些基础能力建立于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