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思维教育官网

家庭教育之十万个为什么: “为何两岁半是儿童的第一个叛逆期?他们到底想争取什么?”[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两岁半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家长需要知道这一点。那什么叫“叛逆期”呢?就是孩子的很多行为与家长希望的不太一样。比如:这个阶段的孩子,很有可能会说:“我要什么,我不要什么”。我小女儿学会的第一个词语就是“不要”,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学会的,反正她明确表达的第一个词语是“不要”,而不是“爸爸”、“妈妈”。可见小孩不是从两岁半开始叛逆的,而是有意识能表达以后,就很想说“不要”。当然两岁半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什么了?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就会明显表现出跟以往不一样?首先两岁半儿童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形成,基本能表达自己的需求了,“我饿了,我要吃饭,我不要睡觉...”。或许孩子在两岁半、两岁或者一…

价值观扭曲的家长是无法疗愈好厌学的孩子的!!正确的方向并非以返校为目的,希望到底何在?[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辍学孩子回学校就万事大吉了,价值观扭曲的家长根本无法救孩子。儿子初二厌学,我学习有半年多了,各项课程也都报了,发现我越来越理解孩子,让孩子越来越想在这种理解下,随着自己的心性看手机、看小说而不去上学,目前有两周没有去上。昨天爸爸没有上班,在家跟他讲了不少,孩子嚎啕大哭,就是不说自己内心的委屈,正面价值感的提升,我把握不准,不知是溺爱还是真爱。 孩子去上学了,这只是表面,你自己都已经判断她厌学了,厌学的孩子就是不肯花时间也花不了时间在学习上,无法专注,无法高效,有点空就想疗愈自己。孩子厌学的问题要解决,你说现在越来越理解孩子,允许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这是好事儿。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的孩子饿…

先完成作业再玩真的好吗?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业成功方法?[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先完成作业再还是先完再完成作业? 标准答案在这里。家长说小学一年级能作业做完了再玩吗?这个要分情况,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是快乐的,是自由的,是放松的,是开心的。那我觉得他回来先写作业没问题。但是你的孩子如果在学校受的限制太多,然后学习太难,回到家好不容易有点自由,你都不让他松口气。那我觉得他大概率写作业效率很低,比较磨蹭,然后会觉得学习越来越痛苦。所以这种事儿没有放置四海皆准的一个标准,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我的孩子放学回来,咱们得好吃好喝好玩够了。糟糕还有作业没做。那你说怎么办?那就赶紧写,我们家就是这样。原来写过一篇文章,换一个态度,孩子未来有天壤之别…

底层思维读书会:古有吕蒙手不释卷今有躺平者手不释机,区别在哪里?[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古有吕蒙手不释卷,今有躺平者手不释机”,两者有何区别? “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源自于三国时期的一个小故事。吕蒙是吴国的一个大将,就是后来白衣渡江偷袭关羽,成功的把关羽打败了的名将。孙权是吴国的国君。有一天孙权跟吕蒙讲:“你带兵打仗要多学习,有好处。”吕蒙说:“我军务繁忙,恐怕是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去研究学术,我只是让你读一下书,没有让你搞清楚书中的事情是怎么来的,怎么回事,你只需要读一下书中在讲什么就行了,懂得经验教训便罢。你说军务繁忙,难道你还能比我更忙吗?我小时候就读《诗》《书》《礼记》《左传》,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还有各家的兵书,觉得自己大有益处,像你这…

孩子对于死亡话题有“焦虑”的情绪,为何我会说这正是哲学启蒙的关键期,父母该如何做?[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孩子对死亡话题有焦虑情绪,聪明的家长会抓住这个哲学启蒙关键期。初二男生问有死亡焦虑症怎么化解? 那这个是个无解的谜题,这个跟杞人忧天一样,有一段时间会陷入宇宙无限大,既然它无限大,那宇宙的外面又是什么?有时候陷入死亡的一个轮回里面,既然要死亡,何必活着。我觉得这是孩子的哲学启蒙的时候对不对?那怎么化解?你能化解吗?你能说我们宝贝你不会死的,你能通过讲道理化解吗?没法儿说,说不明白,因为每个人都会死。这是一个哲学启蒙,那你就鼓励他去探索哲学问题。不是死亡的问题,他也不是焦虑,他就是一个思考哲学的问题。而且这种问题它不会太早的时候出现,又是一个抽象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恰好是你孩子…

五岁孩童练习钢琴两个月说啥不想去,是否坚持?如果坚持父母要做到这几点[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五岁娃练两个月钢琴就死活不去了,是否坚持?孩子 5 岁多,女孩,刚开始练琴两个月还坚持,现在说啥都不想练了,只有催着她去或者老师说奖励小礼物才去。 我觉得不应该再让孩子练钢琴了。很显然你没有听我讲如何培养孩子一个乐器,很显然你可能也应该没有听我讲梦想和目标的课。我在梦想和目标里面讲清楚了,我如何给我儿子埋下音乐的种子,我也讲清楚了为什么那个时候去学音乐是更好的时机,我也讲清楚了如果让你的孩子在音乐上面真正入门,这个过程应该是什么样子?但是好像你对此没有什么概念,说明你没有去看陶老师的短视频。陶老师的短视频现在至少有 300 个,涉及到早期教育、艺术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学科教…

有择校想法的家长进来看看,最简单最透彻的底层逻辑分享给您,一听就明白![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初中择校需要学习奥数、文言文考试,离家住校。家门口学校据说学生生源都差一些。孩子资质比较好,怎么选择?” 你的孩子能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不要为这件事刻意训练。我认为刻意训练都是造假。比如说,你的孩子通过艰苦卓绝的学习考上了初中名校,但是他进去以后发现跟不上。为什么呢?人家智力水平高,人家从小就有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的铺垫,你家孩子没有。这个时候他就很困难。之前为了考这个学校,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拼命是可以的,但是这不能成为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持续的状态。他很快就会发现力不从心,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希望。 他的成绩跟普通学校的孩子比起来还是可以的,但是在那种学校里面比起来是不行…

家庭教育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不要砸锅卖铁的养孩子?[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砸锅卖铁为孩子真没必要。砸锅卖铁是一个经济活动,要付出很多努力。其实砸锅卖铁本质上并不是真的砸锅、真的卖铁,实际上指的是父母做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让我们精力耗尽,让我们家财散尽。我们把这些事情理解为砸锅卖铁。 但是养孩子是一个跟智慧有关系的事,不是一个体力活,也不是金山银山就能堆得出来的。如果金山银山就堆得出来一个成功的孩子,自古以来那些成才的人不都是富家子弟了吗?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一个孩子能不能成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父母所做的事情也就是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起不到唯一决定的作用。 养孩子不是把孩子送到清华、北大、耶鲁就叫成功。而且能送进清华、北大,靠他的本事送进去,也不…

家庭教育之“十万个为什么”:为何厌恶学习是最好的选择?[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孩子厌恶学习了,很可能是最好的选择。首先厌恶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厌恶?厌恶到底能解决什么?科学育儿底层思维一直强调:人类的每一种情绪,每一种本能都在解决一个生存问题。那人的厌恶情绪在解决什么生存问题呢?人的五种情绪,要解决什么?问题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必须要逐个搞清楚,才能解决问题。厌恶情绪让人远离伤害,远离无意义之事。如果一件事无意义,有伤害,人就会心生厌恶。比如食物腐烂了,很显然会发出臭味。通过这个臭味及其表面的变化,就会发现这东西不能吃了。这时心生厌恶,其实是让我们远离有害且无意义之事的一种生存智慧。厌恶学习就是孩子为了避免学习的痛苦和伤害而产生的厌恶情绪,这表明孩子现在面临的学习是有伤害的…

底层思维读书会:《桃花心木》—灵魂四问![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在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树,当我看到桃花心木,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熟悉的事物就会去关注,容易理解,也能看出一个名堂。所以我们从小应该带孩子去熟悉身边的事物。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高个子的人,他弯腰种树时感觉像插秧一样。树苗种下去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没规律,隔三差五,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多,有时少。我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我感觉越来越奇怪。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的小树苗有时候莫名其妙就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是带几株树苗…

底层思维分享会:揭秘“失魂爸“为何只关心”大事“,不关心身边人[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底层思维分享会:揭秘“失魂爸“为何只关心”大事“,不关心身边人 今天分享一篇小学生写的作文《失魂爸》,讲的是一个失魂落魄的爸爸。我认为这篇作文是一面镜子,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家里有没有这么一个失魂落魄的爸爸。 我爸是条失魂鱼,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他只关心国事,倘若有天,塌下来,他先关心的是民情,而不是他那近在咫尺,手无寸铁的妻儿。 打我出世起,他就像个透明人似的。我出生那天夜里就找不到他的踪影,他饮酒做乐去了,还美其名曰:“终于生了,要放松放松。”仿佛怀胎十月,刚从手术台下来的是他,而不是我妈。 每天我放学回家,准能看见他端坐在沙发上,神情严肃,眉头紧锁,凝视着电视…

自身经验分享:父母如何陪伴小朋友看节目,才更容易引领入门?感兴趣请进来听听[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家长:相同尺寸的电脑或电视屏幕,儿童看哪个更伤眼?观看是随孩子喜欢什么看什么,还是和父母一起观看有益的节目,你是怎么引导孩子的? 陶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首先,电视、平板、手机,包括投影仪都是刷新率越高,越不伤眼睛。例如有的玩游戏的显示器是 144 赫兹,这个刷新率很快,每秒钟刷新 144 次,几乎看不到暂停。如果把时间延长,就会看到图像一格一格地在闪,所以刷新率越高,对眼睛的伤害越小,这是第一个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屏幕越大影响越大。屏幕大孩子要看全屏幕,眼睛就要不断地左转右转,因为眼睛只能聚焦在一个点上。如果图像的动作频繁地变化,眼睛就要跟着转动。屏幕越大,变…

孩子分床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去分床?[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为什么孩子在适当的年龄要分床,不分床有什么害处?过去家庭条件有限,有的一家人住在一间房里面没法分床,也有能成才的孩子。如果有条件,还是要分床。分床有什么好处呢?我记得我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班上的男同学就在说一些关于女人的事情了。三年级的时候,我搞明白了一个概念,就是结了婚你就可以随便跟她做任何事情了。 我再告诉你青春期的秘密。初一下学期,初二上学期,我说的是男人,说的是我自己,别人我不知道,女孩应该是要早一两年。男孩应该是跟我差不太多,也会有区别,每个人都有区别,但是大体上是遵循一个规律的。在青春期的男孩脑子里面,只要他没有在关注黑板,只要没有被一件紧急且重要的事情锁定,那么他脑子里面…

高年级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聊学习,父母更应该做的是什么[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一家长问:我孩子女孩,现在高三,住校,两周回来一次。回来除了完成老师作业,然后就用手机聊天玩游戏。之前说过不想学,但知道不能放弃。我现在不能跟她谈学习,聊其它的都可以,但又想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很矛盾,该怎么做才好? 我是理解你的这个感受,就是你特别想知道情况怎么样了,你也特别想要帮你的孩子,但是你必须要清楚一点:你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跟你讲,不跟你聊学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你的孩子判断跟你聊学习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跟你聊学习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所以不跟你聊,就是说她跟你聊学习你不但不能起到好作用,很有可能起破坏性的作用。因为你既不懂学习,也不懂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所以跟你聊不会…

善良与懦弱有根本性的区别!如果孩子懦弱怎么办?应对方法在此[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在善良与人相处的时候总是受到伤害和矛盾,请解答。 大家注意,善良和懦弱有时候看上去很像,你不要把懦弱跟善良等同起来。我在小的时候其实我现在也是这样,就是很懦弱,看上去很听话,老师说干什么,搞砸了事情或者遇到不会的不敢去问,自己承担责任,特别省心。然后总是为别人着想,包括工作上也是。我来北京后第一份工作是个网管,然后我竟然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给他开发了一套项目管理系统,没有任何人告诉我你要去做这个事儿,我就为他们着想,为公司着想。我给他们开发了一套项目管理系统。然后以前一件事情可能要五个人协同,一个礼拜做完,现在只需要一个人,一个礼拜能做这件事情,达到这个程度。我天天为别人着想,就…

父母学习后还会有情绪化的情况如何破,根本性问题是什么?[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育儿的难点在于实践过程中的情绪控制。陶老师讲的理念浅显易懂,但是一用就错,一说话就不对。因为当孩子做一些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的时候,内心告诉自己不能发火,不能语言暴力、表情暴力。但是情绪在,那自己的情绪没有疏导出去,孩子就能感受到。请问老师快速的疏导自己情绪的办法是什么? 实际上你还是没有学通。你之所以容易情绪化,是因为你敏感脆弱,我们说孩子的情绪化就是因为孩子敏感脆弱。孩子情绪化是因为他有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你的情绪化是因为你脆弱敏感,那你的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你就想要向孩子索取。所以你需要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你才能够真正的带好你的孩子。…

人生处处是起点,无论何时都不晚。退休老人改行程序员给我们的启发[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53 岁的退休老工人,他怎么就能够改行,然后去做了一个程序员的?这个故事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这是我们要去分享的内容。 这个故事来自于 CSDN 。作家毛姆曾经说过,人生处处是起点,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那用这句话来形容 jennifer bland 的经历或许再合适不过了。 60 岁的杰尼弗尔 是一名程序员。但是跟绝大多数大龄的程序员不同,他决定进入这个领域的年岁要晚得多。他是 53 岁才进入这个行业,他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顺利的跨行成了一名程序员,这是他退休之后的再就业。根据他的个人介绍,目前他不仅是一名高级的软件工程师,还是谷歌开发专家。如果你把谷歌的一个…

家庭教育的十万个为什么:人为什么会发脾气?[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人为什么会发脾气?你会发脾气,我也会发脾气,孩子也会发脾气,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发脾气,两岁的小孩也比较容易发脾气。两岁半和 12 岁是两个叛逆期,这两个叛逆期都跟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关系,说白了就是当一个人想做自己的时候,而现实生活不能让他满意,他就容易情绪化。 为什么要情绪化呢?情绪化既然那么不好,大家都不高兴,为什么人有情绪化的这种本能呢?情绪化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这个世界有很多未解之谜,这些未解之谜可能对有的人来说是已知的事情,但可能对我们来说是未解之谜。我们能不能学会问一个为什么?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人为什么会发脾气?你们是怎么认为的也不用害怕说的不够高明或者说的不对。如果你说了,…

家庭教育之“十万个为什么”:为何要让孩子快乐?[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为什么要让孩子快乐?快乐是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做对的外在表现。当然我们可凭经验或认知,但更可靠的判断就是看做这件事情快不快乐。比如:孩子每天放学回来,家长很纠结,孩子到底是先完成作业还是先让他玩?选择不同,结果会截然不同。听说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从小都是先完成作业再去玩,那叫先苦后甜,于是家长开始推理:先完成作业再去玩,就能成为学霸。这个逻辑推论显然不对。北大、清华的孩子是先完成作业再玩,但不代表你的孩子这样也能考上北大、清华,所以这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就像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他从小学过奥数,那学了奥数就一定能考上北大、清华吗?学奥数并不是考北大、清华的必要前提,所以大家一定要有简单的逻…

学生心思就应该放在学习上?凭什么呀?![点击浏览]

专题内容

一个学生或者一个青少年,他并不看重一个成年人看中的那些东西。成年人看中未来的饭碗,看中未来的饭碗所需要的那些技能。其实,很多成年人也没看明白,孩子看中的是当下这个阶段需要发展的能力,而成年人看中的是未来的饭碗,二者的需求是不一致的,这就必然发生冲突。家长会认为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孩子会认为家长太混蛋,什么好玩的都不让玩,什么有意思的都不让干,这就非常容易发生冲突。 高明的人会怎么做呢?他们会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比如我作为家长首先得满足孩子想玩的需求,如果是男孩子,得满足他作为一个男孩子的需求,喜欢玩,痴迷于技术,喜欢研究工具,喜欢打游戏,喜欢看短视频。孩子也会满足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的一些的…

[首页] [前页][21][22][23][24][25][26][27][28][29][30][后页] [尾页]
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